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景德镇,已经有了一批相当成功的行业巨头,他们经历了贫困。为什么说是贫困而不是穷困呢?因为瓷业人,从来不穷,只是贫而已。十大瓷厂支撑了多年来安生的生计,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不至于为潦倒。因而,给予了瓷业人学习和创立了丰厚人生的扎实基础。而当十大瓷厂一夜倒闭,他们回归市场后,瓷业快速的发展了起来,这一段高速的发展,保护了他们着高度的自尊、乐观而进取的积极态度、成熟了瓷业人的人生观,并向市场证明了景德镇陶瓷瓷业人的一生为之奋斗的意义。时代的更替中瓷业中更多人认识到,仅仅掌握技术不是成功的金钥匙,在成功的每一个台阶上,都包含着理性的修炼、自我成长的哲学、还有大家认为过于世俗的的现实社会中的处世原则、以及灵活的思维方式。他们就是学院派和市场派的缩影和写真。
任何经济体系都有一个三寡头概念,也就是说只有三足鼎立才能稳定一个行业。学院派、传统派过后,第三个是什么,一直都是我的研究及找寻的主体方向。这个也许是以后一个非常重要课题,也是敏锐的嗅觉指出的方向。
我的第一目标是外来艺术家,但是外来艺术家中一部分人来景德镇在陶瓷上画画,却在言里语里对待景德镇本土艺术家的心态不好,多少带有一些轻视的味道。在这种心态下,景德镇瓷业人也没有给他们好眼色看。而另外一个方面,景德镇瓷业一部分人过于保守,对待外来艺术家也并未给予足够的热情和包容。于是,我们总是看到外地的艺术家出书的时候,在文章的字里空间中时有挑衅。而本土也对外地艺术家做了很大的切割,你来景德镇不就是为利而行,过客而已,利在人在,利去人离,即谈不上什么贡献,反倒常在各个场合抨击传统陶瓷艺术。就是那种,你正在吃这饭碗,反倒诋毁这份饭碗。当然,大家都不舒服了。
其实,就我来看,外地艺术家进入瓷业已经有千年的历史,那个时候,大家是战火的延绵和为了生计,所以相处融融,于是千年的景德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今天,外地艺术家进入瓷业,有一席带着要抢占制高点的味道,一定要分出孰优孰劣,并且部分人言里语里刺激了景德镇瓷业人的自尊心,于是硝烟密布于其中。陶瓷艺术的存在,不能脱离传统的艺术语言,而部分外地艺术家纯粹的吐旧纳新,而且多位过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未能融入到一个行业之中,而一天到晚标识自己置身世外,是在是不可取的。
而,我认为第三势力,应该是现代瓷艺势力。这个现代瓷艺区别于现代陶艺,它是在完全传统的基础上,辅借于学院、老外、以及外地来景的学生或者这一年龄层的青年艺术家作为陶瓷创作语言平台打造的势力集团。这一势力集团不仅仅具备极强的模仿和变化、创新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异常紧密和市场保持的频繁的接触,小到茶具、日常的装饰用品,大到各种陶瓷系列的雕塑和摆件。他们的市场,从娱乐场所到百姓家庭,从高端到低端无所不涉及。
因为是学生,没有生计来源,完全依靠创作出来的东西换钱养活自己,因而他们脑子时刻都保持着高度的紧张之中。他们十分认真的观察着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一旦一批作品创作出来,没有打开足够市场,往往给他们带来的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就我了解现在在景德镇搞这类创作的青年艺术家收入少则几百多则2-3千甚至5千还有更多。这类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有着如下的特征。
1、实用性强:茶具和家居实用性陶瓷艺术品以及首饰类是一个主体题材
2、同质化强:一批人都在抢占这一刻市场,而且,推陈出新的速度有限导致,大家都在同质化竞争。
3、价格低廉:一个首饰、茶杯等也就几十块钱,一个个性化的雕塑也就百元或者几百元而已。当然也时常听说,一个作品被看中,卖了几万十几万的。
4、产品量大:每天别的什么事情都不干,就是在画东西,比如画一个陶艺杯,一天的产量基本在20多个以上。
5、作品题材新颖:网络和书籍,甚至许多艺术家的画册成为他们主要的模仿的目标,他们的这类麻烦也没有任何范围,国内、国外、陶瓷、美术的只要是画面,好看,就去模仿,或者加以提炼和总结。
6、没有职称烦恼:职称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就是海市蜃楼,靠作品说话,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生存标志。
7、相互学习:他们之间也许有排斥,但是,他们正如一个海绵一样疯狂的吸收着各种社会营养。同时在,国际化的景德镇中,这一批年轻中国艺术家正在和外国艺术家保持着贯通的学术和思想交流。
景德镇这一批第三势力集团,接受了长久而系统的西方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并且不知疲倦地追求和开拓市场。在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地位中,没有了束缚和镣铐,展示出了惊人的能力。他们把东西方的思想、文化结合为一体,所产生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比他们各自独为一体时更加有智慧、更让人视野开阔。我在他们之中找寻着各种人才,因为正是他们让我更加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历史悠久、强大的瓷业帝国。因为他们,正如我十年前期望的一样,终究会有一批人从学生到一个技术人才再到一个创新理念和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播者、一个能够在瓷业中升起的新星。他们也许就是下一个时代中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之一。了了亭·李申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