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者,余也!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鱼,已经化身为一种图腾,被人们寄寓了极深的寓意,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正因如此,在中国的画坛,鱼的身影,时常会浮现在艺术家的画笔之下。无论在中国水墨画还是瓷画领域,以鱼入画者,古往今来不乏其人。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蒋立平就是一个善“鱼”之人,画鱼,是他最钟情也最富特色的艺术创作风格之一。蒋立平所画之鱼,画与文并美,文共画相长,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老子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创作自己的陶瓷艺术作品时,蒋立平常借老子之意,在画鱼作品上留下“鱼可渔,非常鱼”之类句子,他的“非常鱼”,从形式到内容似乎都在追求一种“道”的境界。
蒋立平的笔下的“鱼”,往往弃其形,而取其意,他善于用后现代“极简主义”的思维理念,来表达自己深厚幽远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内涵,在一简一繁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蒋立平创作的青花釉里红瓷瓶《双鱼图》,运用的正是自己擅长的“极简主义”风格:修长瓷瓶的正面,满版画出双鱼图;几笔粗壮的青花直线,简得不能再简;几笔釉里红涂抹,看似随意地表现鱼身,明快得不能再明快,却显得十分大气,也体现了鱼的内在本质。
我们不要低估了简洁的力量。将蒋立平的鱼画作品置于其他的陶瓷作品之中,你的视线,总是在瞬间就会被他笔下那寥寥数笔,却又极具视觉张力的鱼的形象给吸引了过去。
蒋立平是一位书画具佳的艺术家,它作品中题写的书法,字体道劲、饱满、内功毕现。这些文字与他的画,总能相得益彰。
在蒋立平创作室的墙上,悬挂着王锡良老人题写的“德愚庄”牌匾。德愚者,得渔也,这就是蒋立平几十年来所沉淀的智慧。
蒋立平1955年出生于江西九江,性格自小有些叛逆,喜欢艺术,喜欢幻想,最大的梦想就是背着一块属于自己的画夹云游四方。上初中时,得益于父亲厂里一名画家的指导,练就了绘画基本功,可后来一幅人体画触怒了家父,差点断了画画的念头。文革后恢复高考,蒋立平成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复校后第一批天之骄子,并成为了著名陶瓷雕塑家周国桢教授的入室弟子。
青年得志的蒋立平,一度在艺术求索之路上陷入迷茫。于是,走出景德镇,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方向,就成了他必然的选择。之后的蒋立平,研究生、科研人员、公务员、企业老总、艺术院校的院长、教授……虽然身份几经变化,但是,他的人生,始终在围绕艺术这个核心而展开。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最终回归景德镇,积淀了厚实的营养。
有人说,艺术作品的高度,源自于创作者内在的思想高度和人格高度。
回归陶瓷艺术的蒋立平,摆脱了以往艺术创作的繁文缛节,用最为简洁的陶瓷艺术表现语言,去挖掘灵魂深处的内涵,在他看来,理解远比技巧更重要。他的画笔和思考聚焦,开始向自然的个性切入,以对生活的勘探之态和内心的凝视,让作品有了明确的所指,给陶瓷艺术注入了新的形式,丰富了其广度和深度。
在蒋立平的画作中,你所能读到的,绝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的美感,它总能给你一种精神的力量。
不经意间,蒋立平已形成了他独立不羁、笔墨精到、溢满想象、充满哲思的艺术风格。在蒋立平看来,一名真正的陶瓷艺术家,不仅是一名有思想的艺术家,更要是一名有艺术的思想家。自己的创作,市场的认可与否,已经不是他的顾虑。蒋立平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作品有没有个性、有没有思想性和独创性,愉己,才能愉人。
其实,市场已经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