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正文内容
秘方,也是私有财产
作者:《景色》杂志 顾晓杰/文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2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70多岁的邓连如,常向后辈讲述老邓家那些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最让子孙们听得最为入神的,当数邓氏青花料的传说。邓氏曾是景德镇名头最为响亮的大家族之一,到了邓连如的祖父邓贵生这一辈,共有兄弟五人,分别是当地举足轻重的的炭行、瓷行老板。
邓贵生不卖炭也不烧窑,但他却是邓家兄弟中最风光的一位,他继承了邓家先祖传下的一张青花料配方,根据此配方所调制的青花料,是当时画师们梦寐以求的宝贝,售价不菲。而配方中最关键的几味原料,都是邓贵生亲自奔赴云南采购,他深知不少人都觊觎这珍贵的配方,为了保密,就连子女都无法从父亲口中知晓其中的秘密。邓贵生准备在驾鹤西归之前,再将方子传给后人。
可世事难料,邓贵生还来不及将配方告诉子女,就因病逝世,那神秘的青花料配方,也就此失传。
保密是种罪过?
类似于邓氏青花料配方的传说,景德镇人对其并不陌生。就连从事陶瓷发展史研究的专家都承认,在长达千余年的陶瓷工业发展史上,这座被山丘环绕的小镇,曾孕育出了许多独特的陶瓷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巧妙的制作工艺。
但许多可让陶瓷产生叹为观止艺术效果的手法与工艺,却由于种种原因,如邓氏青花料配方一般,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尤其是一些曾名噪一时的高温颜色釉瓷品种,伴随着釉料配方的失传,而无法再现人间。
近年来,对于景德镇制瓷业中的技术保密传统,已引发了不少争议。这种争议甚至成为以继承传统陶瓷绘制技艺为代表的本土艺术家,与部分以创作现代陶艺作品为主的青年艺术家,产生激烈论战的导火索。论辩双方的争论焦点,已由技术保密是否具有其合理性,被上纲上线至这是否是阻碍景德镇陶瓷业发展的罪过。
有一种观点认为,从父亲、师傅处继承了绘画技法、釉料配方等不传之秘的本土艺术家,仗着前人留下的艺术资产,在与现代陶艺家们的市场比拼中取得了绝对优势。这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更让本土艺术家抱着祖宗的饭碗,完全不必考虑艺术的创新,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种优势带来的好处;而输在起跑线上的现代陶艺家,则被迫处于无奈的市场从属地位,这也直接导致了景德镇陶瓷艺术,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也是劳动成果!
对于景德镇陶瓷从业者“保密”作风的指责,让邓希平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曾担任建国瓷厂副厂长一职的邓希平,曾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建国瓷厂是当年景德镇唯一一家生产高温颜色釉产品的陶瓷企业,而该厂声明显赫的颜色釉料科研所和开发部,正是由邓希平一手创办。
邓希平认为保护技术秘密是各行业通行的游戏规则,况且这些秘密也并非全是从前人那无偿继承而来。其颜色釉产品多次获得部级甚至国家级奖项的她,平生最得意的事情之一,就是将西安法门寺出土的秘釉碗仿制成功。
上世纪九十年代,景德镇市政府曾组织我市部分专家学者到西安疗养,邓希平也有幸受邀参加。当她到西安法门寺参观地宫展览馆时,亲眼见到了那只绿色的秘釉碗。这只秘釉碗的特别之处在于,其釉面可产生特殊的光线折射效果,常人以肉眼向空空如也的碗内看去,会产生碗中被注满清水的视觉奇观。
法门寺秘釉碗代表着唐朝颜色釉陶瓷的最高工艺成就,邓希平当即萌生了让“秘釉”再现人间的想法,回到景德镇后,她立即着手破解秘釉碗所用釉料配方的研制工作。通过漫长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再次失败的漫长过程,邓希平的秘釉配方逐渐完善,并最终成功烧制出一只蓝色的秘釉碗,其釉面光学效果与法门寺的秘釉碗并无二致。
从动手研究秘釉配方,到秘釉碗的烧制成功,这一过程花去了邓希平长达十余年的时间。
以颜色釉的釉料配方为例,邓希平认为景德镇制瓷工艺中那些获得广泛认同的“特殊技术”,都是经过陶瓷从业者的刻苦钻研、花费巨大代价才能得到。不少行外人认为从事釉料研制的工作人员,会像印在中学生课外读物上的科学家故事,可以由于一次偶然的误操作,便可得到让人兴奋不已的意外收获,但邓希平称这不过是天方夜谭。
“古代的窑变是偶然现象,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偶然有其必然因素,如果窑工不通过这次偶然事件,了解到造成偶然的必然,那他就无法顺利地再次获得具有窑变效果的陶瓷产品。”邓希平称包括釉料配方以及独特艺术表现手法在内的“秘技”,均属于无形的财富,其所有者对自己的财产拥有支配权,而让遵纪守法的公民无偿捐献出自己的财产,那是件很不合理的事。
“变脸”之变
对于陶瓷行业的保密传统是非之争,也许川剧界“变脸”技艺的传播,会带给我们一点启示。
“变脸”是川剧艺术中最神秘、也最让人感叹的艺术表现手法,掌握此技巧的演员为了展示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常在瞬间便更换脸谱,被称为“化装和角色变幻的世界大师”的川剧演员王道正,可在3分钟内,连续变幻出八张完全不同的脸谱。
日本记者为了揭开“变脸”的谜底,曾采用跟踪录像等方式,试图得知这千金难买的真相,但以失败而告终。川剧界人士历来认为“变脸”是该剧种最重要的瑰宝,严防其技术被圈外人掌握,中国导演吴天明还曾于1995年拍摄了名为《变脸》的电影,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
以刘德华于2000年拜川剧大师彭登怀为师学习“变脸”为标志,该技艺的秘密被更多的非川剧人士知晓。《成都商报》就于12月22日刊登《川剧变脸滥市了》一文,称某上海知名电台主持人在参加一个选秀活动时,对普通市民表演“变脸”节目表达了惊讶,此前他在深圳也曾遇到过掌握了该技巧的当地市民。
彭登怀等人将“变脸”技艺广泛传播,并未因此让川剧得到更好发展,反而让不再神秘的“变脸”,沦为类似于街头杂耍的小伎俩。景德镇陶瓷界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就像捏雕中的代表品种“菊盘”,正因为其制作技术的外泄,使得同类产品泛滥成灾,直接导致了它由盛而衰的不幸结局。
上一篇:
官员爱瓷
下一篇:
景德镇保持活力的秘诀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