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繁荣的喧闹盖过了寂寞,拍场人头攒动的热气已不觉金融危机的清寒,买卖的嬉笑声湮灭了点钞的沙沙声。特别是二级市场的各大小拍卖行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文化产业作为地方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因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较高的平台,也为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最佳时机。因此2010年我国的艺术品市场上演了一出出精彩令人振奋的好戏,爆出了许多让人激动的事。
艺术创作繁荣向上,艺术家价值理念得到提升,创作个性更为突出。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养活了很大一批人,满足了相当多的人对文化艺术的需求,这是艺术市场繁荣的根本亮点。作为供方的各类艺术人员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都在寻找或调整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官方的专职艺术家还是自由职业艺术家,建立在“艺术第一”价值观基础上的画家积极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因此个人风貌较为突出,涌现了一批比较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2010年艺术品市场总体走向是趋于两极分化,一方面名头大威望高特别是官员的作品比较好销,另一方面适应老百姓需求的低端市场较为兴旺。恰恰这给画廊业主带来了难题。受资金限制和风险考虑,他们不敢贸然吃进当代大名头的画(因为他们的升值空间已很小),同时也不甘心经营低端画(利润太小),所以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灵活的经营策略,寻找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从客观上恰恰促进年轻艺术家的发展。这是2010年大多数画廊、艺术品公司的现状和思考。
拍卖行春风得意,高歌引领艺术品市场。高价频出和高成交率是其主要表现,中国书画是各拍卖行的主打项目,随着宋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元的成交,人们已不再怀疑中国书画的亿元时代是否真的到来。同样古瓷器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2.3亿人民币成交到2010年秋香港苏富比拍出的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长颈葫芦瓶以2.562亿港元成交,再到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5亿元人民币神话成交,人们已不怀疑古瓷的价值。而近代书画亦以悄悄进入亿元时代,以坚定的步伐赶超西方绘画大师的价格。2010年10月10日北京瀚海以1.7亿元拍出了徐悲鸿写实巨作《巴人汲水图》,打破了李可染水墨巨作《长征》1.075亿元人民币成交纪录,更超过了张大千的《爱痕湖》1.008亿元的成交价。还有其他古工艺精品如乾隆玉玺等都以亿元成交,这不但提升了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给那些拍出天价的拍卖行带来了名望,增加了市场运作的筹码。所以,有没有重量级和超重量级的拍品,成了各拍卖行的首选。因此,在中国这个由二级市场牵着一级市场跑的不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中对二级市场的各种举动成为2010年人们关注的焦点。
收藏艺术品投资资金的流入是2010年艺市繁荣的推手。我们知道即使市场出现重量级精品,如果没有资金的流入,也不会以高价成交,没有精品的高价,市场就缺少兴奋剂,最终失去投资资金的推手作用。就目前投资资金的性质来说,分为两类,一类为零散型的游资注入;一类为计划型的收藏艺术品理财服务,计划型的理财服务又分两个模式,即艺术银行和投资基金。散资进入主要表现为国内一些大富翁和江浙沪、京广沿海地区、矿业主等一些企业老板的投入,最明显为2009年上海刘益谦15亿元的投入。2010年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继续前两年的投入无疑对艺市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乾隆瓶5.5亿元的投入及《砥柱铭》4个多亿的投入,究竟买家是谁至今未曾露脸,但可肯定这对艺市的刺激和推动是很明显的,没有市场的推手,就没有高成交。
当代艺术作品价格的普涨拉高了人们对艺术的祈求,也促使投资者的理性回归。随着新一轮物价的上涨和通胀压力的加大,几乎所有艺术品的价格也都在上涨,而上涨幅度最大的要数有地位有名望有职务的所谓名人。工艺美术界以当代陶瓷艺术作品举例,国大师一级的东西没有几十万元你是拿不走的,张松茂一块三顾茅庐雪景粉彩瓷板在其子近两年炒作后,2010年瓷博会上以1300万元拍出,可想其他陶艺创作者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随着顾景舟制的一把名壶以千万元成交以后,一把品高艺好年轻人的壶2010年也卖到几千近万元。玉石类的和田玉、田黄、鸡血;邮品类的稀有品种;票卷类发行量少的纸币、金银币;资源性的沉香、紫檀、黄花梨;雕刻类的精品竹雕、木雕、牙雕等;以及各种珍奇古玩等等价格以高于前两年几十倍、百倍价格上涨。由于收藏品和艺术作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导致一些长期从事收藏的人,停止了脚步,思考而进入理性回归,相当一部分人重新确定投资对象。艺术品普遍上涨是2010年艺市的一个亮点,这也引发了普通百姓对文化艺术品的敬重和心理上的祈求,一些以前不投资艺术品的中产阶级和余钱户也拟想把艺术品作为财产性增值的一个品种。
收藏让位于投资。据记者报道,一块翡翠原石30万元嫌贵,稍一迟疑第二天涨了10万元,而且还给别人拿走了。一块当代普通和田玉牌,如果是名人所雕刻,工钱至少在6万—10万元,令人吃惊。往年艺术品也涨但都是有一个随GDP和人员工资同步上涨的幅度,最多在30﹪左右,如今活跃在艺术品收藏队伍中的稳定的基本队伍,已经乱了阵脚,在拍场和艺市看到的好东西,往往感到囊中羞涩,力不从心。艺市中涌进了一批大款,只要东西好,不再考虑价格,市场明显表现出收藏让位于投资,那些以收藏文化、以快乐为目的的收藏者已退居二线。中产阶级和准中产阶级也在被动进入艺市。
真品让位于赝品。有文章说当前我国中小拍卖行成了赝品的集散地,此话应该基本是事实。艺市中有一帮人专门从事于赝品的收购,然后在拍卖行中拍给那些初入道的小老板和中产阶级。北京某拍卖行每年两次春秋拍卖都有几件宋汝官窑器上拍,其实全是赝品,汝瓷烧造20年,有资料说不足70件,哪如那些拍卖行一次总要拍上若干。宋朝距今千年,官窑的东西本来就少,加上历史上若干次的战乱,留存的十分稀少。近现代大家的作品几乎都是真真假假。2010年以造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三人的假画最为突出。因为以假乱真的一只虾、一个仕女或一匹马都以百万元计,凡是走红的古董珍玩,近现代畅销的书法都有造假。造假呈现出产业化、公开化、规模化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拍卖行以“瑕疵买家自负”法律条文为理,对拍假不负责而产生的市场效应,其实明知是假而不撤拍,对拍卖行来讲只能是抓了眼前利益,却丢失了长远利益。
艺术让位于名位。在如今的艺市上,不因艺术家的艺术水准高而价格则高,相反那些艺术水平很一般却有地位有名望、职务高的价位反而高。有一个商人拿着花名册去景德镇进瓷器,国大师、省大师、市大师价格各个不同,有一个“省大师”说,定了省大师后,几年卖不出去落上厚厚一层灰的瓷瓶都卖掉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工艺美术行业大师太滥,国家发改委在评,中国陶瓷行业协会也在评,一些年纪轻轻的就评上一个大师,不知道将来他们还有没有路可走?早在2005年浙江省人事厅就发现了问题,发文要严查枪手,评大师和高级职称不搞终身制,可如今的事实是一旦定了大师就幸福终身。定大师的本意与现实状况产生严重对立,若大师的名望达不到应有的艺术品质,则艺市的游戏规则还要不要?市场还要不要以《标准》加以规范?
画廊让位于拍卖行。成熟的艺术品市场有一明显的分工,跳骚市场只能以经营低档东西为主,拍卖行的成熟取决于画廊业的成熟,画廊在对艺术家实行代理制的基础上,会产生名家市场效应,即真正以“艺术”来取得名气的艺术家因画廊或艺术公司的全权代理使名气大震,价位上升,作品的艺术水准越来越好,艺术个性越来越强烈。那些成熟的拍卖行自然会对从画廊中出来的名气大、东西好的艺术家提出作品上拍的期盼,并进行愉快合作。可是中国的画廊是被大拍卖行牵着鼻子走。拍卖行拍了哪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位如何?则画廊就想方设法收购经营这些人的作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颠倒的原因是因为在浮躁的环境里艺术家也想挤进拍卖行以提升自己的名气和价格,拍卖行也想以此来包装收买一些艺术家获取更多利润。北京某一从国外回来的画家,自称是李苦禅的弟子,花鸟、山水很一般,由于拍卖行早些年有求于此画家,于是便开始了互为利用的幕后交易,本来应先进入画廊检验的某人,直接由拍卖行进行包装、宣传,画价以2010年看已达6万元一尺,最高曾达到每尺17万元。所以,有人说,中国书画不存在一级市场。
艺术市场让位于礼品市场。在我国从事艺术收藏的人,从理论上说,初级阶段确实是礼品市场为主,艺术品市场受制于礼品市场。买什么人的艺术品送礼,成了有钱人的首选,所以,中国书画市场出现的“官本位”和工艺美术市场出现的“大师迷”现象则就不稀奇了,而中低收入人群购买艺术品主要用于美化家居。据不完全统计,艺术中销售出去的东西70﹪-80﹪是送礼和低端家庭的需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收藏需要。随着经济的转型,经济的规范化,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充斥各个领域人情、事故、往来等对礼物的需求,2010年这种礼品市场因此更为突出。
上述的五大特点是相互联系的,也是不奇怪的,市场总体会一步步成熟起来,这是一个方向。作为一个消费者,必须清楚地知道:投资有风险,收藏需谨慎,繁荣藏浮躁,艺市存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