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刘晓林:从2003年非典至今的数年间,中国所谓的收藏家们对书画的疯狂以递增的混沌方式在急剧蔓延着,难以遏制。甚至连普通大众也熟知了“乱世黄金,盛事收藏”。当然,这里面的确有着社会因素,比如文化政策。自2010年开始,偌大的中国艺术市场上已经将亿元踏为了平地,进而准备着“十亿元时代”的迎接仪式。各地兴起了五花八门的艺术品交易所,仿佛一夜间书画变的真可以与黄金相提并论了!仿佛只要是书画就一定可以换钱了!仿佛只要是名家的书画就可以无限增值了!这怎么可能?无论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书画永远属于一部分人的生活——一部分人可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而增减。在特定的时间内,整体上它的增值同其他商品一样也有大致的范围约束;否则,购买者便会遭到价值规律的惩罚。不幸的是,人这种贪婪的动物往往在表象的迷惑下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反而变得更加无序——这两年中国收藏界对书画的投资已然与投机没有了区别。在此情况下,中国产生“画奴”已是必然。
特殊的国情造就了特殊的财富。在我们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里随时会上演神奇的可能。我们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时涌现了数以多少万计的亿万富翁,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财富来的太易!他们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金融等特殊的“权势行业”和“差价行业”,在倒手间盈取了大量的财富。社会与自身的发展促使他们奔向既显身份又抓金钱的“文化产业”——拍卖业与收藏业的繁荣要感谢他们!?他们更要感谢拍卖业与收藏业的繁荣给带来的更大的发财机会。根据相关的法规,现在的名贵艺术品可以典当、抵押、贷款了。这使得收藏界的大腕们在艺术品投资上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有银行、国家、政策给撑腰,自己还怕什么?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资源(与拍卖机构的关系、银行等部门的关系都很好),只要将善于各方面的资源组合,在购买书画时连自己的钱都不用花。我想,上述是使得中国书画产生天价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人在人均国民收入26660美元的1990年花8250万美元购买了凡高的《加歇医生像》。我们中国人在人均国民收入4000美元左右的2011年以4.255亿元人民币(含佣金)购买了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也就是说,我们在人均国民收入是日本约六分之一的情况下却在购买艺术品上花的费用与日本同样多!换种说法,我们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如果与日本相等了,日本人用4亿人民币购买艺术品,中国人敢潇洒地用24亿人民币来购买艺术品。这样的行为真的惊动天地!(还有不少人士对当下中国书画的价格大为不满,叫嚣着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滑稽!十足的滑稽!)
正是这一部分收藏界的大腕们最先会成为“画奴”,在收藏市场上的巨额盈利使得他们与银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另外的收藏爱好者如果一味坚信“艺术无价”、如果过度羡慕收藏界大腕们巨额盈利,他们也会陷入与金融部门的纠缠中。不用几年,中国便会重现20世纪80年代晚期日本发生的一幕:银行大力鼓动人们贷款购买艺术品,画廊、美术馆、拍卖公司等也为满足人们需求购置了大量的真假艺术品(只要是艺术工作者的作品便都按艺术品来看待)。真假艺术品价格的瞬间暴涨、大批真假收藏家的蓄意哄抬……最后的结果定然是作品的价值远远低于价格。收藏市场除了崩塌别无选择,中国收藏界便会自然地进入“画奴时代”——为了换回现金做其他事情,为了偿还朋友、银行的钱,只有廉价出售曾经的天价作品。
中国收藏界“画奴时代”即将到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