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瓷厂 实景拍摄
9月10日下午2时30分,邵铭亮得到消息,那就是听说有关部门在对建国瓷厂的老厂区进行考察之后,认为它属于我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甚至值得专门为其编制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
这对邵铭亮来说绝对是个喜讯,因为旱在1999年,他就开始为将建国瓷厂老厂区申报成为陶瓷工业遗产旅游景点而努力。
接过邵铭亮的名片,上面印着:景德镇市建国瓷厂厂长、工程师。
邵铭亮的梦想
9年都未实现的想法
位于币胜利路上的裕香隆大酒店和福得堡大酒店相邻,它们都租借了建国瓷厂行政办公大楼的场地,以作为自己的经营场所。
建国瓷厂的办公人员要到楼内办公,就必须通过夹在2家酒店之间的那个2米宽、4米高的楼道口才能进入。入口处挂着的那块标有“景德镇市建国瓷厂”字样的门牌,显然有些破旧。
邵铭亮记得,今年的7月31日,市文化(文物)局的::亡作人员送来一张《陶瓷工业遗产登汜表》,让邵铭亮他们将建国瓷厂现存的厂房及周边环境等情况,以文字叙述和统汁数字桕结合的方式子以介绍。
莫非陶瓷工业遗产旅游景点那档事有戏了?邵铭亮当时就在想。
但邵铭亮不敢抱太大的希望,从大家第一天想到这个点子到现在,已过去了9年。在这9年之中,邵铭亮打过无数次报告,市主要领导也曾多次来到现场实地考察。
就在去年,邢铭亮深圳认为这事就快成了。2007年10月,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正式对外廾放。邢铭亮称该遗址的所在地,就在建国瓷厂所拥有的土地范围之内。御窑厂遗址已面向公众廾放,但将建国瓷厂的老厂区开辟为陶瓷工业遗产旅游景点的事,却仍然遥遥无期。这让邵铭亮有些无奈,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老厂区的价值并不比御窑厂低。
老厂区是个宝
根据市文化(文物)局的一份资料显示,建国瓷厂“现存有隧道窑房、成型生产车间、原料车间、成型烧炉车间大楼、选包车间、两很圆形烟囱”,这些部位于邵铭亮所说的“现代陶瓷工艺生产区”内。
邵铭亮不止一次地告诉别人,真正意义上的建国瓷厂范围很大,建有隧道窑房的厂区只是其中一部分。
“建国瓷厂的厂区分为三大块,由御窑厂遗址,景德镇窑区和现代陶瓷工艺生产区构成。”邵铭亮用圆珠笔在纸上画着草图,如今御窑厂遗址已被实施保护,但另2个区域却处于半荒废状态。
前身为历代皇家的御窑厂,建国初期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组建成“建国瓷业公司”,1952年改称现名。作为景德镇第一家国营瓷厂的建国瓷厂,当年以高温颜色釉瓷和青花瓷等产品蜚声国内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可以说,建国瓷厂的历史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景德镇陶瓷业发展史。
采访中,邵铭亮多次强调“景德镇窑”,这里指的是当年以松柴为燃料的柴窑。以前建国瓷厂的二车间(即手工车间)所使用的就是“景德镇窑”,尽管1999年柴窑被拆除,但仍有6间坯房遗留下来,其位置就在老罗汉肚。
而从上世纪60年代歼始,建国瓷厂在现代陶瓷工艺生产区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改尝试,生产瓷器的窑炉也经过了煤烧倒焰窑、油烧隧道窑,煤气隧道窑及梭式窑等变化,这一系列的改变可以说也是景德镇陶瓷业所进行的烧造技术改造的缩影。
“尽管建国瓷厂的厂区已不再具备生产功能,但它仍是见证着景德镇陶瓷业发展的载体。”出于环境保护等因素,建国瓷厂的所有厂房都不再租借给他人用于烧制瓷器,而少了这份收入的建国瓷厂,其财政状况也就显得更为窘迫。
3间老坯房
1980年进入建国瓷厂工作,从检验员、检验科科长、厂长助理一直千到副厂长,父母皆在瓷业系统工作的邵铭亮,对于建国瓷厂有着深厚而特殊的感情。
当时建国瓷厂有两份厂报,一份是用于丰富企业文化、陶冶职工情操的《建国工人》,每周一期;另一份则是由邵铭亮主编的《建国质量报》,专门指导工人如何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反映产品的质量情况,有时半月一期,遇到“大生产”时则每天都会出一期。
然而,包括建国瓷厂在内的我市各国有瓷厂在经历了1995年的体制改革后,曾经红火的建国瓷厂逐渐沉寂下来。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不复再现,而邵铭亮则挑起了名存实亡的建国瓷厂的管理担子。
对于建国瓷厂现代陶瓷工艺生产区的维护,邵铭亮并不担心.包括原料车间在内的少数车间已经被出租,被人作为釉料制作厂或仓库使用。厂区内专门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巡视,使得该区基本上保持了当年的原貌。
可景德镇窑区的现状却令邵铭亮感到有些无可奈何。
没有柴窑的景德镇窑区尚存的6伺坯房,普遍年久失修,存在随时可能倒塌、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从迎祥弄走进老罗汉肚25号,就是其中1间坯房的所在地,砖木结构的房屋破败不堪,腐烂的木梁散乱地堆在开裂的地面上。
这让人们缺乏安全感的坯房,却是状况较为良好的一间。
邵铭亮称这几间坯房中,有3间被人作为陶瓷作坊使用,使用者一般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维护。位于老罗汉肚25号的那间,正是被人使用的坯房之一。而剩下的3间就像没有爹娘的孩子,处于白生白灭的状态。
邵铭亮说,让建国瓷厂去维护这些老坯房并不现实.理由很简单:资金的匮乏。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将建国瓷厂开辟成景点并非只是邵铭亮一个人的想法。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遗存,并未从根本上被现代文明所侵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副馆长白光华对本土陶瓷文化有着近乎痴迷的“狂热”,他认为将拥有旧窑址和古作坊的彭家上弄、彭家下弄,迎祥弄和罗汉肚里弄,在进行一定程度的修缮后,与仍保存隧道窑及厂房的原建国瓷厂,连成一条陶瓷文化旅游线路的话,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条旅游线,包含着明代,清代乃至建国前后的大量陶瓷实物史料,组成了完整而清晰的瓷都历史文化脉络。”白光华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还特意强调,建国瓷厂地处老城区,又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御窑厂遗址帼邻,它昕保存下来的古作坊、古窑房和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陶瓷生产车间,对丰富和充实老城区,特别是御窑厂遗址有很大的作用。
白光华建议利用建国瓷厂厂区内仍然保留的烟囱作为广告景观塔之类的载体,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市民和外来游客关注和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
“毕竟这些焖囱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工业烟囱,它见证了景德镇解放后与改革开放时期陶瓷生产的窑业历史进程。”白光华在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建国瓷厂是“景德镇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应予以开发利用”。
邵铭亮明白自己在将厂区开辟为旅游景点这件事十,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有关部门做出正式决定之前,邵铭亮选择了等待,他表示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尊重并无条件地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