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好友打电话给我说要买本拍卖的书做参考,因为他认为,拍卖书上登载的是艺术家的真品,艺术家的精品,还有一个可以参考的价格。我断然一句话劝其放弃,因为拍卖的价格不可信,这价格高的假,低的也假,那些有毛病的,有瑕疵的,补瓷补过的,有问题的,假的,伪的,还有各种渠道流入的不咋的的作品,价格如何可信,这些东西如何可买。朋友听后,转身就离开了书店。
不是我不认可拍卖,但是我看到是拍卖的劣根性,我是真的想不出来,那些印刷精美的拍卖图录,那些铅印的拍卖价格,真的就那么容易蒙蔽收藏者的心智,真的那么容易绑架收藏者的判断力,我无语.....。
随着拍卖进入现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动荡几年里,艺术家,收藏家对于拍卖正在一步步的发生着变化。从当初望眼欲穿,到相互缠绵,随后的同床异梦,最终的劳燕分飞,直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一段情感历程,无比生动的解释了今天的景德镇现当代艺术陶瓷和拍卖之间的过往与纠结。
景德镇现当代艺术陶瓷拍卖历史,这么多的拍卖公司,我就不罗里八嗦的凑字数了。对于收藏者来说,从头至尾“假拍”如影随形,这是事实。不切实际的高拍价格,这种价格不知道是糊弄谁去的。但是也很确定的是,在这数年的景德镇现当代艺术陶瓷“假拍”的岁月里,有着一部分艺术家因此获得不菲的收益与市场认同。所以,我个人浅以为,拍卖市场的假拍和药品的虚假广告是等同的功效。我有一朋友是在药品公司工作的,他们给一种药在电台里面做广告,随后会安排不同的人在电台正在播放药品广告的时段打入电话给主持医生,这些话都是照着事先写好的文范念就可以了,当然不能照本宣科,时而要有所投入,甚至可以即兴发挥,当然最终是要体现出这药能包治百病,起死回生。如果是上电视栏目,那就是要安排热闹的场景,无比火爆的销售的场面,来体现药品的奇特功效。
而艺术家其实也在这几年拍卖历程中发生着显著地变化,从翘首盼望着拍卖公司能够进入艺术陶瓷市场,加速艺术陶瓷市场的腾飞,直至终于等到这一天来临的时候,大家奔走相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由于一开始大家对于拍卖的理解是一味的求高,求广告效应,拍低了,流拍了,觉得是耻辱,是丢脸。因而,轨道快速进入了自送自拍,争相放卫星,高价广告的最初时段,这个缠绵的时候,艺术家们自身的梦想得到了满足,拍卖公司得到了收益,收藏市场无比兴奋,三好归一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有人认为这是假拍的雏形,我不认同,这是一种人性自然的自我保护,这是源于本能的,他不关乎利益,不关乎你如何去忽悠你收藏者,而是非常单纯,非常单纯的自我展示,无关乎其他。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通过拍卖可以得到更多,更为难以想象的收益。于是拍卖市场单纯的现象发生了变化,拍卖变成了一种市场营销,变成了更为彻底,更为直接的广告与销售方式。这一时段,大家争先恐后的涌入拍卖市场,频频放出了卫星,从而进入了缠绵时段。
随着拍卖的场数越来越多,价格卫星不可能无休止的放出来,艺术家自己的市场也进入了正轨,毕竟频繁在拍场放卫星的这种单纯的复制性质的广告效应也越来越弱,高额的佣金也使得艺术家逐渐的望而却步,如此下去的绵绵无期,于是不得不逐渐考虑淡出拍卖。这个时候,就是进入了第三阶段同床异梦。其实这很正常,任何广告,你一成不变的频繁使用,而且你用我用他也用,自然而然就会失去市场效应,艺术家逐渐放弃,或者去寻求其他方式,也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但拍卖公司是要赚钱的,市场是我做出来的,你要退出,市场我不能丢,那我就从市场中直接征集,低价起拍。这样真伪问题和过低的拍价对艺术家的市场产生了影响,使得艺术家们和拍卖公司之间和睦的关系顿时剑拔弩张,直至形成了敌对。一批艺术家抱成了团,对拍卖进行了抵制,甚至还考虑过要亲自去拍卖场阻止拍卖的进行。双方的不欢延续了几年,谁也不让步,不断的伤害,最终劳燕分飞。
当艺术品受到追捧,这个时候的艺术家其实市场已经完全巩固,有些艺术家从来没有参与过拍卖,市场照样做的火爆,所以拍卖对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影响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这么多年的恩恩怨怨中,不少艺术家也想得开了,也放得开了。回首拍卖历程,这些艺术家对于拍卖公司心中还是认可他的贡献,也怀有感激。的确,没有拍卖,也没有陶瓷的今天,也没有艺术家的今天。再来看最近的一些拍卖,你拍的高,拍的低,拍真品,拍赝品,想想啊,算了吧,你能折腾,赚得到钱,你就赚去吧,收藏者吃亏上当,我艺术家也不去过问,也不去关心。谁来问我,我不做鉴定,不做回答,不出证明,不予关注,从此不相往来是也。
这就是真实的现当代艺术陶瓷拍卖历程,这也是个围城,出来的,进去的,一刻也未曾停息,但是拍卖市场也完成了这一段演化历程。也许每年,每月,每天都会有艺术家冲进去,但也无外乎每一个人也一样会走完这样一段历程。陶瓷市场一千年都屹立不倒,在历史的滚滚车辙下,没有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机构,一种事物,能够左右其发展的。螳臂当车,不当,随势而变,才是正道。了了亭 李申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