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元对于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的收藏就需要进入理性状态了,这个时候收藏者往往已经将高职称的陶瓷艺术家作为候选了,当然,这个里面如果高职称有很多经典或者罕见级别的艺术作品,还是值得投入重金收藏的。毕竟一个优秀的作品对于行业来说都如图一个珍宝,无论是工细之精,鬼斧神工,天作巧合,这类作品难以复制,也在瓷业青史留下了隆重的一笔,这样的作品只要有能力收藏,不应该放过。
当然拿着10万元这个级别,不是故作姿态的话,相信大多数的收藏群体盯着的只会是名家/大师/教授,毕竟这个是一种复杂的投资收藏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消费。有部分收藏群体有着一种概念,何必去苦苦寻觅黑马,这年头大师一年比一年多,可以选择的人数/方向也越来越多,干嘛不等到艺术家评上大师再买,大师是终身制,贵点就贵点,作品升值有保障。这个概念无错,但也失去了某些乐趣。只是这个里面道出了一个事实,恐怕论全中国大师最多的一个省份,非江西莫属。艺术品这个玩意,跟经济直接挂钩,大师评比的越多,对经济的拉动也越快。怎么解释这个概念呢?假设一个收藏者收藏了许多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多件作品的作者荣升为大师,作为收藏者第一反应应该是满足和高兴,在这快乐的基础上,收藏者会向更多的群体宣传和推荐。在这种直接拉动下,会有着更多的人群加入陶瓷收藏,买盘的扩大也刺激了价格上扬,从而行业进入目前来看的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在这职称至上的陶瓷收藏界里面,想回归到多年前的完全凭借作品说话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笔者不想说是要随波逐流,只是想疏导结合。我们对于大师这个职称尊崇是应该的,毕竟任何行业已经形成了一种规则,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打破这种规则,而试图去重新建立一种我们认为合理,认为有价值的规则。社会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改变,他与时俱进,那么收藏的规则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也可以这样说,“大师概念”主导收藏是在这一时段的一种收藏潜规则,但是,很久或者不久,反正总有一天,这种规则又会被重建,这是肯定的。只是真大师多,假大师也多。这行业真假不是辩证的,实话说,有些真大师还不如那些假大师,有些假大师,那就是彻彻底底,地地道道的假大师。各种协会,学会等染指各种大师评选,无非是看着其中利益而来,然而,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正是太多人有着这种需求,愿意花钱买各种大师头衔,所以才导致大师头衔产销两旺。
这个阶段的收藏者,对于大师的选择还是要拨云见日,不要被一些假职称蒙蔽。虽然真大师里面也有一些无术之徒,但是,你要相信,能够评上那些正规大师头衔的人,总是在某些方面有着特殊的能力的,可以是艺术,也可以是其他。
而移目过来到学院这边,教授的东西和看大师也是一样的,那些有水平的,真正有功底的作品才值得收藏,太过概念化的作品,个人意见谨慎为妙。其实现代派和传统派的文章最近一段时间写的太多,笔者就不在这里罗嗦了。因而这个章节跳过。
另外,10万元中还有很多行业的绝品,稀有品种都是可以考虑的,仔细看看,现在的行业保守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很多技术被个人,被家族利益封锁的很厉害。而突破一项技术所需的资本很大和技术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如果得到大资本的支持,并且能够募集到合适的,足够量的技术人员都是个问题。有钱的拿进来,没有几个人给你搞技术,搞技术的害怕自己受伤害不愿意和别人合作。而且很多技术不是一个人能够搞的起来,他往往需要一个小组,甚至更大的一个团体才能攻克完成。比如7501.因而,陶瓷工艺日后能不能创新,能不能有新的突破,我抱着疑虑的态度,现在瓷厂倒闭了,下岗的人和景德镇几个研究所的人都是搞画画去了,科研这费力不赚钱的事情已经荒芜了。从此看来,很多具备科技含量的陶瓷艺术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了了亭·李申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