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资讯,本文刊载于中国陶瓷 艺术版: 《北京现代商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最近艺术品投资市场可能会有一笔1 200亿的热钱流入,这笔钱来自温州财团。该报道称,这个消息得到了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易苏吴的证实:“确实如此,温州财团做房地产生意的资金有7000 亿,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大概有1200亿闲置下来,这些地产商将把这笔钱投向艺术品市场。”
有鼻子有眼,看来消息是真的。
《北京现代商报》的报道披露说,江浙富豪现在像炒房子、炒股票一样炒艺术品。比如,他们对某个画家的作品感兴趣,就会不管多高的价位先把这个画家所有的拍品买断,再囤积起来,然后再抛出,结果就导致这个画家拍品比市场实际价位要高——这一虚高现象尽管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注意与警觉,但还是有专家认为,艺术品价位上升成为势头,在3—5年内不会下跌。
我认为,这样的结论等于变相为艺术投资市场做“托”,容易让一些不懂艺术的投资者盲目跟风,由此积累不小的市场风险:我还认为,正是因为国家在艺术品市场的投入不足,所以才导致江浙富商对这个市场的拉高行为。
几年前,我曾经围绕着国家收藏这个选题做过一些采访。
比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美术馆是没有专项收藏经费的,其例行做法是需要收购某一重要艺术品时,就向上级主管部门打报告,争取一笔收藏经费——这种状况据说一直持续到2004 年才得到改善-2004年, “20世纪中国美术收藏工程”开始启动,国家每年为此投入5000万的收藏经费,中国美术馆的一位策展人那时曾喜滋滋地告诉我,这些钱收购一些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的确还是可以“买点东西的”……
5000万就能让一个“国家收藏”满意成这样,现在是1 200个亿进场, “国家收藏”的那点钱还是钱吗?
早年间,中国美术馆搞了个“百年美术馆藏精品展”,有业内人士在参观完后责问中国美术馆,展品中怎么没有一些很有影响的作者与作品,例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中国美术馆策展委员会成员、艺术评论家水天中先生很无奈地告诉对方:就在这个“馆藏精品展”开展期间,《西藏组画》被嘉德拍卖行以1 70多万的价格拍卖给了一位私人收藏者。
水先生当时解释说,主要问题出在当代艺术品的收藏状况上,有些颇有影响的作品早已不在作者手上,甚至不在国内,有的作者拿不到卖出的作品,有的自己也不清楚卖出去的作品究竟在什么地方——他因此建议艺术家们应该把最能代表自己的作品留在手上,或者交给具有学术地位的收藏者,比如国家美术馆。
温州财团的这笔热钱进场,将让水天中先生的尴尬更为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