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看来,陶瓷作品只是工艺品,而非纯艺术品,又以为工艺品较之纯艺术品要低一个档次——这便是陶瓷作品在艺术收藏界地位仍然不高的原因。
其实这是一种未能与时俱进的老眼光、旧观念。如果是说清中期以前的陶瓷作品,这说法大体不错,以后就不尽然了。
以景德镇陶瓷为例,宋以前的陶瓷基本上是以器形的精巧和亮丽的釉色为审美特征,基本无绘画。元青花的问世,开始出现了色彩单一的绘画。到明代出现线内平涂的五彩,到清代出现色分浓淡的粉彩,经历了这三个朝代,瓷上绘画已经很成熟了。但这期间的瓷上画,还是以装饰性图案为主,故事性绘画虽然也有,但仍然同装饰性图案一样,都是作为“配角”,为美化陶瓷这个“主角”服务的。说穿了,就是在为陶瓷作“嫁衣裳”。这种瓷上画的特点有二:一是照图绘制,没有创作;二是一种样式大批生产,没有个性。作品重视装饰性,强调工艺性,虽然不乏精致,但匠气较重,这样的陶瓷作品,说它是工艺品,大体是不错的。从晚清开始,景德镇陶瓷开始了一次艺术革命,就是有一批瓷画家的绘画,不是作为一种装饰来为陶瓷作“嫁衣裳”,而是由“配角”变为“主角”,以陶瓷为背景,在瓷上突现绘画自身的魅力。晚清时期,御窑厂倒闭,窑厂的一些御用画师流落到民间,自开画坊,自我创作,瓷画作者开始显现出作者自我的个性和风格,并且公开亮出画作者自己的名字——这便是晚清一批“浅绛彩”名家,启开了瓷上中国文人画的先河。此后的“珠山八友”和当代的一批瓷画家都传承这一画风,并将瓷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这样以来,陶瓷艺术的长河,实际上分成两条支流:一是沿袭千年来以图案装饰来美化陶瓷的陶瓷工艺品;二是以“浅绛彩”名家开创的、突现绘画自身魅力,彰显作者个人风格的瓷画艺术品。瓷画作者与纸上国画和布上油画家的作品只是材质的不同,没有艺术的高低之分。但当今的艺术收藏界,仍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陶瓷作品只是工艺品,国画、油画才是纯艺术品,殊不知以陶瓷为载体的瓷上绘画的精美之作也同纸画、油画一样同属于纯粹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