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来,景德镇酷热难耐,气温直窜37度。7月10日,新都民营陶瓷园一家名叫“天竺轩”的小瓷器店里,记者见到了来自杭州的藤町——一位长发及肩的职业画家。品着香茗,记者走进了他的“泥中彩”世界。 “泥中彩”,一个前所未闻的新词,然而,这里面蕴含着的是藤町20年来探索和研究的成果——一种颠覆传统陶瓷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藤町的成功来得十分痛苦。在寻找突破、上下求索的这20年里,其中前15年他只是局限在寻找没有“釉光”的陶瓷表现形式和材料上,先后在淄博、醴陵、德化、丽水等地进行学习、试制试烧,但始终没有找到方向。藤町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深深的知道,陶瓷艺术不同于其它绘画艺术。当我选择传统工艺进行尝试、用工业的流程进行绘画时,当耀眼冰冷的‘釉’阻挡我对艺术表现、阻断了我对绘画的直观距离时,你可以想象我是多么的沮丧与无可奈何。” 也许是愈挫愈勇的心境在驱使,藤町终于在痛苦中涅槃。当他获知古今中外彩瓷分类基本是以釉层关系来确定和命名时,一个全新构成和追寻梦想的希望出现了:“如果我的陶瓷绘画没有釉层关系,没有绘制上釉时的工艺先后顺序,没有工艺制作流程定式,我的陶瓷绘画艺术是否还存在工艺现象呢?那么,如何去界定它是什么彩,釉下、釉中、还是釉上?如何去定义这种思创,又如何去寻求去解释上述疑问呢?”带着梦想和希望,藤町先后去了全国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窑址和博物馆;带着困惑,他走访了知名制瓷制釉专家、学者、陶瓷艺术大师、考古学家和文博鉴定家,收集了大量陶瓷标本和资料。他开始着手打破传统陶瓷平面工艺流程的研究,把多层单一的制作工艺合为一处,把高温彩、釉、泥彻底融合,形成一种在高温烧制中融结、体现、还原的釉泥料,并把这种釉泥直接进行艺术创作。一种全新的陶瓷绘画形式和方法最终在景德镇汇总后进行解析并取得突破,使没有釉层关系、没有工艺制作流程定式的“泥中彩”得以实现。 何谓“泥中彩”?藤町把它概括为“料在釉中、釉在泥中、泥入画中”。也就是把传统陶瓷制作工艺,如:把坯体浅表、釉下彩、釉中彩等釉层关系和形式绛合为一,把陶瓷材料融为一个公共载体,通过一次或多次的融合,进行一次或多次的烧制,在高温中结合还原的现象,同时也可再次进行中温复烧和低温补色补烤。因此,他把这种特性和这种“釉中有彩、彩中有釉、釉中有泥、泥中有彩”的理论基础和它成功体现的陶瓷视觉艺术语言命名为“泥中彩”。 藤町认为,这种没有釉层关系、没有绘制上釉时的工艺先后顺序的“泥中彩”,是彩瓷继单色釉、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釉上新彩以后,再次突破、发展、创造的一种基础性全新定义,是陶瓷发展的必然产物。正是这种没有釉层关系和无光或亚光的视觉语言,把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全部放弃的创新,界定和区分了陶瓷绘画艺术与陶瓷工艺美术之间的差别,因而可能成为陶瓷绘画艺术和陶瓷工艺美术的分水岭。“泥中彩”的基础理论可能会引领陶瓷绘画艺术发展和探索的方向,也可能是将陶瓷绘画艺术过渡到人类视觉艺术所公认形式的桥梁之一。 为什么把“泥中彩”的成功放在景德镇来发布?面对记者的疑惑,藤町往耳后拢了拢长发,呷了一口“金观音”,道出了原由:“景德镇是世界陶瓷艺术的圣地,是人类文明的高地,她的地位无与伦比。”藤町接着说道,“一个画家的个体艺术在人类绘画史上是渺小的,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我的‘泥中彩’应作为多元化、多层次、开放式的综合体而存在。因此,我希望‘泥中彩’成为道合志同的朋友们的争鸣寓所。” 时近中午,采访结束,走出小店后,藤町朝不远处指了指,“我准备把那栋房子买下来,作为‘泥中彩’研究院。只要是对‘泥中彩’感兴趣的景德镇朋友,我都可以无偿地告诉他们‘泥中彩’的奥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