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结果还未出炉,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已热火朝天,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的赣工美学字第[2012]7号文件开始面向全省评选第三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家,同时,关于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的评选传闻也满天飞。
对于形形色色的"师帽",景德镇陶艺圈人人都在翘首以待,而与此相关的各种声音也此起彼伏--有人爱它,因为它能带来无尽的荣耀和财富;也有人恨它,因为它像天上的明月,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却又无法触及;还有人骂它,说它乱象丛生,玷污了神圣的陶瓷艺术……
嘉宾:詹劲峰(景德镇陶瓷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张均和(瓷都晚报《瓷器》杂志主编)
王勇(《中国陶瓷》艺术版编辑部副主任)
李申盛(了了亭网站负责人)
童福萍(《陶瓷研究》编辑部负责人)
詹劲峰(景德镇陶瓷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张均和(瓷都晚报《瓷器》杂志主编)
王勇(《中国陶瓷》艺术版编辑部副主任)
童福萍(《陶瓷研究》编辑部负责人)
李申盛(了了亭网站负责人)
时间:2012年6月15日
地点:景德镇陶瓷评论家协会
主持:彭禹旺
摄影:王建红
主持人:“大师评选”可以说是时下景德镇陶瓷界最热门的话题,争议也特别多。今天的嘉宾没有一位是陶艺家,而是特意把陶瓷媒体的朋友请来,希望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我的一位朋友语出惊人:说大师评选越来越多,越来越滥,陶艺家一门心思专研如何当选大师,而没有静下心来搞创作,不如取消它。大家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童福萍:“大师评选”是艺术圈的事,和局外人没什么关系,我不是很关心,冷眼看世界吧。
李申盛:“大师评选”是不可能被取消的,陶艺家不会答应,市场也不会答应。我认为,大师评选应该一年一次,甚至可以一年二次。大师就是一个品牌,多多宜善。大师一旦多了,含金量就会下降,市场也会回归到“作品说话”。我也认为,取消大师评选有一定的道理,这样陶艺家就能安静的创作,就会出好的作品。
詹劲峰:我认同李申盛的意见。天下大治必先天下大乱,现在的陶瓷艺术品市场过于注重大师这个称号,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索性让大师越来越多,一多就会贬值,那么市场就会选择一个新的评判标准,这个标准可能会比“只认大师”理性许多。
王勇:取消“大师评选”,最高兴的是那些已经当选的人,这对其他陶艺家不公平。
李申盛:现在景德镇陶艺界的中心就是评选。年轻的陶艺人评市高工,市高工评省高工,省高工评省大师,省大师评国大师。取消评选,陶艺界就失去了发展动力。
詹劲峰:站在景德镇的角度看,景德镇的大师越多越好。大师养活了一批人,其中包括原料、成型、烧制、销售等环节的陶瓷人,在座的陶瓷媒体人士也从中受益,连景德镇的餐饮、娱乐、汽车、百货等行业也得到了好处。很多人对大师有意见,一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种恐怕是患了红眼病。大师和“大师二代”们住豪宅、开好车、泡靓妹,谁不眼红呀!其实,大师有没有钱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就是仇富。
主持人:取消“大师评选”不切合实际,但陶艺界对“大师评选”的非议很多,比如说,个别大师名不副实,水平不怎么样。
王勇:“大师评选”一定要公正,而且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评大师靠的不仅是个人水平,还有资历、人脉,甚至包括运作能力,这就压制了一些水平很高,但不符合条件的陶艺家。
李申盛:“大师评选”确实存在跑关系的现象。每逢评选工作开始,一些参评的陶艺家就开始托人找关系拜访评委。因此,有评委资格的陶艺家在景德镇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詹劲峰:大师是一个品牌,买家看的就是品牌效应。评选不公正,就好比给劣质商品颁发合法的商标,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是应该追究相关人的法律责任。
张均和:“大师评选”还是比较公正的,但由于名额有限,所以,一些水平接近的陶艺家,有的当选有的落选。落选的就会感觉评选不公正。
童福萍:艺术没有一个绝对的评判标准,还是取决于个人喜好。因此,评委的个人喜好决定了评选结果,这不存在公不公正的问题。但同时,这也给了一些参评人一定的操作空间。
主持人:现在各种“大师评选”层出不穷、名目繁多。我听说过一个小故事: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出席某活动,有人向他介绍一位陶艺家,说这是某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大师感觉很奇怪,“景德镇所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都认识呀,这位好像很面生。”细问才知,对方并不是由国家发改委评出的,而是由一个民间机构评出的。再问,对方说只要花八千元就包你评上。大家认为什么样的“大师评选”才是正宗的?
张均和:正宗的“大师评选”就是“荣誉证书是盖国徽章,受到国家认可的。”
李申盛:正宗和不正宗取决于市场的认可度。起初,市场只认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后来出了个“中国陶艺大师”,刚开始,业内普遍不看好,慢慢的“中国陶艺大师”开始越来越吃香,逐渐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并驾齐驱。2011年又出了“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最初业内很多人不以为然,但现在市场也开始认可了。
詹劲峰:李申盛说到了问题的关键。“大师评选”不是艺术行为,而是市场行为。绝大多数人参评大师,更看重的是市场效应,而不仅仅是荣誉。“大师评选”乱象的根源是市场,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评选。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资本投机现象非常严重,而“大师”就是投机者的一个炒作点或者说卖点,从而导致各种“大师评选”应运而生。
王勇:这就和“蒜你狠”和“猪坚强”一样,市场上有人炒作“大师”,“大师”自然身价倍增。“大师”值钱了,需要的人就多了,“制造”“大师”的人也多了。
主持人:我比较认同大家的说法。陶瓷本来就是工艺品,或者说是产品、商品。你把陶瓷和“大师”看得很神圣,你就会看不惯很多事情。
詹劲峰:我说一个王小波文集中的小故事:一群美国的社会精英分子花了几千美金参加了一个教授谦卑的学习班,吃住都很滥,几天后,他们期待的“大师”终于出现了。“大师”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后,然后一摔粉笔,扬长而去。这话用北京俗话来翻译:你是个傻×!现在某些大师口头上和你谈艺术、谈理想,骨子里只有一个钱字。你把“大师”当成像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贪财好色的普通人,就不会纠结了。否则,你就是个傻逼!
童福萍:呵呵,你说的真露骨。
王勇:詹老师的话要得罪好多人哟。但我同意其中的一个观点:把“大师”视为平常人,那么“大师评选”其实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评选而已,就像单位上评选优秀工作者、行业评选十佳一样。
李申盛:话虽如此,但“大师评选”有巨大的经济利益牵扯其中,所以不可能普通。
主持人:现在“大师评选”以画为主,其他陶瓷工序的人却无法参评,这很不公平。
李申盛:我认同,陶瓷是工艺品,工艺的好坏决定了陶瓷的质量。据我所知,有一位做白瓷板很出色的陶瓷艺人,一块白瓷板能卖万元,而且有人专门收购他的产品。
詹劲峰:就市场而言,评大师对其他工序的陶瓷艺人一点帮助也没有,因为他们的作品并不是完整的陶瓷产品。你白瓷板做的再好,拉坯再好,市场上也没有人会购买、收藏。买他们产品的人都是懂行的,即使他们评上了大师,如果水平不行,也没有人会买。
王勇:作为一种荣誉,我赞成让给他们参评大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