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年就关注中国书画与瓷器艺术论谈,认真阅读了每个人的发言,总的感觉是:凡北京、上海等地的学术机构和大学的教授博士们个个心平气和.谈得各人对于陶瓷文化的某一方面的观点,有的是很有见底的,很值得研究陶瓷艺术的人们认真思考。当然也有些言语不太让人接受。而景德镇本士艺术大师们的发言中,多能读出一种捍卫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针锋来。如果这种针锋是针对当时书画界个别来景德镇划了一二十个青花瓷而扬言景德镇的艺术家都不会画画的那种角色,那就大可不必动气,而应学习鲁迅先生”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连眼珠都不转过去。”而如果这种针锋是针对”景德镇的瓷器艺术走向了衰落的理论,”我完全理解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愤慨。今天我这篇文章的立意并不是向”衰落论”对辩,而是想谈谈自已对”陶瓷艺术(家)”这个词的理解。只有掂得出"陶瓷艺术”份量的人,才会严肃、认真去看待陶瓷艺术界里发生的一切。
我认为陶瓷艺术(家),必须具备三大要素;1.陶瓷的形体设计与制作、2.、优秀的瓷绘和装饰水平。3.对于釉料和色彩的深刻理解。
景德镇陶瓷艺术要振兴,呼唤着有一批具备这三大要素的陶瓷艺术家走上前台,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陶瓷载体――瓷胎。在景德镇经过一千多年的创烧、进化、延变、发展、开拓。它己经由复杂的技术及大量不见经传,口口相传,代代相承的无形资产的综合体。它是形、它是体,是陶瓷艺术的最基础的根本.
记得我几年前与王锡良老师谈起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创作,王老告诉我一个识别珠山八友瓷器的绝窍,他说王大凡,王琦这些艺术家是非常讲究瓷胎的质量,王老亲眼见买一块瓷扳要六个光洋,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钱啊。那瓷板是专门窑口,专人制作.瓷扳的面上像涂了一层油脂一样润泽.,四周都仔细地磨成园口,干净平整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王老说鉴定是不是真品,首先看瓷,一眼就穿!您再研究一下清三代的官窑器,那一个不是胎质园润,胎体线条流畅、优美。
陶瓷艺术,第一步就要研究”瓷” ,瓷为体,为基础。一个陶瓷艺术品,进入人的视线的首先是"器”和”形”,瓷器器形相当于一个人的气质,几根线条就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分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一眼望去就心中已经有了结论。所以,每一个陶瓷艺术家都应该研究这个课题,材质之美、器形之美、制作工艺之美,这才是陶瓷艺术最本真的元素。
但是现在走进景德镇艺术瓷市场,放眼望去,很难让您找到眼前一亮的“才子”和"佳人"这可能就是有人批评景德镇陶瓷缺乏精品意识的一个起因吧。新中国解放以后,国内艺术瓷市场一直没有形成,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刚刚起步,当代名瓷的兴起,也是近十年之事,绝大多数艺术家都采取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到专业生产艺术瓷胎的窑场去选买,也有自已设计或抄袭一个瓶形,请制坯的窑场制作。这样购买的瓷坯.往往成本不高,来得也比较容易,对付一般观赏和陈设是可行的,但对于价格日益高涨的收藏等级的名瓷而言,已经相形见拙了。我曾经在一窑口碰到一位师级艺术家十元、二十元地与窑主还价以购买几个100件的白胎,看到这些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悲哀。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个武汉的老朋友问我,如果你可以倒退十年,你在景德镇准备搞什么!我不加思索地回答:"我去玩泥巴”。他听了目瞪口呆,听完了我对这一切的理解之后,他很赞成,说了一句“玩泥巴万岁!”
当代艺术瓷的市场呼唤精品瓷胎,呼唤有认有才之士冲进这块领地,谁觉悟得早、谁就占了先机,成为陶瓷界一方的弄潮儿。有见地的优秀陶瓷艺术家们,如果您意认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您们有没有勇气拿出您出售您的作品的五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资金来购买一个高质量瓷坯进行创作!培育出一个精品瓷胎的市场,功莫大焉!景德镇艺术瓷,能否引领收藏品消费市场,首先要看这一关的突破程度。
朋友,如果有一天您双手捧着一个如玉似翠的瓷器,为之震撼、为之陶醉、为之惊叹、为之深深地感动。您才真正地享受了瓷的魅力,这是任何其他载体的艺术品不能相比的。到那时候,您有必要到论坛上去力陈景德镇瓷的种种长处吗?有必要去反驳外地学者批评景德镇缺乏精品意识吗?,拿出您的精品来,让世人注目,使众人倾倒。从做精品瓷胎开始!
目前我了解戴荣华家族及王秋霞是自制瓷胎,前者如翠,后者类玉,晶莹滋润,赏心悦目。他们在追求极致,而追求极致应该是每一个艺术家的艺术目标。不管他能否达到极致,他追求了,认真地努力了,也就无悔了,也就对得起自已,对得起他的收藏者了。
陶瓷艺术,第二步要研究“画”及“装饰”。
有学者提出“绘瓷学”。这很有必要,要从学理层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如何将绘画和工艺融为一体。现代瓷绘,从珠山八友甚至更早一些开始,已经不是一笔一划地按宫廷画家们设计的画面进行复制临模,而是将中国的书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人生观相结合进行陶瓷艺术创作,陶瓷艺术家的创作有别于国画家、油画家,应该说比在布和纸的载体上创作难度大得多!他需要立体思维.除了绘画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同时具备多种工艺枝术,既需要了解笔下的点、线、面.又要懂得瓷与士,釉和彩,还要研究气及火。这一切,已经消耗了多少代景德镇瓷业人的精力、智慧。新的探索无穷,仍需要一代代前仆后继。
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家队伍,首先是一批60岁以上的老艺术家,他们老当以壮,以他们几十年的积累、奋斗、努力,直到今天,仍然站在风口浪尖,称得上精英,泰斗。其他基本上由三种人群组成,相当大的部分是从院校出来的。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院,还有各种中等专科学校,每年的景德镇输送各种美术专业人才,他们有系统的美术基础训练和知识.有不少有志于此的生力军,他们带着知识、带着热情、带着期望,带着无穷的活力冲进来,我们可以期待中间的皎皎者。第二种人外地学成的美术专业人才,进入景德镇,学习、创作、适应,他们是新鲜血液,景德镇从来对他们畅开胸怀,他们或多或少地带着新的理念、新的观点、甚至新的技巧融入进来,与景德镇陶瓷荣辱与共。第三种人群是景德镇周边村县的子第们,他们带着饭钱来投奔艺术家,来学艺,有小部分是带着“野心”来的,一心想学而成才成功,景德镇历史上很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是这条路走出来的。但相当部分人是来找个工作,只当职业而己。景德镇陶瓷有今天这样的规模,他们贡献不小。从景德镇艺术陶瓷的队伍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他们抱着真诚热切的期待!
我不愿分折景德镇当代艺术家分那几种类,不希望他们以经济收益为主要人生考量、不希望他们为了订单去适应世俗社会、不希望他们化太多的精力去编织社会关系网。只希望他们能创作出优秀的陶瓷艺术品。收藏界看重的是作品,作品会说话的。听王锡良老师几次谈到:王大凡是七分书,三分画。平日里看书的时间多,画瓷的时间少。从不勉强自已去画。过去的画家能如此,何况今天。
“画及装饰”.把自已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人生追求、知识文化融进所创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中去,有自已独特的风格。这是很重要的!有一个香港的朋友来一信,讲到他们选择藏品的原则:那就是把作者的名字盖上,您能一眼就看出是谁的作品,就可考虑收藏。他们并不以“大师”为唯一选项。作品本身时时在向人们诉说着作者的一切。作者有没有知识、学识、能力、水平、有没有艺术修养、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从作品中都会流露出来。
陶瓷艺术,笫三步要研究“釉和彩”
陶瓷文化是祥瑞文化,我深信,作为传递人类文化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陶瓷上出现的是人们自然而和谐的生产、生活信息。景德镇陶瓷由于质美物祥,一千年前就步入中国甚至世界的最上层阶级生活领域,仰或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成为皇家独家享用的尊贵之物。于是,“祥瑞”就是景德镇官窑唯一内函。民间陶瓷文化,也势必表达同样的信息。由于这样的属性,直到今天,陶瓷文化仍然反映着祥端的内容。
有了美的器、美的画,美的装饰,应当有美的釉彩。好比画的一个美人,有好的线条,好的衣服,还要配好的颜色,要亮、要丽、要美、要雅、要谐,才能达到祥端的目的。粗俗与华贵最后差别在此。当然,除了釉和彩,还有窑里一把火来定夺,这是陶瓷逃不掉的宿命。
釉彩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很多从艺之人毕其一生未能进入自如境地。这也是外地画家进入景德镇进行陶瓷艺术创作的一个难过的门槛,如果他不利用本士艺术家和有关从业者给他们提供帮助,他会寸步难行。景德镇有一支专业队伍在进行釉料的调制研究,并提供每种釉料的烧成温度及条件,但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仅仅是原料.他们买回家来要进行各种深化处理,甚至添加一些其他原料重新配制,为了调整适合自已需要的色彩,要试很多样片,组合各种不同的原料品种、比例,研究烧成温度、烧成气氛、甚至窑内位置。这一切首先要付出极大的时间、精力、经费。然而要付出的远不止这些,勤奋、才思、聪明、文化、修养、这些最基本的素质时时地影响艺术家的创作。
戴荣华的古彩人物作品,让人眼睛放亮。他家自制的瓷胎,发出幽幽的谈淡的青绿之光,人物之尊贵气质从那眼里眉间、挺直的线条、华美明亮的衣饰中浓浓地散发出来。画不掩瓷,瓷画均美,互相映衬。乃精品也!同是古彩,我见过不少。有的颜色发灰、没有光择;有的厚薄不均,浓淡不一;有的线条短促,缺乏功力;有的釉面龟裂,不忍细观;有的整体无感觉,缺乏美感。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陶瓷艺术,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复杂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学科,能够全面掌握这中间的各个关键,需要大智慧。走到顶端太不容易了,所以才有熊钢如大师的一段话:“陶瓷艺术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艺术。它不光是一个科学领域,不光是文科。它包括工程科学,包括化学。每一个工序,都要让人们用一辈子的心血。陶瓷涉及的领域太广了。一个工序,就可以把你造就成顶级的陶艺家。”这话,陶瓷艺术家叫好,说出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特殊道理、特殊属性。
当前,综观景德镇艺术陶瓷界,有不少新气象,有不少新的制瓷工艺发掘出来,很多从未见过的装饰方法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市场的感召和压力下,景德镇陶瓷在思变,在与时俱进。戴荣华的古彩与古人的不一样,融进了现代的元素,所从达到这种超群的高度。尊古不泥古,这是艺术界不二法则。只要陶瓷艺术品。都会有以上我们讨论的三大元素.这三方面是互相交叉、互相关连、互相映衬的,陶瓷艺术品的“绝”在于此,“败”也在此。(了了亭·陈也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