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艺术瓷器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了了亭名瓷商城 | 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关于了了亭 | 了了亭礼品瓷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谈收藏 >> 了了亭的艺术家报道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景德镇,集世界艺术家之大成..外地艺术家在我市创作、创新、创业谋发展综述           ★★★ 【字体:
景德镇,集世界艺术家之大成..外地艺术家在我市创作、创新、创业谋发展综述

作者:陶仁   文章出处:景德镇日报   更新时间:2009-8-13 13:02:36
 

 

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是和千年瓷都“汇各地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的历史进程同步前进的。
  上世纪70 年代之后,景德镇经常延请外地书画大师前来绘制瓷画,朱屺瞻、谢稚柳、林风眠、关良、唐云、陆俨少在景德镇绘制的瓷画,把书画艺术与陶瓷材质完美结合,成为贵比黄金的艺术珍品。
  进入新世纪,一大批国内外艺术家纷纷来到景德镇,他们或是应邀前来交流技艺,或是专程前来研习陶艺,或是落户本市创业、专事陶瓷艺术创作,为景德镇陶瓷艺术扩大了影响,注入了活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每年前来我市的外地艺术家、陶艺研修者达数千人,其中常年驻守或定期前来的在500 人左右。他们或在中华陶艺村、明清园、三宝陶艺村等地聚集而形成创作群体,或与各个美术院校、艺术研究所、画院的本土艺术家“以艺会友”,成为特聘画师,有的干脆自立门户建立艺术工作室或开办创作基地。
  浓郁的艺术氛围,响亮的文化品牌,开放的城市形象,便利的创作环境,加快了景德镇“集世界艺术家之大成”的进程,使景德镇成为外地艺术家们向往的圣地、创作的宝地、创业的福地。
那么,他们为何如此看好景德镇?景德镇对他们的吸引力为何越来越大?他们的加盟,为日趋繁荣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带来了怎样的新气象?
记者就此进行了实地采访,以期诠释这个进程的背景和成因。

有容乃大瓷都敞开胸怀
  景德镇新都民营陶瓷园里有个中华陶艺村。到那里“取经”“掘宝”的,有来自除新疆、内蒙之外的全国各省、区、市的艺术家。记者信步走进新都民营陶瓷园一品徽会馆,看到来自安徽祁门的艺术家郑云一正在瓷板素坯上刻画着莲花和游鱼。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到景德镇来画瓷器时,他说院“在安徽宏村写生时,我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几位老师相识,谈到了艺术和瓷器。在他们的引领下,我来到了景德镇,开始走上探索陶瓷艺术之路。”他还告诉记者,从青海来的吴大千、山东来的王一君、广西来的韦华、上海来的秦德龙、浙江来的朱昌兴等等一批外地艺术家,都有较强的绘画能力,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院静下心来创作精品佳作。
来自安徽蚌埠的艺术家常根书告诉记者,他从2002 年起便来到景德镇研习陶瓷绘画,“机会虽然没有本土艺术家多,但还是坚守了下来。”
记者发现,在中华陶艺村里,接受采访的近20 位外地艺术家的名片上,无一例外地印着“职业画家”。
  采访时,记者还见到了6年前结识的老朋友要要河北邯郸的魏宝书。魏宝书告诉记者,在景德镇这么多年,他已渐渐融入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圈,目前正与本地艺术家合作陶瓷项目,“来到景德镇研习陶艺,是我艺术生涯的一次飞跃。”
  韩国艺术家柳济龙、柳明朝则称,他们不远万里从首尔来到景德镇,就是因为这座古城有着浓厚的陶瓷艺术氛围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元素,在这里做陶瓷得天独厚,环境好,人也很友善,这与在韩国做陶瓷大不一样。
景德镇要要这块水土宜陶的艺术宝地,正以独特的文化气息、奇特的艺术魅力和无限“钱”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艺术家登陆。
  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陈仲琛对记者说,景德镇有一大批陶瓷艺术家,一直让他很敬重。2003 年12月10日,他来到景德镇,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的启发下,在明清园里租了个工作室从事创作。每年寒暑假,他都会从沈阳来景搞雕塑创作。陈仲琛认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品牌效应,密集的作坊,众多的名家,数万陶瓷产业大军,这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企及的      。在景德镇搞创作,有所需的陶瓷材料,有便利的创作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景德镇是开放的,包容的,这座城市不仅仅是景德镇人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能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并能得到本地艺术家的指教,是很幸运的。
  陈仲琛是幸运的,也是成功的。近年来,他的陶瓷力作屡获国际、国内大奖。陈仲琛的老乡戴德全2002 年从辽宁省盘锦市来到景德镇,一来,就发现景德镇是一个艺术的天堂。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尝试用陶瓷颜料在光滑的瓷器上画自己擅长的虎。他说,景德镇的包容性很强,只要你瓷器画得好,就能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正因为景德镇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使得许多外地艺术家要要如冯杰、陆履峻、车一鸣等等要要能长年扎根在景德镇。在景德镇本土艺术家和艺术经纪人的帮助下,在熟悉了景瓷的工艺特色、材质运用、装饰技法后,他们运用自身扎实的艺术功底去绘瓷做陶,作品被收藏界看好,价位一路上行。景德镇使他们功成名就,名利双收。
  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她在敞开胸怀的同时,造就了自身的千年辉煌。如今,景德镇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优良的环境,吸引着众多外地艺术家前来创新、创业,他们正和本土艺术家一道,去实现艺术创新与市场运作的协调发展。面向世界发展创意产业作为世界陶瓷艺术之都,景德镇集陶瓷艺术生产、经营、科研、教育、旅游、文博于一体,而外地艺术家最看重的是这座城市完善的配套设施、便利的创作条件、健全的服务体系以及良好的人文环境。记者在明清园采访时,看到了一位又一位不同肤色的“老外”艺术家在做陶艺。而这,已经成了明清园里的常态,每年来到这里从事创作的外国、外地陶艺家是一批又一批,他们遍布明清园的作坊间、窑炉房、工作室。
  随着创意文化的发展,来景德镇创作、创业的外地艺术家越来越多,也给明清园带来了新景象。国外的个性组合艺术、装饰风格、先进工具从这里传入瓷都,东西方艺术文化在这里相互结合,产生了互动双赢的效应。国内外艺术家涌入瓷都,大大促进了陶瓷艺术的繁荣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沃素珊与记者聊起在景德镇的生活,似乎有更多的感触。她来景德镇之前,担心语言和生活都不能适应。可到了这里后她发现,不仅没有语言的障碍,而且大家对她的生活也非常照顾,这令她可以专心创作。她觉得景德镇陶艺创新的氛围非常好,在她们那里,陶艺交流活动一个月才举办一次,但在明清园的乐天陶社里,艺术交流非常频繁。她说,景德镇是一个很棒的城市。
  爱尔兰艺术学院的Neil Read 慕名来到景德镇,在他的印象中,景德镇的陶艺家很有名也很勤奋,手工艺人很多也很特别。来到这里后,他得到了景德镇很多艺术家的帮助,使他的创作有更多、更新的元素被挖掘。在明清园,外地艺术家能买到所需的任何陶瓷材料,瓷器画完了,剩下的事情,只要出钱自然有人帮你搞定。配套的服务,让外地艺术家可以静下心来绘制自己的陶瓷梦。
明清园的资源优势和创作环境,得到了外地艺术家的一致推崇。
  说起景德镇最具创意文化特征的现代陶艺的发展,必须提到两位外地著名陶艺家。一位是李茂宗,一位是李见深。前者是具有国际声         望的著名陶艺家,20 多年来,他多次来到景德镇,和本土艺术家共同倡导和发展了现代陶艺教育和创作,以其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担任陶艺顾问之便,努力促进景德镇现代陶艺与国际陶艺的对话和交流,推动了景德镇现代陶艺不断向前发展。后者创办的三宝国际陶艺村,从2000 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有近千名外国陶艺家到那里进行创作、交流、访问,长住的就有近500 人。三宝国际陶艺村已成为景德镇面向世界发展创意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外地艺术家进驻景德镇从事陶艺创作的渠道和平台主要有三种院一是“以艺会友”型,比如每年一次的瓷博会举行的中外陶艺家现场技艺交流活动,或由各个文化艺术单位组织的画会;二是“以艺学技”型,比如“中国十大系列英才”之一的陆履峻,他在景德镇从事瓷艺研究和陶瓷美术创作14 年,以他的绘画功力介入青花艺术创新,成为了国内知名的书画家、陶瓷艺术家;三是“以艺创业”型,这些有着相当艺术创作能力的外地艺术家,前期大多受聘于景德镇的陶瓷书画院、艺术创作室,后期则自办画室独立经营。
  在景德镇这方开放的艺术天地里,外地艺术家熟悉了陶瓷工艺、材质,创作出陶瓷精品力作,促进了景德镇本土陶瓷艺术和外地书画艺术的珠联璧合,从而把“土与火”的神奇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广!或许,这就是景德镇陶瓷艺术能够誉满全球、器行天下的写照吧。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