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陶瓷进入冰河期系列报道:
李申盛:《利剑高悬 此时已落》
对于目前陶瓷市场的兴衰与否,业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入冬,二是利好。说利好的只能是瓷商,他们不断鼓吹陶瓷市场有大资金注入,呈现回暖、复苏的趋势。事实恰恰相反,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来看,陶瓷市场进入冬季已是不争的事实。
李申盛,一个集创作者、商人为一身的外来陶瓷从业者,他在景德镇的陶瓷业界摸爬滚打十余年,可以说经历了陶瓷市场春天的喜悦、夏日的蒸腾、秋天的收获乃至如今的隆冬,这是一个盛世轮回,无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月盈则亏、盛极必衰。一个由盛到衰的轮回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通过这个轮回,你能找到埋于砂砾中的金子,存在于市场的真正的陶瓷艺术。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带来的文化侵入复兴,人民生活富裕以后享受生活的同时,复古风潮燃起收藏之火,自龙泉瓷以始,一发不可收。2004年至2007年,全民收藏的盲目性、从众性,人云亦云的心态加之有心人的市场操作、美英等国对古陶瓷的青睐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使整个陶瓷市场异常兴奋,陶瓷销售价格一路走高,持续蒸腾的市场,沸点却不知在哪。李申盛那时算是往里面“砸钱”的代表,父亲曾拿着五十万现金告诉他,要在三天内花掉。没想到李申盛立刻跑到王锡良家里,要了他两件瓷器,五十万就没了。他还说起自己的一个朋友用麻袋装钱,上楼时麻袋蹭破了,印有毛主席头像的百元红色大钞从楼上哗哗落下,撒了一地,这种景象在陶瓷市场蒸腾的那几年一点也不梦幻,大部分陶瓷艺术家都有过买家直接扛现金上门要瓷器的经历。
陶瓷市场的暴涨让人有了这样的感觉:这件瓷器只要一离开我家,那就是增值了,那就是你赚钱了。你今天十万不要,明天再来可能就已被别人买走,即便没卖掉,那也涨到十二万了。那是一个不愁销路的市场,那是一个疯狂的市场,那是一个有瓷不要钱的市场。彼时的一天晚上,李申盛路遇几个年轻的陶瓷创作者,说到陶瓷未来的形式,这几位作者脸上无不露出无比得意的神色。他们一致认为,景德镇陶瓷市场会一路高歌直涨下去。
到2011年,市场都很好,甚至是大好。有人卖地卖房买瓷器,也有人把卖瓷器赚来的钱投资房产,这就叫“财从哪里来,就要回哪里去”。
这些被人为营造出来的无比激昂的畅想,让景德镇在建国后几十年都没有的词汇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涌现,什么大师派、学院派、市场派、亚洲大师、世界大师、虎王、鹿王等等,期间种种,无不说明瓷业里有这么一群人,心不在笔尖而在孔方之中,亦为后事埋下伏笔。
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红了眼的市场,给了高唱“涨”歌之人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些猝不及防的跌势劈面而来。就像一条抛物线到达顶点后必将开始它那沉痛的直下之势。2011年以后的陶瓷市场,直线下滑,早已高悬的利剑终于落下,准狠地插入景德镇陶瓷市场的七寸。国家政策的出台,业内乱象频生等都促使了市场滑坡的形成,细说起来,可以有五大乱——
一是职称之乱。本来大师、教授是非常体现价值的称号和职称,但是为了经济利益使得市场上真假教授和真假大师并存,但这并不让收藏者害怕,他们完全能够分辨出来真与假,正宗与山寨的区别。而收藏者内心恐惧的是,这些正宗职称的生成速度与品质不成正比,甚至是倒挂。
二是价格之乱。艺术家对于自己的陶瓷作品定价过于随心所欲,卖得好一个价,卖得不好又一个价,明着一个价,暗地里又是一个价,一个对自己作品价格都不能严谨、负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如何对后世负责。
三是赝品之乱。枪手,代笔之说,由地下转向地上,由隐藏转向光明正大,由无畏转向无知,这就是作品之乱的根本。当你和这些艺术家去讨论、去正视这种现象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他们眼中的不屑,他们并不认为这是违背道德的玩火,或许在他们眼里,一只手一支笔远不如十只手十支笔来得正常,完全不必那么循规蹈矩。
四是作品之乱。每次“国大师”“省大师”评选名单一出,就会有金主到一些新上马的“大师”家里直言,我给你100万,你给我画50个瓶子,画什么怎么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面有你的名字。真正能抵御百元大钞的凡人没几个,试问,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师”又有几人?
五是崇拜之乱。陶瓷市场里崇拜的是大师、名气,艺术甚至都排不上座,它可能只是在公众场合与买主交易时一个彰显自己是艺术家的幌子,如何让买主掏腰包才是不少陶瓷从业者遵从的法则。
李申盛在谈到市场之所以“衰”的人为因素时,显得义愤填膺,尤其在谈到作者对待经销商无法坚定的价格态度时。一向秉承渠道为王的他自己也开起了夫妻二人档的小作坊,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多达几十个,他对待经销商的态度是让利与恒利,“只有让经销商得到长久的利益,他才会助你的陶瓷之路走得更远,否则,你只是个跑单帮的汉子。”
任何行业,包括艺术品行业,可以因为各种条件的支持违背一些经济规律,但是无法违背哲学规律。作品卖得好的得意之时就趾高气扬地对待经销商,行情不妙时才千方百计讨好经销商甚至抛开经销商四处低价揽客。只有当自己真正成为商人之后,李申盛才发现对待经销商之诚是何其重要,“陶瓷艺术也是一门生意,把它经营好也是一种艺术。不要经不起市场考验,背弃你的经销商。”
景德镇千年陶瓷延续至今,经历过朝代更迭、连年战火等天灾人祸,绿线红线终有时,但它的市场大盘始终都在,现在不会以后也永远不会垮掉。
2013年末,我们看到的盘面虽是绿线,它绿的原因是在种种乱相之中不知道该如何花掉手上的钱。大环境的不允许,小环境的良莠不齐,束住了卖家伸出去的手,造成了陶瓷市场隆冬的冰霜。
陶瓷的滞销将波及陶瓷行业几十道工序的产销量,一个卖高温硼板的,2013年的销量只有前两年的1成,另一个卖釉的,销量降至2成,一斑足以窥见市场之炎凉。
顺利度过寒冬需要的不仅是买家的理性,还有艺术家对艺术而非市场的执着坚守。唯有如此,景德镇陶瓷才能破冰前行,迎来下一个曙光。
(李申盛 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 江西省高级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