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新闻网摘
>>
正文内容
中国窑业技术史上别具一格的窑炉:镇窑及其特色
作者:黄风雷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5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镇窑为我国传统陶瓷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窑,是宋以来发展而成的最具特色窑炉之一,定型于明末清初。历史上景德镇烧窑的主要燃料是松木,另外还有蕨棘、松枝、槎柴等。以松木为燃料的称为柴窑,松木经久耐烧、温度高而均衡,多用来烧细瓷。以松枝、槎柴等为燃料的称为槎窑。而槎窑多烧粗瓷。现以保存在景德镇市枫树山盘龙岗古窑瓷厂内的“镇窑”为例,简要介绍以松木为燃料的镇窑所体现的古代景德镇高超的窑业生产技术。
一. 镇窑的历史沿革
镇窑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窑。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近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则逐渐狭窄矮小,因其形状如“鸭蛋”,故有“鸭蛋窑”之称。
镇窑,是综合了龙窑、马蹄窑、葫芦窑及北方馒头窑的长处,又根据当地的松柴燃烧温度高、火焰长的特性而修建的。它在结构上,不用任何异型砖,没有复杂的排烟装置,也不用任何附属设备,仅以投柴时间以及投柴量的把握即可控制窑内适当的氧气和温度。
座落在枫树山盘龙岗古窑瓷厂内的镇窑始建年代不详。其原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华南路,后因城市改造于1979年迁到枫树山盘龙岗。1980~1996年一直被古窑瓷厂使用,烧制陶瓷。由于此窑容积很大(约300~400立方米),后期为了适应小批量生产,将此窑容积削减了约1/3。1997年此窑停止使用。2000年7月25日,镇窑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 镇窑的结构
镇窑的整体建筑结构由坯房和窑房两部分组成。坯房相当于现代瓷厂中的原料制备和成型车间,而窑房即是现代瓷厂的炼烧车间。
景德镇传统的柴窑房从外面看起来更像一座富有特色的江南民居,每栋窑房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因为楼面主要用于储存松柴,每平方米约承担一吨多重的压力,所以楼板很厚(约60公分),木构架也十分牢固扎实。窑房是采用穿斗式结构,二层构架的建筑。窑房主要由窑体及其工作空间所构成,窑体位置位于窑房中部,约占窑房面积的四分之一。
(一)窑房
窑房平面呈矩形,长为42.92米、宽19.97米,单层檐口,上部采用木栅围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利于木柴干燥及通风散热。一层用于装匣、开窑、选瓷之用,二层柴楼主要用来贮备松柴。楼面在窑门前的位置有一闸口,松柴通过闸口即可滑到窑前,以节约烧炼时搬运材料的时间和劳力。二楼后部还有窑工的住房和厨房,窑房内还布置有窑工洗濯的浴室和管理账房(图一)。
平面柱网布置,中间一跨为3.3×2.5米,其余两侧柱网为2.5×2.5米。由于就地取材,考虑经济原因,用材多是自然弯曲的。因此,其柱子分布并不是严格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根据柱子弯向调整,柱础大小高低不一,可能是根据构架安装好以后进行柱础调整的结果。梁柱均为砍去枝丫,削去树皮的自然躯干。工匠们非常巧妙地利用曲木的重心立柱,弯曲外形起拱架梁。楼层的承重梁,采用四根条木拼合成60×600毫米(宽×高)的拼合梁,直接用板榫穿入柱内,其下设替木和斜撑以减少梁的净跨。穿过柱的穿枋(承重梁)多采用梢子固定(图二)。二层楼面梁架均为穿斗式,梁一般用材较小,形成了强柱弱梁式结构(图三)。由于窑体拱券上不能立柱,因此在此处采用减柱造,加大梁的跨度。桁条直径较小,一般为Φ90~140毫米,椽桷直径为Φ40~60毫米,铺钉较密,檐口部位均用三角斜撑挑出。屋面是冷摊小青瓦,窑炉上部屋面作局部升起以利散热通风。
外墙为380毫米厚的清水砖墙,砖规格为230×100×40毫米,采用黄泥砌筑,墙高为2.95米,上部为砖叠涩压顶。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木栅门,一种为板门。窗为直棂窗,窗洞大小为1000×900毫米,窗子制作比较随意,棂子有的是一条圆木棒,有的是30×30毫米方形木条,大多采用6根棂条,但也有少数采用5条棂条。
地面:底层地面除从西侧入口到窑炉洞口为窑砖(侧立铺)地面外,其余均为素土地面,高低不平。二楼地面除窑炉为素土或砖地面外,其余均为60毫米厚木板地面,楼楞多采用Φ90~110毫米的圆木,每跨8根左右,为了防止灰尘落下,在楼板下面铺了一层竹编席。
窑房外有砖砌的楼梯,梯宽1.75米,踏步为300×160毫米,是挑运窑柴的主要通道。窑房内沿窑墙两侧各有一个砖砌楼梯,梯宽约1.5米,踏步为250×170毫米,是室内上下交通通道。
(二)窑体
1. 窑体的构造
镇窑属平焰窑,综合了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的优点,外型如半个鸭蛋覆于地面,根据景德镇当地松柴火焰长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烧成室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现存窑体长11.83米(原长18米)、最宽处5.50米(原宽7.5米),是用180×80×25毫米窑砖无模砌筑而成的薄壳结构,尾部是一个下大上小的薄壁烟囱,高约16米(原高21米)。
窑弄即窑内室,窑弄内每一地段都有专有名称,如窑门、火仓、一字、牛角表、起手、落手、窑头、大肚、中肚、小肚、靠背、观间罩等。全窑有15个洞眼,即花古眼2个(在窑头)、井眼1个(窑门上),为看火用;档子眼2个(花古眼下面),为搭跳板用;钩公砖眼2个(在窑门两边),为落灰用;灯火眼2个(在窑门墙上),为放灯用;照子眼2个(在挂窑小肚),供钩照子出来用;分火眼1个(在挂窑小肚),歇火时用;出砖眼2个、看火眼1个(在烟囱上)。窑体各部分名称虽多,但大致可分为前室(燃烧室)、中室(窑弄内放置烧制器皿处)、后尾烟囱等三大部分。
(1) 前室包括窑门和燃烧室,窑门为拱形门,作为进出坯料和成品的通道。在烧制过程中封闭,仅留观火孔和投柴孔。燃烧室平面为梯形,此处不能堆放器皿,是松柴燃料提高窑内温度的地方,事实上它与中室是一个整体,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按功能将其分开叙述。
(2) 中室窑体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进窑门处宽而高,靠进烟囱处则逐渐变得狭窄矮小。窑弄地面为斜坡形,向尾部烟囱处逐渐抬高。窑弄是采用窑砖(一种砌窑专用砖,是放在窑炉低温室,烟道口位置烧成的副产品,属余热利用,价格便宜)用黄泥作粘结材料砌成的壳体结构,拱顶用窑砖层层向内叠涩挑出,每砖均挑出约10毫米左右,在顶部结合成一整体。拱顶是一种薄壳结构,采用无模砌技术砌成。拱顶下为窑墙,是空气的双层侧壁结构,内衬为窑砖,外墙为普通粘土砖砌筑。内外墙体之间是砂粘土填实。这样实体的复合墙体具有较好保温隔热性能,对保证窑膛内部温度,节约燃料有重要作用(图四)。
(3) 烟囱烟囱是排烟、通风的部分,窑顶尾部薄壁烟囱高出屋顶约7米,底部直径为Φ2.0米,壁厚仅80毫米,采用螺旋状砌筑,砌筑材料为窑砖。顶部作退台式钢笔尖形处理既全部掩盖了囱口竖向砖缝,防止雨淋,又融合了窑体前高后低建筑形式,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囱体圈足较大,自重轻,倾斜眠砌,伸出屋顶经受风压的部分仅约6~7米,故相当稳固,无须特殊的基础处理和加固(图五)。
2. 挛窑的操作过程
(1) 准备工作在开始挛窑以前,要打好中心线,量好棋盘线,在窑房中线上画出窑体的中线,再与中线垂直相交画出窑门、窑头、大肚、小肚、挂窑口及窑背端的横宽线,再在窑头至大肚区用“五尺中点为量矢高墙弯法”定出五个墙弯点,再在大肚线至小肚线再至挂窑口线拉直线,定出该两部分的中点矢高及连接各横宽线端点与墙弯点,画顺弧线,即成所要求的窑体底面轮廓线。
(2) 砌门砌门是开始砌窑的第一步,其主要操作应注意两点:a. 首先放好架子,架子要放得端正不能歪,架子放在正中间。b. 砌门可用好砖和砖头混合砌,要层层砌紧泥,口面要结平,砌完后要检查,窑门的模样与架子要相对应。
(3) 排脚排脚是挛窑的基础,其主要要求是尺码准,基础坚固。a. 量准尺码,定好中线,中线根据窑门和挂窑口两处折中为基准,根据中线排好横轴再用线量,量周围的棋盘线和角上的人字线,要衡量准确,不能歪斜。b. 整好墙脚的基础,把老土扒净,把基地扒平再开始砌墙,先砌最底下一层扁砖,再砌侧砖,砌平地面再砌扁砖,老土深要锁两层砖,老土子浅锁一层砖。c. 砌墙脚两个人砌,一个人砌一边,同时砌上,砖要挤得紧,一块咬一块(上下层砖要错缝砌),口面要砌平。
(4) 砌墙砌墙是挛窑的一个关键,因为整个窑篷的形象都是以窑墙为基础的,对砌墙的主要要求是要罩得合适,规格要标准。a. 窑脚排好后开始砌墙,首先要在两边拉线,一边拉一根,从大肚部位拉到挂窑口为止,看准整个墙脚的弯度,量尺寸再砌墙,砌墙要照顾原来的老脚,不得震动影响到窑脚上,前高后低,逐步减少砖,最后砌成斜面式,口面要平。b. 砌墙的操作是,砌起手边(从左到右,砌面朝窑门的左手边)的墙用右脚上前右手拿砖;砌落手边(右手边)的墙用左脚上前左手拿砖,身子要站在侧面,向窑弄里伸直手拿砖,用食指和中指夹砖,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夹住砖,砖要夹死,手心放空,用砖角刮泥,贯上劲砌上去栽紧。c. 在窑门口砌到一米高的时侯,开始锁好砖结,从窑门起至小肚部位,将砖侧着砌一层;再又眠砌,砌到窑门口到了1.66米高开始锁第二次砖;也就是从窑门起锁到小肚部位上,在每次锁砖时都要注意结死泥,不紧不平的地方用渣饼子尖好(塞紧垫好)。d. 窑门口砌到2.33米高时进行眠砖法,从窑门起到靠背止周围眠一层砖,砌平口面,砌墙至此结束。要量尺寸检查规格,在两边的大肚和小肚部位吊直线,从前到后牵搭线,看线与墙的距离,检查墙的弯度是否符合规格标准。
(5) 结篷(砌窑篷,即窑房的顶篷)结篷是整个挛窑的又一关键,其中主要是砌好顶篷,顶篷中又是砌好狮子头(窑篷半球体部分)最重要。a. 攀弓得,弓得是砌窑门上半部,要看到窑墙砌,砌成半圆形,不能闯口(锅形不能浅),不能起角(起棱角),也不能往内罩(锅形不能深),砖缝要排匀,内面泥巴要咬紧,要用长砖头。攀内弓是一个人站在跳板上砌,两个人坐在墙角上用手扶着两边,两边砌接头才放手,砌外弓得两个人砌,一边一个人,同时砌起来。b. 砌脚篷,砌脚篷要站好丁字桩,站在墙上砌,一边一人同时砌,从下砌上,选好砖,大小厚薄要配匀,砌好口面,栽死泥性,不能软腰(墙中间不能软),不仰不扑,脚下(墙脚)不能软,墙的上半部不能肿。其次量斜度,共要量五次。第一次在大弯里量,15块砖高,脚上吊线,脚下距离12度(一块砖厚为一度),第二次在大肚量,15块砖高,吊线脚下距离12度;第三次在小肚量,14块砖高,吊线脚下距离11度;第四次在小肚后面量,14块砖高,吊线脚下距离10度;第五次在挂窑口量,12块砖高,吊线脚下距离9度。再次吊直线,量罩度。砌脚篷要量三次,在大肚量一次,小肚量一次,挂窑口量一次,每次线头距离老土子(即铺满了老土的地面)约27厘米高,每吊线一次量横宽两次。最后打档子(即在窑墙与脚篷之间的槽里用长砖砌的活动支撑砖垛)。在弯里距离半块砖打一个,后面一概是距离一块砖打一个,横一块竖一块往缝里打,要端正、抵紧、结实。c. 结顶:砌顶篷上面从砌扇门开始,扇门要根据内弓得和卷篷砌,砌成半圆形,砖篷距离要一致,不能闭口,不窝不贯,不罩不空,口面要砌得端正;砌篷顶下面从脚篷上砌起斜式,从下砌上,一人砌一边,两边砌拢,用手掌坐死砖,砖的后角吃泥,用腕力使劲按紧,分匀拉,抖开夹,用劲插死,挤成的泥巴要成鸡蛋形,砌中心的窑要用腕力,压紧前端插紧后梢;抖脚篷,人坐在跳板上,脚要并拢,砌平了肩要一只手扶到窑,一只手拿砖,跪倒,屁股坐在脚跟上,砌起手坐在右脚上,砌落手坐在左脚上,砌到角上要对角站,砌到中间要伸直肘砌,两个人要衔接龙口,要撞头;整个顶篷要砌得平口面,端正半圆形,砖的厚薄要配好,不能凹凸,两边一样,砖要向外侧一些,既不能向内侧,也不能转拉,内面撞紧外面溜拉(顶篷表面溜拉),平头时开火眼(烧窑时生火的地方),狮子头要结圆;抹泥巴要用细泥团和子屑,窑头上要抹满拉,过江上(有裂痕的地方)要摸匀,不能脱节,不能有吊脚(没涂到的地方)或打堆(堆得过高),泥巴要抹开抹活,不能有死泥巴积在一起,泥巴不能乱浇,须用指尖抹上去;砌顶篷的时候要检查规格,量尺码,从大肚量起到挂窑口上,要量10下牵11次线。距离66厘米的量两码,距离1米的量3码,距离1.33米的量4码,距离1.66米的量1码。
(6) 砌烟囱a. 砌囱在燕尾墙上砌起,首先量好线,前阔后窄呈三角圆形,在此基础上砌烟囱。b. 砌烟囱要配合窑篷砌,要圆不能狭,下大上小,一路小一路,砌一层搭一层尺架,缩半块砖(10~13厘米),每砌一层砖要逐步缩小。c. 砌到17层缺子砖上用长砖打三层箍,配平缺子,看好内外口面,不翻不扑。d. 砌到大架六七层上要砌圆形,烟囱口上用长砖锁圆。e. 烟囱砌完后再用泥巴在外面糊,泥巴要摸匀,不能有堆,拆架时不能碰到烟囱。
三. 镇窑的特色
窑是陶瓷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我国传统的陶瓷窑炉可分为三大类:龙窑(倾斜式隧道窑)、阶级窑(倾斜式冷底多室窑)以及景德镇窑(平焰窑)。镇窑在构造、砌筑技术及烧成工艺方面具有许多独特和巧妙之处,是我国窑业技术史上一种极其优秀的窑炉。1. 奇妙的双曲壳体结构。从镇窑的基本结构上看,它不仅从力学角度考虑到了窑体各部位的受力情况,而且更多地从热力学角度上照顾到窑体材料的高温性能和整个窑体的高温变形情况,并运用高超的砌筑技术和合理的结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窑炉在常温和高温下可能出现的情况。2. 不使用耐火材料。镇窑的一个尤其独特的地方是全窑居然不用一块耐火材料,而只用普通的粘土砖,能使窑体经受住1300℃以上的高温。这里是有其科学道理的。镇窑有一个抽力较大的烟囱,烧成时通过烟囱的作用在窑内产生较大的负压,即窑内气压低于窑外大气压,使窑外的冷空气通过窑头的投柴口和窑顶的看火孔进入窑内。当冷空气进入窑内以后,由于窑内火焰冲力和向上的热空气的作用,使冷空气不能进入高温区,只能是沿着窑体内壁分布,于是就在窑体内壁上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冷空气隔热层,将窑体保护起来,这样就使用普通粘土砖砌成的窑体能够经受住1300℃以上的高温。3. 高效热能利用率。镇窑在烧成过程中还通过窑位的合理安排来达到提高热利用率的目的。窑工们根据窑的长度方向上温度的变化来安排窑位。窑膛的前端为燃烧室,后端有烟囱,窑内温度沿长度方向从前到后逐步降低。所以,前段温度高火力强,用来装烧高级细瓷和高温颜色釉瓷;中段温度略低,用来装烧普通细瓷;后段属于低温区,用来装烧普通瓷和低温颜色釉瓷,就连窑尾烟囱底部附近空间也被用来烧制土匣、粗瓷和修建窑体用的粘土砖。这样既有效利用了窑内空间,又充分利用的窑内烟气的热量,使单位公斤瓷的燃料消耗量小。柴窑是以松柴为燃料,火焰长而灰分少,因不含硫黄或者含量极少,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传统瓷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可装烧高火、中火、低火的瓷坯。为了保证烧瓷质量,对松柴的大小也有严格的规定。4. 良好的内部空间。松柴因窑内腔较高(最高高度可达6米),便于装烧大件制品,后尾逐步缩小,因此适合多品种生产的条件。5. 巧妙的砌筑技术。镇窑那么高的砖薄拱顶,不用一块异形砖,无模无架,而是依托门拱、侧墙为鼎足支撑,按墙弯比例缩放、一环托一环,“步步为营”地砌合起来的。6. 合理的活动支撑。如果说窑体是易损的的内胆,则护墙就是耐久的外壳,中间采用活动连接是非常合理的,使经年要拆修的窑体不致殃及永久性护墙;而且对于复杂的窑体外形,可临场随形而定支撑,以求支撑得全面妥贴。7. 轻巧而稳定的烟囱。另外,其结构简单,镇窑建筑速度快,基建费用少,产量大,周转期快,可以快速烧成和快速冷却,适应于景德镇附近制瓷原料的特性和瓷器的传统风格。镇窑具备了其它各类古代陶瓷窑炉难以兼备的优点,加上独特的、井然有序的烧成工艺操作,使镇窑能同时烧成粗精不一的各类瓷器。
由上可知,镇窑的整体结构非常合理,用材经济。窑房构造体现了工匠们灵活布局,巧妙构思,合理利用弯曲木材构建房屋的高超技艺和经济节约意识,在保证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次等木材,尽可能节省工程造价。窑体结构充分体现了古人高超的筑窑技法和科学利用热能技术的能力。镇窑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景德镇古代高超制瓷技术成就。
(责任编辑:刘慧中)
上一篇:
在消费中收藏 在收藏中投资
下一篇:
瓷坛妙手绘丹青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