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个故事:一位扫地的老僧常年深居在藏经阁内,翻阅了大量少林武功秘籍,从而练习了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
和这位老僧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身为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的徐桃生,有幸接触了馆内珍藏的2万多件陶瓷精品,进而练就了一双能鉴别古瓷真伪的火眼金睛,成为古陶瓷收藏界颇具声望的鉴定专家。
徐桃生,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景德镇市文物鉴定小组成员……一大串头衔彰显出业界对徐桃生古陶瓷鉴定功力的肯定。
瓷器越老越珍贵?
问:如何衡量一件古陶瓷的收藏价值?
徐桃生:瓷器是器形与装饰艺术的有机融合体。一件古陶瓷的价值,大致可以从造型、纹饰、胎釉三个方面判断。
每个时代的瓷器,在造型、纹饰、胎釉三个方面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就能对古陶瓷的价值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
问:人们通常认为,古陶瓷年代越久远就越珍贵,是这么回事吗?
徐桃生:这个说法不正确。
高古瓷虽然历史久远,但谈不上艺术价值,或者说缺乏艺术内涵。当时的生产者只注重陶瓷的实用性,而忽略了艺术性。它是一种产品,而不是艺术品。所以,高古瓷的收藏价值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珍贵。
问:什么是高古瓷?
徐桃生:业内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高古瓷是宋代(含宋代)以前的瓷器,另一种是高古瓷是宋代(不含宋代)以前的瓷器。我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在宋代,受文人主政的影响,瓷器非常注重艺术细节的表现,具备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追求,并开始从实用器物向艺术器物转变。
宋代有一种魂瓶,装饰很豪华,并附着了人们精神上的追求。它就是一件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瓷器。
问:每个时代的瓷器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吗?
徐桃生:是的。
比如说,唐三彩包含着唐朝和外域民族交流的元素在内;宋代的瓷器追求精巧,颇具文人气息;而元代的瓷器则粗犷大气,因为当时国土辽阔,而当政的又是民风彪悍的蒙古族。
元青花为什么价值连城?
问:谈到古陶瓷,就不能不说元青花。前几年,一件元青花瓷器《鬼谷下山》拍出了2亿多元的天价。为什么元青花如此珍贵呢?
徐桃生:元青花可以说是横空出世,而不是循序渐进的。虽然说有“唐青花”、“宋青花”,可它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花瓷,是釉上青花,而不是釉下青花。
元青花的艺术价值非常高。首先,元青花开创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先河,第一次把绘画艺术运用到陶瓷上面。
第二,元青花附和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特别是阿拉伯文化)相互交融的元素。阿拉伯人偏好蓝色,所以元青花特别受到阿拉伯人的青睐。
元青花珍贵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存世非常少。元朝是个短命王朝,仅有90年的历史,而元青花大约是在元朝中期才出现,所以元青花生产的年代最多有50年。
问:在景德镇可以寻觅到元青花吗?
徐桃生:几乎不可能。
元青花大量出口国外,留在国内的很少,留在景德镇的就更少。因为蒙古人并不喜欢青花瓷。
国内对元青花研究的历史非常短,最初人们把元青花当作明代早期的瓷器。大约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谱(音译)开始研究元青花,元青花逐渐成为收藏界的热点。
问:元青花的瓷片有吗?
徐桃生:有。落马桥一带、湖田都出土过元青花的瓷片。
问:听说景德镇陶瓷馆珍藏着一件元青花梅瓶?
徐桃生:确实。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从外地收购回来的。
问:花了多少钱?
徐桃生:大概是1000多元吧。
民国瓷的潜力在哪里?
问:现在收藏界的热点不仅有元青花,明清官窑瓷也非常受青睐。官窑瓷在景德镇的存量多吗?
徐桃生:很少。如果有人拿出所谓的“官窑瓷”,十有八九是赝品。官窑瓷必须进贡到朝廷,不会留在民间。现在的官窑瓷,大多是清朝即将灭亡时,太监、宫女从宫廷里偷出来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也携带了一大批官窑瓷出来。
问:如果在景德镇收藏古陶瓷,你认为应该收藏什么瓷器?
徐桃生:应该是民国瓷。由于民国时期战火纷飞,所以景德镇的瓷器卖不出去,大多数留在了景德镇。到了解放以后,由于民国瓷的题材大多是才子佳人、风花雪月,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所以人们也不敢拿出来卖。因此,景德镇现留存了许多民国时代的好瓷器。
更为重要的是,民国瓷的艺术价值非常高。
民国时期,一些官窑厂的陶瓷艺人流落于民间,也就是“下岗”了。迫于生存压力,它们就必须创新,迎合市场的需要。由于没有朝廷的约束,他们可以自由发挥,作品充满了个性。
此外,民国时期的陶瓷艺人有一些文人的气息,文化修养很高,比如“珠山八友”,他们在书法、绘画等方面都颇具造诣。
从艺术价值来说,民国瓷并不比官窑瓷低,只是由于年代比较近,所以市场上的价格还比较低。随着岁月的流逝,民国瓷的价值将越来越得到体现。
问:和民国瓷相比,景德镇当代陶瓷的价值如何?
徐桃生:解放以后,景德镇陶瓷依然保持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但没有超过“珠山八友”。改革开放以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陶瓷艺术家过度张扬个性,但缺少艺术内涵的积累,“练拳不练功”。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求新、求快而不求精。
在当代景德镇陶瓷界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追星。如果谁获得了大师的头衔,等于搬回了一台印钞机。许多收藏爱好者只注重作者的名气,而忽视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若干年后,一些当代陶瓷作品的市场价格将会不升反降,只有一些基本功扎实、艺术修养上乘的大师作品才能不断升值。
仿古瓷为何以假乱真?
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陶瓷鉴赏家?
徐桃生:首先要爱好陶瓷,用心研究陶瓷。
其次,要对整个陶瓷工艺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从泥巴到装饰,各个环节都必须是个行家。
第三:要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每件陶瓷作品都会反映出当时的意识形态、时代背景,它的表现手法和题材,都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比如说,和平年代的瓷器,它的题材多是读书、升官等;动乱年代的瓷器,多以祈福、平安的题材为主。
问:有人说,景德镇的仿古瓷制作技艺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徐桃生:是这样的。据我所致,国内的古瓷赝品大多出自景德镇,而且仿古技艺到了如火纯青的境界。
有一次,我去外地出差,一位朋友邀请我到当地一个古陶瓷收藏家作客。席间,这位收藏家拿出一个杯子给我倒茶。我一看大吃一惊:“他怎么会有这东西?”这是一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存世量极少,市场价值超过千万元。由于杯子里有水,难以鉴别,于是我顾不上烫一口把茶喝完,然后拿起杯子仔细鉴别。然后,我作出判断:“这是假的。” 收藏家随即又拿出了四五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然我鉴赏,全是赝品。据他说,这是他花几万元从外地收购的。
说实话,如果不是这位收藏家拿杯子为我倒茶,我还一时半会难以辨出真伪。
问:仿古瓷的技艺越来越高超,到了后来,是不是连专家也鉴别不出来?
徐桃生:始终有办法鉴别。赝品和真品肯定有区别。比如,瓷器自然氧化后折射出的光泽比较柔和,而经过酸处理后的赝品就没有这样的光泽。
问:景德镇的仿古瓷为什么可以以假乱真?
徐桃生:我在古窑工作了10多年,那里就是制作仿古瓷的,我对仿古瓷制作大致有所了解。制作者先要吃透真品,然后根据真品不断调试泥巴、釉料,最后通过一道道工序达到与真品一般无二的器形、装饰和色彩。最后,再通过“做旧”使其古香古色。
问:现在有仪器通过光谱等方式鉴别古物的年代,那么用仪器鉴别古陶瓷是不是既简单又准确?
徐桃生:不是这样的。仪器鉴别有一个误差,年代越久远的就越准确,反之就不准确。用仪器鉴别几万年前的东西,那肯定准确。但用仪器鉴别清代和明代的瓷器,就无法做到准确。几百年的时间差异在仪器上很难显现出来。
有一次,一件明代的瓷器经过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它的历史比明代还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