三窑九会是烧窑业和圆器业业主行会团体的总称。三窑是:槎窑业的陶成窑,古器业的允成窑,灰可器业的裕成窑;九会是:四大器的同庆社,四小器的义庆社,二白釉的永庆社,脱胎器的玉庆社,八九寸的福庆社,七五寸的吉庆社,三搭头的集庆社,饭贝、酒令盅的合庆社,博古器的聚庆社。实际上有四窑,即烧柴窑业的陶庆窑,它独树一帜,自成体系。这四窑九会的绝大部份会员都是都昌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行会团体,为发展瓷城经济曾起过积极作用,但也有较大的保守性和排外性。
三窑九会形成于明代,当时,圆器业以粗瓷为主,多在槎窑烧制,槎窑也因其数量多使该行会陶成窑成为领导地位。明末清初,柴窑兴起,其行会陶庆窑的地位迅速提高,与陶成窑并驾齐驱。郑廷桂在酬神演戏的诗里便有“陶成陶庆齐上会,酬神包日唱单腔”之句。
陶成窑的集会地点在武举弄。陶庆窑的集会地点的风火仙庙隔壁。裕成窑的集会地点在太白园附近的华陀庙,后迁朱里弄下弄。九会集会地点在绣球上弄,后迁石鼓里。其负责人的职位分值年和副值年,也称总老板和副总老板,以及头首若干人,任职期限为一年,每年夏历四、五月接任,第二年同期交卸,没有连选连任。产生的方式很简单,下届的正副值年和头首,由上届正副值年商议指定,事前不必在会员大会上商选,用红纸张榜公布即可,之后,吃一顿丰盛的宴席。经费来源由会员分摊负担,新会员入会,须缴纳相当数量的入会金。所需费用没有预算,用多少会员照派多少,但正副值年不负担经常费用,而且享有一定数量的酬劳金。开会时,正副值年主持,布置任务,或交会员讨论,或直接决定某些重大问题,会员应无条件执行。
这些行会的宗旨是维护其会员的利益,对外,采取一致行动,不达目的不罢体;对内,平衡利益。行会之间,有时矛盾也很激烈,甚至打官司。主要活动如下:
1 、镇压打派头。勾结官府,使其出动武装抓人,责令工人复工;或者收买工头,软化群众斗志,或以小恩小惠唆使某些工人复工,与打派头造成内讧。
2 、劳资协商。名曰协商,实由资方指定劳主代表,以较少的利益,软化和瓦解劳方,实际上是强迫劳方接受,但有时劳方也能获得全部胜利。
3 、剁草鞋。这一行规本来是工人内部的事,行会为了驯服打派头的领头者,串通工人行会组织中的“街师傅”,对他们以莫须有罪名,开除其工作,并联合会员采取一致行动,永不雇用,直到其驯服为止。
4 、挂扁担。对外来瓷商或帮会,在买卖瓷器价格上有争执或质量检查过严时,实行集体或个别制裁,不准与对方交易,即使收到预付款,都一律不准产品出厂,直到对方赔礼道歉,答应了条件,才得“开扁担”而照常交易。
5 、派捐筹款。官府派下捐款税款,行会分摊到户,对欠捐欠税者派武装催讨,有时竟押缴财物,而头面大户,反而少派或免派。
6 、解决内部纠纷。会员之间的矛盾,行会有权仲裁,有法律效益,但往往袒偏财势大的一方。
7 、禁窑。分临时性禁窑和禁春窑两种,这是陶庆窑的陋规。当春夏之际河水上涨时,窑柴涌到景德镇,行会便硬性规定禁窑十天或半个月,使柴客不得不低价卖出去。禁春窑是元宵节以后,三月以前窑不开烧,以便屯居窑柴。
8 、统一柴价。即统一搭坯户的烧瓷费。柴价有涨有跌,但涨占大多数,跌的次数很少很少,陶庆窑决定柴价后,在会员大会上宣布,宣布后无须讨价还价,最后吃酒。如果某行会不服从,轻则不烧该行会所有搭坯户的坯,重则禁窑,搭坯户只有“望窑兴叹”。
民国 15年( 1926年),北伐战争胜利,在国共合作的政策指导下,进行了各项政治改革,各产业工人成立了同业工会,三窑九会和陶庆窑改组为同业公会,值年改为主席,头首为改委员,不久又改为理事长和理事,由于三窑九会年代久远,影响很深,虽为同业公会,三窑九会性质未变。
民国 20年( 1931年),以十八桥为界,分为上下两个公会,上段称九会联合公会,会址设在枯树庙;下段称三窑联合公会,会址仍在石鼓里。
民国 24年( 1935年),省政府在景德镇设江西陶业管理局,局长杜重远对瓷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行会方面设陶业维持会,统辖各同业公会,至此,将延续几百年的“陶成”等词才取消了,但人们仍习惯称三窑九会,或九窑公会。直到 1956年,公私合营使生产资料所有制起了质的变化,留有封建色彩的各业主行会团体,才结束了它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