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一天,我在一次洗颜料盘的时候,突然发现手指抹过的颜料在瓷盘上留下了一道非常细腻自然的肌理,看起来就像花办的纹理。我当即用手指沾着残留的颜料在盘子上画了一朵花,没想到效果竟然很好,跟用笔画出来的纹路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当时一阵狂喜,就那么几秒钟的时间,我知道自己找到了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向。
回首创作之路,往事历历在目。
我出生在江西赣县的一个小山沟里,但从小就特别喜欢绘画,在课余经常画动物形象,有时还抓个青蛙、麻雀什么的写生,还找些香烟纸进行临摹,看到什么就会去画,去思考怎样画得更像。
1960年,我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当时的生活学习环境非常艰苦。冬天非常冷,手冻得连画笔都握不住,学校没有木炭,我们就自己上山砍柴烧火取暖;当时粮食不够,我们经常一边画画一边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吃饭。我很喜欢画水彩,但那时候正值自然灾害时期,物资供应紧张,拥有一张画水彩的纸很不容易,我就拿工厂里丢弃的贴花纸替代……尽管如此,我们学习却非常地认真,老师也兢兢业业,对学生非常好。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我从来没有抱怨过条件不好,相反,我想自己应该更加努力,日后一定要有所作为才不会辜负了今日的艰辛。大学里我依然喜欢画身边的东西。陶院里有很多栗子树,风一吹,硕大的栗子随风起伏,煞是好看。我就经常把这些栗子树当成背景作画。
我非常喜欢听施于人教授讲课。他讲课深入浅出,观点新颖。记得有一次施教授给我们讲授传统陶瓷造型,他说,中国传统陶瓷包含着生活美学、生活意蕴、生活习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道与器的合一,就是将精神与器皿融为一体,无形变有形,抽象变具体。艺术家的内在能量,就在于通过他的思维将道与器的结合完美地表达在陶瓷艺术作品中。这堂课使我们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益匪浅。施老师关于道与器的论述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回响,我一直将它作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座右铭,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
在大学里,我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艺术贵在创新,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跟着别人走,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探索—条特色之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从小就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我在乡间看到的野花与野草,它们和其它的名花一样,美丽而富有生气,也是我最熟悉的素材。当时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能通过观察,将这些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生活点滴画在纸上呢?于是我经常观察花与草,边观察边思考,想别人没有想到的,画别人没有画过的。这种创作理念的更新是我人生路上的转折,对我后来终于成功踏上创新之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老师认真负责的教授下,我踏踏实实地学习绘画、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大学四年,我的图案、水彩和素描科目都是满分,为我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艰苦的环境也让我体验了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更培养了我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
毕业之后,我离开景德镇,先后在厦门工艺美术学校、江西鹰潭文工团等单位从事艺术教育及美术设计工作。198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母校的一位老师相遇,他说学校十分需要师资,问我是否愿意回校任教。就这样,我又回到了离别了u年的母校,担任美术系的教学工作,直到1988年调入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专门从事陶瓷艺术研究工作。
在陶研所工作的开始几年,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别人画什么,我也画什么,一直都没有找到一条让自己满意的艺术创新之路。艺术最讲究个性,没有风格的作品就象宝石没有光彩。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不断地用心去观察、去探索身边的事物,努力寻求获得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然而,探索的道路往往很长,而灵感的突现却往往只需要几秒的时间,甚至一刹那。1991年,这样—个偶然的瞬间让我找到了新的创作之路一手指绘画。从此之后,我便开始了用手指在陶瓷上绘画的创作生涯,用我的指掌去诠释我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因为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所以没有人可以模仿,也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全靠我自己的摸索和研究。尽管一开始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指画很不满意,期间也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是我一直坚持下来,逐渐越画越好。同时我也发现,手指绘画不但可以弥补笔画的许多不足,而且还可以开创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自从发明了陶瓷指画之后,我的瓷绘创作生涯就迎来了—个新起点,创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1991年我的作品日用瓷《六头茶具》获得第二届中国瓷都一景德镇陶瓷节一等奖。第二年我被选为景德镇陶瓷界唯一代表,参加在北京工艺美术馆举办的“中日传统工艺美术展”陶瓷表演。随后几年间,我的作品青花指画斗彩《蝶恋花》、综合装饰《春雨》等多件作品相继获得国家、省、市各种奖项。青花斗彩作品《荷花》还被国务院办公厅收藏。
尽管获得诸多荣誉,但我仍把它看作是徜徉于道、器之间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有对生活阅历的再感悟,有对陶瓷材质的再认识,也有对传统技艺的重新整合。我从来没有满足过自己今天的成就,我认为我可以做得更好,也应该做得更好。艺术之路是无止境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这个道理。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只有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特色,才能从千千万万个人中脱颖而出。
个人的发展如此,学校也—样。陶瓷学院从几间简陋的校舍发展成今天的现代化规模,从一所不起眼的学院发展成为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特色院校,是一代又一代陶院人不懈努力、开拓创新的成果。
我的创作之路,始于陶院。没有母校的培养,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感谢母校,感谢师恩。今年恰逢陶院五十年校庆,只言片语难抒我的母校情怀,谨在此衷心祝愿陶瓷学院在今后抓住机遇,坚持特色,不断成长,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