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古玩收藏会所,经营藏品全部经专家鉴定为真品,而且可以为会员藏品做鉴定并代为寄卖。如果你想成为该收藏会所的普通会员,须每年缴纳3000元的会费,若想成为高级会员,每年的会费为10万元。 如今,类似于这样的“收藏会所”并不在少数,收藏者只要缴纳一定的“会费”,就等于找到了“组织”。在这个“收藏盛世”里,“收藏会所”就像一个必不可少的“装饰”,已然遍地开花,明晃晃的四个字即在正告世人:我们是规范的、私密的、高端的。 然而,在所谓的“权威专家”、“高端会员”背后,隐藏的又是什么呢?“收藏会所”就像一个隐匿于喧扰的市场之外的“净土”,它究竟是什么样,外界根本无从得知。你想知道?先拿钱来! “会所”未必高端 前文提到的北京某古玩收藏会所,是该领域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商报记者专门请教了众多业内人士,最后得出的结果却令人瞠目结舌:该收藏会所经营的藏品几乎没有真品,而其网站上打出的所谓专家,大部分其实是有一定社会头衔的收藏“门外汉”。 知道了这类“收藏会所”的底细,斥之为明目张胆的诈骗似乎都不为过。正因为此,他们的行踪往往比较隐秘,不事声张。与此恰恰相反的是另一种名曰“收藏会所”的机构。他们面向热闹的街市敞开大门迎客,有些为了方便藏家了解,还专门制作了相应的网页,便于任何人很轻易地查找。这类收藏会所门槛较低甚或没有门槛,来者都是客,其目的则更多是为了推介藏品,有点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古玩店铺和画廊,像山东烟台的润和茶玉会所,其宗旨主要是推广苏邦玉雕,而广东省文联艺术馆收藏家会所则几乎符合了画廊的一切特点。与古玩店和画廊的惟一不同是,它们借用了“会所”这么一个高端的字眼儿,使“会所”中售卖的藏品都仿佛一下子身价倍增。 还有一些收藏会所,是由某一个或某几个收藏者自发成立的,所谓的“会员”当然是身边经常一起“玩”的藏友。建立者不是出于盈利目的,而大多是完全出于自身的收藏喜好,因此成立了一个大家可以常常聚会、切磋的场所,类似于以往经常提到的“雅集”。此类收藏会所往往先有了一群“会员”,继而想要成立一个交流场所。由于主要集中在周边的小圈子内,这类收藏会所参与者有限,自然有其私密性,但与“高端”似乎挨不上边,收费很少或者压根儿不收费,只图大家高兴。其中很多更偏向于成立者自己的私人小型博物馆,只不过在展示自家藏品的同时还提供更多交流的空间,如上海的大卫德堡私人收藏会所等等。事实上,这类收藏会所几乎比比皆是,每个城市都有很多,藏品则参差不齐,不过因为其过于小众和私密,致使外界知道的很少。 当然,以收藏会所为名的空间还有很多,甚至网络商家的虚拟店铺也可以叫做会所。在这林林总总的收藏类会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说此会所是正牌,那么彼会所看起来则是“异类”,尽管听起来都那么顺耳,但真正诠释出收藏会所真谛的却少之又少,而更多的“看客”不禁要问:收藏会所,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应该什么样儿 “收藏会所就是一个融休闲、交流、交易于一体的地方,藏家可以在这里一起交流、把玩。”上海中福古玩城199甄真会所的负责人王佳向记者这样阐述收藏会所的含义。荣宝斋华南珍宝馆为荣宝斋华南东莞店历代珍宝艺术博物馆会员交流会所,定位同样在高端艺术品消费人群,主要包括社会贤达、高端企业家、收藏家、书画艺术大家等,其工作人员林小姐给收藏会所下的定义是:“环境——轻松、高雅、优美;身份——专业、高端、尊贵;平台——交流、合作、多赢”。北京尚仕雅集棕榈泉会所的负责人毕瑞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舒适的休闲空间和交流氛围是会所必备的要素,与此同时,经常性的讲座、论坛、展览则更加提升了会所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而在普通收藏者的心目中,会所的第一要素应该是“高端”。 走进北京尚仕雅集在棕榈泉的会所,一种静谧、雅致的氛围扑面而来,尽管这里正在举办展览,但几乎没有什么观众,因为展览只面向内部会员开放,只在偶尔的时间有会员前来看展。在由6栋公寓组成的顶层空间中,客厅、会议室、办公室、佛堂以及卧室、厨房等一应俱全,让会员可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且室内陈设十分考究,一看便知是高端人士聚会的场所。事实上,尚仕雅集并没有明确打出会所的招牌,但业内人士还是习惯称这里为会所,因为它具备了会所的性质,在人们眼中,会所就应该是这样的。 不久前刚刚开始营业的上海中福古玩城199甄真会所也是定位于绝对的高端性和私密性。其对会员的吸纳有严格的条件,除了大藏家、大客户,一般人几乎不可能介入。而一旦成为其会员,则也会享有一般藏家很难享受到的服务,如免费为会员深入指导各类收藏专业知识;为有需要的会员提供个人专属的储藏保险柜;按照会员要求,特供给会员所需要的货真价实的古玩或现玩,并提供进出境服务帮助等等。这类收藏会所就如同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是有钱人玩的游戏,甚至于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个很小、很私密的圈子,究竟内情如何,只能靠偶尔传出的几张富丽堂皇的照片聊作遐想。相对较高的门槛决定了会所的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所的品质。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阶层介入收藏,这种类型的收藏会所也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 尽管收藏会所有泛滥的态势,但人们内心真正承认的还是具备其本来意义的场所,正如现在人们概念里的私人俱乐部,一定是那种富丽堂皇、内有洞天的场所,而不会是街面上随随便便的娱乐场。会所亦然,街边小店当然也可以叫收藏会所,但那只是一个名字,不具备任何意义;而那些高端藏家出入的地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会所,“会所”在这里成为一个符号,两个字中包含了作为会所应该具备的一切概念。 别掉进陷阱 既然明明不具备会所的特质,又为何偏偏要搭乘这班车呢?理由当然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这名字“够范儿”。 如果“会所”这个词听起来还是有点陌生的话,那么“俱乐部”一定是几乎人人熟悉的事物。其实,会所的原名就是俱乐部,来源于英文club,“俱乐部”是音译,“会所”则算是意译。 上世纪90年代,国内第一批顶级私人俱乐部在北京出现,完全的会员制,绝对的私密性,使这些俱乐部成为富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而,在此后不久“俱乐部”趋于泛滥,各样场所都想用上这块招牌,很多“山寨版”林立于市井街头,于是“会所”不知从何时开始映入人们的眼帘。遗憾的是,“会所”走上了“俱乐部”的老路,轮回再现一般地泛滥开来。如今,几乎随便一个稍微像样点的楼盘、社区,都有自己的会所,有些只面向业主服务,业主就是会员,有些则也对外营业。 收藏会所是众多种类的会所里面的一个分支,自然具备会所的特点,可是,它是应该具备最开始所谓会所或俱乐部的高端性、私密性,还是跟从后来蜂拥而上的概念化处所呢?这一问题显然没有答案,连会所这一“母体”都已经无限制地随意化,更何况作为“子体”的收藏会所呢? 其实,会所不过是个名字,关键还要看内核。所谓的“会员制”因为能让藏家生发出“找到组织”的感觉而备受青睐,商家也正是抓住了藏家的这种心理,在会所这一概念上大做文章。当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藏家们经常聚会、交流,益处很多,然而,在“向组织靠拢”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事实上,目前国内收藏会所五花八门、鱼龙混杂,一不小心就容易进错了门,很多所谓的收藏会所只不过打着这块仿佛高高在上的招牌,以此牟利。 取了个看似高端的名字,藏品却未必高端,“会所”的噱头不过是为了给人心理上的暗示:我很高端。其实,名字终究只是名字,真正的内核如何才是收藏者“寻找组织”时最应该考虑的。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