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中国艺术品收藏者大致分四类:官方(博物馆及官方机构)、团体、寺院、私人。若论级别,“国宝”最高,“重要文化财”次之。
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历代艺术品,从时间上分,我个人认为,可按照1900年作为前后两个时间段,前者归之为“古代流出的中国艺术品”;后者称为“近现代流出的中国艺术品”。这主要是涉及到圆明园第二次遭劫和清朝灭亡后,中国艺术品(特别是清宫贵重艺术品)的大量外流问题。
古人说知己知彼,我们先要了解人家到底收藏了哪些中国的宝贝,然后才能去淘宝。今天我主要讲一下日本官方、团体、寺院和有过公布的私人收藏。对于淘宝的观念,我是这样想的:文物到了你家,你就得负责任地把它传承下去,不光是考虑保值赚钱,历史是无价的。
中国艺术品是这样流到日本的
纵观历史,从最早在东汉时期颁给日本委奴国王这方《汉委奴国王》蛇钮金印开始,中国的艺术品、文物传到日本,有大约两千年的历史,特别是遣隋使、遣唐使,宋代开始的禅宗佛教东传,明以后的丝绸贸易等等,都对日本政治、文化、法律、经济、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从文字、书法、绘画乃至吃穿住行等所有的领域,至今我们都能看得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1900年之前传往日本的中国历代艺术品,除了个别情况,如《汉委奴国王》印章之类的国家间交往赠送的国礼类外,基本上是在民间交往过程中完成的。
而1900年后我国顶级艺术品流往日本,原因有多种。
其一,是清王朝的灭亡,宫中太监、宫女以及侍卫等等,都从宫中偷出大量珍宝,使得大量的清宫艺术品外流民间,部分通过古董行流往日本。
其二,溥仪被赶出宫后直到在东北建立伪满洲政权,为了资金需要,卖出了一批清宫文物。
其三,抗日战争期间,一部分是战争掠夺,趁火打劫,一部分是不平等买卖。
其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罚没物资包括历代文物,从广州口岸出口换汇。据当年从事进出口的商人回忆,当时堆放在广州的各类文物古玩实在太多,价格极其廉价,很多东西按件数来定价,经他手买卖的字画、文玩就达15万件。1973年之后的几年里,卖到日本的各类文物不少于30万件。名古屋的一家文房四宝店,曾从广州进口古旧砚台数个集装箱,仅此一项所得,就建造了一栋办公大楼。
其五,改革开放后,很多文革期间没收的文物被退赔给个人后,很多也都辗转卖到了日本。
一直到2000年,由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市场开始逆转,文物慢慢回流。到现在,已经回流了10年,基本上古玩店里的小件,都已回流到国内。
1998年我在京都大本山相国寺承天阁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的时候,由于展期较长,一个多月里,几乎每周都到京都,闲暇之际闲逛古董店,在新门町前的一家古董店里看字画,店主拿出10张吴昌硕绘画作品,多数都是精品,可惜当时囊中羞涩,只买了其中最便宜的一幅,18万日元。近五年,到店里就很少能买得到价廉物美的好东西了。
收藏中国文物的著名博物馆
我劝各位到日本,如果去东京,一定要去上野公园,东京国立博物馆就在那里,你一定能够大开眼界。东京国立博物馆于明治5年开馆以来,通过收购、捐赠等进行收集。明治时期收集品几乎都是江户时期传来的明清墨迹和法帖、拓本类。市河米庵的收藏品由其孙三鼎和他儿子三兼捐赠,墨迹类多收录于米庵的《小山林堂书画文房图录》。其他碑拓、法帖类在近百年的个人捐赠过程中得到了充实。从大正到昭和前期,明清的墨迹收购得相当多,此外还有古铜印、石印材。
私人博物馆有邻馆(取“德不孤,必有邻”之意)的名声,在中国当代收藏界如雷贯耳。从该馆流出来的北宋黄庭坚《砥柱铭》,于去年6月3日,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4.368亿元,创下去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不仅如此,近些年的重要书画名品,如米芾的《砚山铭》、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等,都来自该馆。
有邻馆坐落于京都平安神宫前面“鸟居”(日本牌楼)的西南侧,建筑物很明显,房子是西洋式的,而楼顶铺的是故宫的琉璃瓦。清宫于乾隆时期制作了大批的琉璃瓦,部分放入库房以用于日后的修缮,这批库存瓦后来卖到日本,被藤井用来修盖了有邻馆。故宫及皇家建筑以外、唯一使用清宫琉璃瓦的房子,就是这座日本“有邻馆”!
有邻馆共三层,一层展示佛像类,二层青铜器和印章杂项,三层是书画杂项,展出近千件中国国宝级文物。现在每月第一、第三个星期日的下午一点到三点,开馆时间非常短,但值得一看。
此外,京都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泉屋博古馆、奈良国立博物馆等,大家应该去看看,长一点见识,我们有更多机会淘到宝,特别是瓷器,杂项类,佛像类的东西,还很多。希望有机会大家到日本去走走,一定会有一些收获,不会让你失望而归。
与浙江有关的收藏多为瓷器
在日本,中国瓷器特别多。我想讲两个和浙江有关的书画以外的艺术品内容,都和陶瓷有关。
其一,是“茶道”。
我们说抹茶是“日本茶道”,其实是错的,日本茶道的原点是天目山禅宗喝茶法。
日本的镰仓初期的和尚荣西,是日本茶道的“茶圣”。他十二世纪中叶两度来华,到临济宗黄龙派禅宗寺院修行后回到日本,成为京都建仁寺的开山。他到天目山修行时,学会了喝抹茶的方法,也得到了寺院送给他的道具,包括茶碗、茶栓等等,1191年他回到日本,带回了茶种,在佐贺县的脊振山开始种植,还写了《吃茶养生记》(1214年),在日本开始推广“茶道”。
荣西带回日本的茶碗,就是福建的建盏和江西吉州窑的玳瑁碗。他们不知道这些产地,就统统叫做“天目碗”,特别好的“油滴天目”、“曜变天目”,都被他们定为国宝,一直流传至今,保存完好。
其二,是浙江的陶瓷器。
浙江有越窑、龙泉窑、官窑等等。越窑的历史比较悠久,从汉代开始,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时期,名扬天下,所制作的大件瓷器,如鸡冠壶、四耳罐、多嘴壶、烛台、砚台等等,在各大美术馆、博物馆都能看得到。越窑制作工艺非常精美高超。特别是唐、五代时期的工艺,在当时是最高水准,被称之为“秘色”瓷,在唐宋时期就有出口。
日本人喜欢陶器,早期越窑尽管说也是青瓷,但基本上属于陶与瓷之间类的初期瓷器,比较符合日本人的欣赏习惯,加之历来价格比较便宜,所以被日本人购买收藏。近年,越窑价格飞涨,日本的越窑瓷器也在迅速回流。
龙泉窑在日本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瓷器,其在日本的存世数量大概仅次于青花,居第二。因为南宋以后,由于禅宗的关系,来天目山等禅宗寺院修行的日本和尚特别多,他们回国的时候会带回去一些当时南宋人的习俗、各类文化。龙泉窑在南宋时的数量比其他窑种瓷器多,这就决定了龙泉窑比其他窑种更多地传往日本。实际上,日本各大寺院的藏品里面,也以龙泉窑最多,其中,碗类、花瓶类居多。
这种禅宗文化的流传,一直延续到清初。元中期至明中期的龙泉窑,色泽比南宋时期绿而厚实,也不开片,他们叫“天龙寺青瓷”。据说,这个名称,就是因为当时天龙寺僧侣船只带回来大量的元代龙泉窑青瓷,而有了这样的名称。“天龙寺青瓷”,从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明代日本僧侣到浙江学习是非常多的,传往日本的龙泉窑也特别多。据说,那个时期,只要是龙泉窑的青瓷,不论好坏,都能卖得掉。可见,当时的人气有多旺!
我在日本多年,也有逛古董店的习惯,龙泉窑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中国瓷器,京都一带,以前几乎每个古董店都有几件。现在国内淘宝的人多了,价格上涨不说,东西也大幅度减少。淘宝看来也需要有耐心了,慢慢找,慢慢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