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艺术家到其他省去评省大师,在这几年十分盛行。很多人对这类现象是贬多于褒,甚至恶语连连,讥讽相加。这两天母亲出差,是我在店里面值班,那天晚上,我舌战群儒,对垒了数位人士,修正了他们一些片面的看法。其实历史以来,不乏走出去的艺术家在其他省成名,甚至成为了一代风云人物。但,人那是真正走了出去,数十年长期在外省工作,任职和推动了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在当地拥有了广泛的受众群体以及极高的社会地位。而这两年走出去评比外省省大师的艺术家,常见是“飘过”,如何解释这飘过一词呢?飘过本是网络用语,多见于论坛之中,大多回帖只是为了拿分拿经验值走人而已,此种行为谓之“飘过”。而,我们很多艺术家好像也很符合这“飘过”一词,到外省去拿了大师,还是在景德镇发展,至于外省的文化建设,文化传播行为,是少看到“飘”一族大师们见于报端,出人,出力的。甚至,从简历和宣传中您唯一看到的就是“xx”省大师这一个称号,而在那个省的发展,历史,贡献,社会地位,难见片语,甚至多是只字不提。
这种为了大师而大师的行为,并不是不值得称道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行为,好的开始,人才输送的优秀范例,也向全国瓷业产区证明了景德镇这座文化古都的人才储备,和陶瓷艺术家的综合实力,这是景德镇本土那些山寨大师的不能比拟的。这样一批批蒲公英般的景德镇英雄儿女,在外面稳稳的扎根,却不是了无牵挂,而他们却心中装着家乡,装着亲人,他们是景德镇的骄傲,是瓷业的骄傲。这里面我们不得不提到醴陵釉下五彩的恢复和发展也是当年景德镇的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将一批优秀人才输送到醴陵,扶持醴陵恢复和研发,才有了今天的醴陵陶瓷的盛世。也不得不说说现如今在沿海许多建陶的著名品牌,厂商的老板,主管,技术人员等等,皆是景德镇培养或走出去的,他们获得的千万资产,他们为祖国奉献的亿万创汇,他们在国际化舞台上面的地位,品牌的战略,都渊源于这千年古都-景德镇。景德镇散发着淡淡芬芳,默默无闻的对外输送人才,输送文化,输送技术,输送着各种财富,这才是真正的“泱泱文化古镇”的君子作风,才是真正的“艺术强者作风”。因为千年盛世的景德镇能屹立世界,飞跃颠峰并不是他人的原因,真正根本而是自我。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奋发进取,追求不放弃的态度去迎战天下,那天下自然是属于我们的。
其实,以景德镇今天陶瓷人才的实力,全国各大产瓷区无人不认同,不钦佩。景德镇艺术陶瓷的流派,种类,研发,在每次评国大师的时候,都是最大也是最强的实力集团。我们景德镇这些艺术家折腾出来的这些陶瓷作品,别人产瓷区还就是折腾不出来,这就是资本,这就是原因。每一次浩大的大师入选名单,彪炳的战绩,不是吹的,以景德镇今天灵活多变,含蓄并收的瓷业基础,放之海内,谁可企及。
而为什么这些拿到省外的省大师的艺术家们,对于这件事情,含含糊糊的,这只是被一种收藏行为扭曲作怪而已。其一想法是,拿到了大师这个职称,地位就高了,价格值钱了。其二,曲线救国,从其他省大师奔向国大师也是一个好方法,以当下的景德镇,职称,称号评比潜规则太多,门槛太多,操作太多,腐败太多,这一点从最近几年位一些列于参评或已评上大师的名单上面的人物的名字就可以看的出。由此,我们来看今天的省大师,国大师的评比,是味同嚼蜡,还是活色鲜香,收藏群体心知肚明。所以,在我看来,外省大师这份荣誉,名至实归也罢,扬眉吐气也罢,是对当下的社会现象和机制的鞭挞。繁星浩淼的景德镇艺术家们,不甘于隐没红尘,像撒落的珍珠在异省他乡熠熠闪光,即推动了陶瓷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加速了陶瓷这门国粹艺术的强大和步伐。
我想,我们出去评比外省的省大师的艺术家更需要对得起外省给的这个荣誉,而不是人走茶凉,调头就忘。应该将更多外省的文化和艺术,创意和风格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来,真正的走进去,引出来,真正做到交流与吸收并重,为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做出贡献,不要辜负了,伤害了外省艺术团体的心。我相信以后评比国大师,不会再单一看重艺术本身,评比会越来越多的考虑一个大师对社会,对文化,对经济的贡献。我推测本来评比大师的想法,就是希望通过授勋于这样一批人来带动一方经济,带动一方社会的向前发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回头看看,国家的这个想法,这个政策确实起到了作用,起到了效果,造就了今天的艺术陶瓷的收藏盛世。但是监管不力,权利泛滥,使得评比国大师狭义的变成了艺术家自身的创收的捷径,这种情况发生毕竟是一个政策,一个政府行为的阵痛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我有理由相信,更多走出去的艺术家,以他们的实力,很容易在外省做出相当卓越的贡献,他们反而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好评,这样的人物,社会自然会支持他们名副其实的评上国大师。这样名利双收但也功德无量,名垂千古的事情,是值得去期待的,值得去尊敬的。了了亭·李申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