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艺术的来景德镇就得学会收敛,这些爱好的人来这儿可能没脾气,自己得意的创作往往很难获得喝彩和掌声,景德镇什么东西都缺,像某来景德镇的央视、古玩名角说的,连娱乐场所、夜总会都没有合胃口的,但是景德镇就艺术家多,四十万人口四分之一是搞瓷器的,这里跟共产主义似的,各种艺术品半成品、成品在各个瓷厂角落堆的遍地都是,就是小偷小摸都没人管,难保一点成就感没有。
咀嚼着自己曾经的时光。2000年,我从武汉飞赴昆明担任珠宝鉴定师,从而告别了懵懂无知牛仔裤年代,开始西服革履,也在那个时候明了20岁的打工仔坏坏没人爱。2002年,带着梦想,骄傲的炒了老板的鱿鱼于5月3日在火车上晃荡了38个小时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了了亭徐东分店已经等着我开业。第二年,了了亭的网站正式运营,从一个2M的网站发展到现在每天流量十多G的门户,我也到了休闲运动服的年代,以自由的草根写手加上经纪人的身份,常居于景德镇,离武汉300公里之隔。今天的我,时不时西北望,不是射天狼,而是思故乡。
回首往昔,天没赋我异秉神才,读书我属于苦读;做陶瓷产业,无后台更无雄资,我只有苦干……一分耕耘终有一分收获,可喜的是努力没有浪费。金戈铁马之后,我现在算是个“愤青”,抱着为人为己的心态在文章中喝东斥西甚至热嘲冷讽,但,得坦白说句公道话,一点都没错,我虽然属于努力的人,可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一同走过了景德镇当代陶瓷最重要的时刻,并且荣幸的被瓷业的同仁赋予了能够共同护卫它凤凰涅磐的责任。
今日之景德镇与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 颇有点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一样,总有人前来挑战,景德镇肩负着手工文化的复兴与工业化、产业化、西方化的冲击,在这里这个(曾)被仰望的世界文化艺术的屋脊的地方,被称为“最高的艺术殿堂”,有着工艺与美术结合的最高台阶,是世界科技发展到今天仍然难以逾越的高度。因此,我固执的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些狗屁不通的创新理论至多只是文化内讧。
我们已经失去太多美好的东西了,并且毫不心痛。在面对文化侵蚀的这头怪兽,任何根植于古老文化的传统工艺都将要被席卷吞没。一代瓷都的兴衰,关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正在被伪艺术的文化浪潮口诛笔伐,如果同化成为现实,这是何等的悲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已经迫在眉睫,保护属于瓷器特有的民族工艺绝技与文化,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不熄的窑火燃烧了十个世纪,瓷器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是这座城市的生命,但是如果没有了陶瓷,不仅仅不是没有了景德镇,也没有了中国上下千年文化的根。
居住在景德镇,我非本地居民,但时常为这座伟大的城市所激动,这是我生活的土地,我正感受着她文化的富饶与壮丽。
有人说艺术是本书,如果没有走出去,就好象一本书只看了一页。我知道他是对的,但是纵使有一天去面对世界,我相信传统的陶瓷文化永远都是艺术这本书中最精彩的一页。因为我对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有种天生的领悟,瓷业的轨迹让我心动不矣,笔笔记录与我的网站之上!
常常的觉得很多评论好似飞翔的小鸟,曾经在这片天空一掠而过,却不曾用自己的双脚一寸寸的重新丈量,于是命运要我来见证这一段历史。当我用双手碰触件件精美的瓷器,当我观察着这景德镇的图腾,当我独旅在古老空寂的高岭矿山之上,山河和祖先想告诉我不过是—孩子,这是 你的家!
“庭院高雅 古朴益显出风貌 大号是中国”
泱泱五千年的华夏文化中,有一种泥土烧成的器物与它的国家同名;在绵绵不息的朝代更替中,有一个南方小镇用一位皇帝的年号命名,是谁能有如此大的名号,又是谁能有如此的殊荣?这就是瓷器,就是景德镇,一个千年窑火不熄的瓷都。从1004年宋真宗“赐名”至今,景德镇已经走过了千年瓷路。辉煌窑火,千秋不息,由一个深藏于群山的小镇闻名于天下,成为世界艺术的名都,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景德镇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人文底蕴,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天下闻名的徽式古建筑民居,它们经历了千百年的世事沧桑,或雄奇,或古朴,或俏丽,徜徉其间,于不经意间已与古人隔着时空心神交融。其中精美木雕石刻,时至今日,仍令能工巧匠难望其颈背。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中,景德镇这类撒落在人间的千年艺术之都日益稀少,愈显珍贵。然1000年来这是怎样一个古老的年华?它居于江西大山之中,却没有边塞的荒凉、丝毫也不见物资的贫瘠。它就那么安静的躺在绵绵山峦之中,那么恬静的蜷卧在清澈的阳光下呼吸吐纳,千年来,羞涩的展示着自己的芳华。
“红砖碧瓦 祖先鲜血干砖瓦上 汗滴用作栽花”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本质是一部血泪史,在这部血泪史里面有着太多拿生命做代价的传说,如祭红,龙缸等等,都是以身赴窑。这个里面,一个是颜色,一个是体积,泥胎上的血泪和汗水从烈火中走过,为之付出的是一代代窑工的努力,穿越着前面怎样的死亡风暴。当我们面对一件永乐釉里红龙纹梅瓶,不知是否感觉到胎釉之间留下的工匠们伤心的血泪、窑炉之中水火剥蚀的忧伤。在景德镇的古老瓷窑里,翻看着地上散落的破碎瓷器,每一片里面蕴含着历史文明、蕴含着文化艺术,还有那历代窑工们的灵感、智慧、血滴、悲伤、苦难、忧愤。一部中国的几千年的文明史,是由陶瓷碎片写成的。一部瓷器的千年的陶瓷收藏史,却是由历代工匠们用滴血的双手写成的,景德镇艺术陶瓷这些传统民族工艺绝技,那项技艺,那项配方,不是几代人的心血,项项我们都能翻出累累白骨,片片苦难。
也许,景德镇之所以值得体会与纪念,是因为瓷器文化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某种本质特征:平和、典雅、包容、与世无争。
“枯了树木再生花 肩过重担再上吧 黄炎传万代 为家邦 为了你血中那份特质世代留下 ”
景德镇陶瓷是在皇权之下发展起来的艺术,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乱中生存下来的艺术,即使你现在着手去研究当代陶瓷艺术,你依然会发现,那些瓷器之中,那些许许多多的绘画作品,那还保存新鲜得就像古老年代刚刚做出来似的。但是,还应该说明的是,创造出了中国瓷器的不止是一代代皇权的渊博,还有历代藏家了不起的理解力。要知道所有中国人,即使那些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都知道瓷器。
在重振千年瓷都的路径选择上,“历史与现实失衡”是否会演变为“传承和创新失衡”?在由历史荣耀转化而成的现实压力面前,景德镇是否会走上摈弃传统、押注转基因的歧途?
某些叫嚣着的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的创新,我个人感觉并不是艺术的创新,而是利益的创新。特别在2000年以后的收藏盛事中,传统的陶瓷艺术文化语言正在被“金钱”和“物质”侵蚀得千疮百孔,被日益西化的思潮冲击得七零八落,重“虚”轻“实”,重“无形”轻“有形”。
景德镇艺术陶瓷产业不能“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批驳之声时常上映,这些批驳之声一直以来,交集于陶瓷传统元素的“创新”的问题之上,那些冠冕堂皇的“创新”,却又不敢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直面一切”。或许,景德镇陶瓷艺术中的“这一切的题材和风格”是有太多的“积淀”所致,但是,我相信“她”绝不会“沉淀”,不会,绝对不会!
“积淀”是一种厚积薄发,是一种底蕴,它来自于民族文化的那种“底力”,“底力”这是一个很有特性的词汇语言,其渊源还是来自于中国唐朝,来自瓷器的历史源头,“底力”这个词汇更具刚性的无尽力量,使其更具特色,更有融合性的创新。
任何艺术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于世,文化的继承性和延续性注定了他们的身上必然有着我们或许似曾相识的影子,为什么收藏界对古瓷文化推崇备至,而同样正在传承的当代艺术瓷文化却饱受诟病。这本质上只是一些人对陶瓷艺术的华丽与乏味程度的厌倦。然而,正是这样华丽与乏味的瓷器却千百年来引领了全世界艺术发展。千百年来创造这种艺术的人陆续死去,但我们却有幸依然保有了这种艺术,以及创作这种艺术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接受这一切。而由观世音菩萨——西方的女神,传统的艺术正在缺失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正在自行惭愧,丢掉自豪与骄傲,中国之所以有着比别的国家更长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显然比武器、火药和鸦片更有力量。
为了使得这篇文章得以完整,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意见,既然是意见自然要冠冕堂皇的一点,这年头,不说好听的话,等同说坏话。这一些意见,可看,可不看,真的,实在是有点堆砌,只是完美一篇文章而已,所以,读者您看到这,基本可以打住。
一、坚持艺术的的原创性,仍然不能减轻对古老陶瓷文化的进行抢救、恢复和重建。切忌把古老的陶瓷绘画语言遗产看成僵死的木乃伊,需要继承的是陶瓷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精神及其语言精髓,而这些又凝聚在经典画面和题材中。
二、注重人才的保护、培养。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最终取决于人才数量是否充足,人才结构是否合理,人才素质是否优良,激发艺术创造力的机制是否建立。首先要保护好那些优秀的传承人,集中人力、财力、精力,抓紧时间进行抢救、记录、传授。同时要在遵循艺术人才成才规律的前提下,大力推星、造星。这一点似乎政府做的不错。
三、维护和尊重陶瓷艺术的基本品格和品位。在这一前提下,纵论创新、发展,都不至于偏离主旨。 杜绝空谈,多做实事。不欺古人,不媚时尚,不失本体;同时又与时俱进,有包容之心。融古典美与现代美于其中,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四、艺术既然靠活的人来传承,就一定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一定是发展而不是凝定的;一定是渗入时代精魂、沐浴时代灵光的,这才是文化价值之所在。作为薪火接力的一个环节,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让手中的火把燃烧得更旺,流耀出璀璨和活力,而不只是充当历史的守墓人。
但,对于一些所谓的创新,要持严肃的态度,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可以说陶瓷艺术创新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这个准备包括:
其一,那些创新的所有者需要对陶瓷传统文化精髓有比较通透的认识和了解,通俗一点说,要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
其二,要对陶瓷艺术本体有比较深刻而准确的认识,要熟悉掌握和了解陶瓷绘画的基本程式和语言。基础越坚实,创新的成果越显著,越不会偏离陶瓷艺术的本体。
其三,要对保护传统陶瓷艺术语言有清晰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明确站在保护传统的立场去创新,而不是浮躁的,随意的,甚至是功利的。
其四,今天来谈陶瓷艺术的创新,我认为要谈一个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因为陶瓷艺术的创新是一个重大命题,要集中不同层面人群的智慧和才干,要善于探讨,形成一个学术的氛围,而不是个别人在艺术上的“左右突围”。
坚持内外结合的观点,既要继承形式,更要挖掘、分析、弘扬蕴藏和承载的文化内涵,为民族魂魄的振作、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崭新价值观念的再造、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营养和资源。
其五,陶瓷艺术新兴力量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最重要的是选什么人来传来教的问题。作为教者传者不是要教育一批陶瓷理论家,更应该归入主题-传艺教画,那些名人、教授、大师技艺固然非常高超,但艺德也非常重要。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当要有很好的心态和很高的气节,德艺兼备的前辈形象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的艺术家。学生、学徒如同白纸一张,把他们描绘成什么样的图画,授业者的心态非常重要。陶瓷艺术不是私有财产,而艺术家们要如何打破门户之见,应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了了亭·李申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