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个收藏圈,“厚古薄今”的观念似乎有着众多拥护者,在陶瓷收藏圈也不例外,然而近几年,藏家们对现当代艺术陶瓷的热情持续走高。陶瓷拍卖中的“高价成交”也不再是古陶瓷的专利,纵观近几年的陶瓷拍卖,尽管古陶瓷还是占据着价格的高地,但是现当代艺术陶瓷大有赶超之势,成为了陶瓷拍卖、收藏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当代艺术瓷拍卖表现不俗
今年的陶瓷拍卖进行到现在,回暖趋势的明朗也逐渐打消了人们对拍卖行业继续低迷的担心。在多场拍卖中,高古陶瓷和明清瓷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如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222.5万美元的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以及在香港苏富比拍出7400万港元的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都在业内引起了一片惊叹。尽管到目前为止,拍卖行上还未有属于现当代艺术陶瓷的“高潮”,但是不少业内人士估计,在回暖大背景的影响下,现当代艺术陶瓷定会在接下来的拍卖中有不俗表现。
只要纵观近几年现当代艺术陶瓷的拍卖数据,就不难发现这样的预估并不是空穴来风。据统计,2011年12月7日举行的北京保利“现当代陶瓷”专场就斩获了8967万元;而当年11月15日举行的中国嘉德“近现代工艺美术专场”中,四个专场总成交额则高达1.95亿元。其中“近现代陶瓷”专场总成交额6194万元,成交比率高达94%,与其2008年首开陶瓷专场拍卖的1000万元总成交额相比,3年时间增长了6倍多。在2012年的春拍中,朱乐耕2011年作红绿彩奔马图瓷板(五屏)以1150万元成交,戴荣华1990年作粉彩四美图花鸟双面釉长条瓷板屏风(四屏)也以667万元成交,这样的表现也成为了当时低迷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难得的亮点。
在拍卖上的强劲表现,正是人们看好现当代艺术陶瓷的真实写照。近些年来,在景德镇陶瓷艺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涌现出了张松茂、王锡良、周国桢、秦锡麟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名誉的陶瓷艺术家。除此以外,陶瓷艺术的繁荣也使得陶艺家的作品不仅继承了优秀的千年制瓷技艺,还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新的东西,比如西方艺术理念以及时代特色,这也使得这些作品在艺术,工艺等角度都有了不小突破,受到藏友们的青睐也是情理之中。
收藏还需关注作品本身
随着现当代艺术陶瓷在收藏圈的逐渐“强势”,如何收藏现当代艺术陶瓷也成为了业内人士时常讨论的问题,现当代艺术陶瓷收藏与其他艺术品收藏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极大的不同,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西沐就曾在景德镇的某次陶瓷收藏论坛上提醒藏友:“切不可将其他收藏领域的成功经验照搬到现当代艺术陶瓷收藏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当代艺术陶瓷收藏界,艺术家职称似乎是一个大家都无法避开的问题。随着近些年职称评定的日益规范,陶艺家作品的价值与其职称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但同时也有资深人士指出,陶艺家获得相应的职称,自然是对他艺术造诣的肯定,但是藏友们切不可过度迷信“职称”,还是应该从艺术品本身入手,在收藏某件陶艺作品时,应该关注这件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和工艺性,另外,一些职称并不是很高,但艺术功底深厚的陶艺家,其作品今后升值的空间很可观,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会成为陶瓷收藏的价值“洼地”。
在西沐看来,一个成功的现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家,想要精确地把握陶瓷艺术品的价值,不仅要从艺术品本身入手,还应该从“供求关系结构”、“交易体系”、“定价机构”、“退出机制”、“商品制度”、“市场支撑体系”等6个方面去分析。只有这样,收藏家才能正确评估艺术品价值,做到正视市场、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研究市场,并且懂得审视价值、发现价值,把握市场规律,不至于在收藏大军中盲目地随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