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贴花作品大行其道,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以前的贴花作品,多是请某一个艺术家画一幅画,然后,制作成贴花,成本也就是十几元到几十元而已,加上版权和付出,也就百余元到几百元而已,倒是十分受人喜爱。每一年,景德镇这种贴花产品销路十分不错。这个里面一部分是艺术家拿到了一定版权费,但是多不参与分成;另外一部分,通过这些贴花产品的发行,也变相的为这位艺术家做了广告。是啊,不能亲临音乐会现场,观赏聆听艺术家们的表演为快事,但更多人只能通过购买碟片来满足自己的喜好。而艺术家们不也是以个人的光碟发行量的多少作为成功的标志吗?
这类产品的出现,是积极的,也是有意义的。
可是,下面就不同了。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下什么叫做贴花,也就是一副陶瓷作品上,任何一个地方采用了贴花,不管它本身上有没有手工创作的痕迹,那么这件作品就是贴花产品。如果签名是贴花的,那么这个作品就是贴花产品;如果签名是手写的,但画面是贴花的,那么这个作品还是贴花产品;总之,只要有贴花出现在瓷器某一部位上,那么这就是贴花产品,别的没有什么可以解释的,能够手工画,你不画,你用贴花干嘛?
现在景德镇和外省有一批公司,打着名人或者名人们联袂创作的东西,采用贴花制作,却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卖到千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几万元。
我倒想问一句,是不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如果做成贴花也能够卖几万元,甚至可以卖几十万元?怎么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是我们现代陶瓷艺术家任何作品的几千倍的价格啊!
于是又有声音飘了出来,说道梵高、莫奈等艺术家的限量复制品,现在也能卖到几万美元。我不知道属实不属实啊,反正我没有查询到相关的新闻。但是我想说,景德镇有”向日葵“吗?有梵高,有莫奈这样伟大的艺术家吗?
这个确实没有!那凭什么这样一些玩意就敢卖出几万元的高价?那只能说是,人有多大胆,天有多大产。
这个可以有的,我不得不说到“景底观天”这个概念!
在个别艺术家的心态极度膨胀的今天,他们似乎忘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概念。随便什么画,堆砌一下,做成贴花,或者其他办法附在瓷器之上,就顿时因为工成就了艺,敢卖出高价,天价。广告里面狂轰乱炸的是,成品率如何如何低啊,瓷质如何如何难得啊,只此一次,往后千年都难以复制,画面是如何如何优美啊,监制机构是如何如何冠冕堂皇啊。您会发觉广告里面对工的讨论和推崇程度占去了极大部分,主要诉求是瓷质和成品率。
只有不成熟的产业,才有这样混乱的现象。你艺术家在瓷业里面是有分量,可是放在外面这个大世界,您也应该自己掂量、掂量,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些公司至多花个几百万包个铺天盖地的广告,将这堆废品包装成价值几万的收藏精品,一次操作下来,至少有数千万的利润。这些废品的目标都是冲着一些送礼的,或者是部分收藏群体。我买了一件3.8万元瓷器,我送给你,你肯定不知道这个瓷器到底值多少钱,送礼的也不会把发票附在上面。那么,收礼的看到报纸,电视的广告后,发觉这个礼品价值3.8万,自然十分高兴。最后,再炒作一个最后号码的所谓拍卖价38万,公布在各大媒体之上,鸣金收兵。一时,收礼的,送礼的大家都高兴。
这高兴,归高兴,您乐的起来吗?您以后想卖出去有可能吗?卖是没有人买了,收藏界不搭理这种东西。(大师监制的东西很简单,签字至少得是每一个人签的,不是贴花的,画面至少得是手工画的。这对于收藏界大家都知道。而这类东西,至少有一部分是贴花的。)。那么我再送礼送出去,呵呵,这个时候,您在送礼的话,就不值钱了。为什么呢?想想,这个商业活动是一时的,这一阶段铺天盖地的广告,您收礼的才知道它值钱,可是过了一年,广告没有了,您不可能送礼的时候还把当年的报纸和电视录像一起送给别人吧?没有了时效性的广告,您这个礼品送出去,谁认为值钱呢?
人啊,太想出名就利令智昏了。(了了亭·李申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