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正文内容
是什么让“大师”发“热”
作者:《瓷海观澜》彭禹旺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6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我曾收到过一篇来稿———《职称的尴尬》:半年前,人事部门和往年一样又开始组织中级和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考试。文章作者认为,这对艺术界来说是件大事好事。但他认为艺术类职称评比和驾驶类的证照考核不同,艺术没有具体的刚性的标准,对之考核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知识和理论水平,而主管这类职称评比的部门在这一领域却非专业,更不权威,所以他觉得这个部门开展这种评比完全是越俎代庖。
文章中介绍,景德镇从中级到高级、从省级到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职称或荣誉称号有14 类,所含括的人员近千。在发出“呜呼,瓷都要变成大师之都了”慨叹的同时,作者感觉有关部门对评这样的师那样的家似乎有些热衷,并对此极为不满。
瓷都能够成为大师之都本属好事,作者的慨叹与不满,是因为他发现芸芸众“师”中,有很多人技艺平平,根本不配这师那家,相反,有一批实力雄厚,甚至处于同行业之先的人,却没有任何头衔光环。作者认为,有关部门对评师评家的热衷,严重助长了艺术市场中的急功近利和务虚之风。
这篇文章我一直没有采用,原因并非是对作者的尖锐观点有所忌,而是对里面的观点不太认同。首先,作者所指的“越俎代庖”有失偏颇。人事部门在这一领域不专业和不权威,但只要在评比过程中组织专业权威的班底,便解决了全部的问题。
此外,作者认为部门的热衷评比,助长了艺术市场中的急功近利和务虚之风虽然不无道理,但也并非全对。有关部门的评师评家初衷其实是好的,是为了鼓励优秀激励后进,以推动行业的发展。和“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一样,医务工作者们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当病者求治时,他们必须尽心尽力地为病人施救。然而,个别患者及其家人,却希望在救治过程中享受一些特殊礼遇,于是便向负责手术的医生塞上红纸包。久而久之,这种风气蔓延,继而导致了一些不良医生没收到红纸包便心里不舒服。
同样,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学生前后分坐也是必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共同心愿。然而,就在这种必然和普遍的现象之下,却有部分家长找到老师,愿意出点费用,让老师为自己的小孩开点小灶补补课,或者是送些礼让老师把孩子安排在前座。这种风气之下,一些不良老师便会动些心眼:课堂上本该详细讲解的内容轻描淡写,让少数学生无法跟上步伐,而不得不交费补课,将座位的排列作为一种创收的途径。
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中急功近利和务虚之风的发现,《职称的尴尬》的作者并非哥伦布。较早的时候,景德镇艺术市场便有由原红店派、学院派变异为官派、吹派、抄派和实派四大派系之说。一位重量级人物也曾尖锐地指出:“某些人连做我的学生都不配,但也评上了大师,整个艺术市场被这些人搞乱了。”这位重量级人物还进而作了客观的补充:“我对这个人并无什么偏见,他很聪明,只不过没有将聪明用在艺术提高上,而是放在了旁门左道上。如果这个人及时认识自己,把心思放在艺术上还是大有潜力的。”
有关部门的评比是有着各种严格要求的,有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之所以能够混入队伍,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人善于钻营,而有些实力具备者但却被拒之门外,就是他们的心思只用在了创作上。没实力但却靠钻营获得头衔光环, 这种现象所产生的负面效果极为严重:让一些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有了市场并不是完全靠实力的误读,让一些原本认为艺术靠实力说话的艺术工作者思想受创,继而开始恨自己的钻营水平不如人或者是跟相效仿。这种负面效果之下,便又孕生了一些不良机构,尽管没有这方面的职能,但只要有个公章,便敢评这师那家,而且是今日世界级明日国际级、宇宙级地肆无忌惮。
没有实力却削尖脑袋地想评这师那家,有实力但没这师那家的荣誉或职称便心里失落的原因在哪?《职称的尴尬》中的一段文字给出了答案:我听说有一个大师在没评大师之前作品是2元至3元每件,可评上大师不到两年,作品价格便涨到了100元至200元一件,而且是供不应求。
从常规而言,同一个人的作品是不可能在两年内提高50倍的,这种市场价格的巨变,根本原因就是这师那家在“发力”。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这师那家的评比,便自然而然地成了金庸笔下的“武林秘笈”,让所有艺术工作者梦寐以求了。
这师那家的评比,为什么会成为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金式武林秘笈呢?这与众多的买家亦或藏家有关。
除了用于送礼变相行贿外,买藏艺术品按理都是爱好使然,他们买藏的准则,应该是艺术品的艺术水准或者是自己的偏爱,而非艺术品背后的作者身份。关键的问题出在,绝大多数买家藏家的买藏之举,初衷是为了转卖或等待升值,甚至可能是想借买来的艺术品装饰自己。这些人往往是除了手上的银子特多外,根本就不具备艺术欣赏的水平,艺术品背后的作者身价是他们唯一的评判依靠。而在这种依靠中,他们往往会栽在那些没有艺术实力,靠钻营换得头衔光环的人的手上。
一位业内人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广东一藏家,按作者身份名头为标准,花千万余元收购了一批景德镇的艺术陶瓷,之后请当地一所大学的艺术教授进行甄选。对景德镇艺术家名气一无所知的教授经过仔细评判,结果发现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作品功底深厚、构图极佳,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其中包括王锡良和钟莲生的两个“很不起眼”的小件,剩下的全是“垃圾”———仿水彩却如幼童涂鸦,构图看似得当但毫无功底可言(模仿)。
这位藏家本人不懂艺术,但他却懂得借助外力。遗憾的是,这种智者不多。
景德镇艺术市场现象中,谁看重荣誉与职称?我认为先是没有艺术欣赏水平的买家藏家,再就是那些没有真本事的所谓的艺术工作者,然后才是那些把握了艺术市场这种心态的评师评家的部门。
上一篇:
青花元素频现奥运的联想
下一篇:
是什么制约了陶瓷发展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