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餐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忽然想起十几年前读过的一本书《生命从60岁开始》,是因为看了王金海的瓷画作品。用一支画笔,王金海向人们证明,60岁以后的生命可以多么的绚烂多姿。
《春之贵》、《夏之魅》、《秋之歌》、《冬之魂》,是一组四幅新彩人物瓷板画。画中人物造型清丽、线条流畅、色彩明快,整体构图单纯、简洁。通过清末民初与现代女子四季服饰的组合对比,通过对那些服饰上牡丹、莲花、菊花、梅花等花卉的细致刻划,营造出一种唯美的情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组新彩人物风俗瓷盘——打弹子、斗蟋蟀、踏缝纫机、吃西餐、踢毽子、采梅女、赶庙会、元宵、贴门神、贴年画、打麻将、玩宫灯,流露的完全是另一番意趣了。
上海夜色
《上海畅想曲》、《云山都市》是一对梅瓶。大上海的钢筋水泥丛林,融于蓝天、白云、山川、森林、清泉、鲜花之中,幻化成和谐、温馨的城市交响。好一个生态型的大上海!现代人对回归大自然的憧憬、渴望,全在这“都市山水”中了。再看《申城金秋抒怀》、《不夜城》、《明珠红莲共蓝天》、《上海襄阳路畅想》……哪一幅不是色的舞蹈、光的旋律、线的节奏?上海,在画家的笔下,流光溢彩。
这便是王金海在60岁以后为之沉醉的崭新世界。200余件作品,分布于三山会馆的七个展厅。除了“上海风情”,独辟蹊径地以釉上新彩展现百年上海的风土人情、都市新貌;还有“色釉风采”,以釉下釉里红展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釉里红,是王金海苦心攻克的一大难题。釉里红素有“瓷画颜料中的魔术师”之称,其窑变太难以捉摸了,以至于一般陶艺家只是将其作为青花的陪衬而已。可王金海实在迷恋釉里红在窑变中的泛红、泛紫、泛绿、泛褐,他创作了大批釉里红瓷画,通过对釉面的刻、划、刮,通过涂釉的轻重厚薄,使釉里红在窑变中分出五色,有大块面的酣畅淋漓,又有细微处的精致神韵。他没有透露,两三年中,在景德镇的窑厂、在上海的半岛泠窑,烧坏了多少精心构思的瓷画,才换来今天展厅里的“色釉风采”。
申城金秋抒怀
大约是1993年,在朵云轩画廊看王金海画展,那份绚烂多姿就让我隐约感觉,他汲取了中国诸多传统艺术的养分,比如岩画、敦煌壁画、汉代碑刻,比如民间剪纸、杨柳青年画。可没想到的是,他的师承竟是黄永玉先生!多年前,黄大师莅临上海,大声向旁人介绍王金海:“这是我30年前收的徒弟!”原来当年,黄永玉等一批艺术家被发配到部队“学习改造”,王金海正是部队的宣传干事。由此,成就了一段学艺佳话。(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