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社科院院长傅修延教授,是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项目书的主要撰稿人,1月4日,他在接受我的专访时,强调说:生态经济圈的概念最后还是要落实在经济两个字上。江西的山清水秀,是用经济欠发达换回来的,如何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好了生态?傅修延教授认为这是目前江西各位主政官员需要做好的一门功课。
前些年有这样的口号:既要银山金山,也要绿水青山。
但要落实这样的口号,谈何容易。
2003年,我在报道金沙江水利枢纽工程溪洛渡水电站项目时,就曾经感叹过:在现实中,对贫穷的仇恨与恐惧,常常成为不计成本与后果谋求发展的原动力,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地方官员的表现也许是手上高举环保的绿色大旗,脚下却玩命地蹬着经济发展的车轮。
但傅院长不这么认为,他坚信还是有平衡得很好的范例。
因为我从景德镇来,傅修延院长就以景德镇为例,说景德镇有一历史就很值得研究,置镇千年,生产千年,这1000年基本上烧的都是柴窑,烧了那么多的松柴,可景德镇的生态至今还保护得那么好,森林覆盖率总是保有高位。
我们的老祖宗们是如何做到的?
1920年,一位叫威廉·卓别林的美国记者来到了景德镇,他在一个6月的黄昏乘船进入景德镇时,让他印象深刻的居然是一根根正在吞云吐雾的烟囱,“我数到78个黄色的大烟囱,而这只是景德镇烟囱的一半,据说,在它最繁荣最鼎盛时曾经有好几百座瓷窑。”
1984年,我第一次来景德镇时,同样对这座城市林立的烟囱感到触目惊心,它们喷吐的乌烟瘴气遮蔽了景德镇的丽日蓝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有人介绍说:在江西的11个地市中,景德镇人口密度最大,污染最严重。
1997年,当时的常务副市长许爱民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的专访时谈到,一个下榻莲花塘合资宾馆的外国客人曾经奉承说:景德镇的环境很好,空气很清新。主管工业的许副市长闻此言并不开心,他说当时正是景德镇陶瓷业遭遇萧条之时,心中自有说不出的苦。
2004年,我以一个旅居者的身份在景德镇的大街小巷出没,同时也有机会在台下聆听市委书记、市长许爱民的报告,在景德镇获得省级卫生城市之后,这位主政官的自豪溢于言表。此时,景德镇曾经林立的烟囱大都不复存在,它的地平线似乎因此而更为开阔。
景德镇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中国最早遭受工业污染的城市;景德镇的森林覆盖率至今还高达60%以上,但也正是曾经更为丰富的森林资源,为瓷器生产提供了最原始的燃料……毫不夸张地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冤家”,在景德镇纠缠了成百上千年,长期以来,景德镇人一直都在二者之间玩平衡。
有种种迹象表明,景德镇目前正逢它发展的最好时机,生态平衡会不会一不小心被破坏?就像我们手中易碎的瓷器。
景德镇的官员们在向外来客介绍自己的城市时,用“一瓷二茶三生态”的说法来夸耀景德镇。瓷为国器,茶为国饮,生态则是一国民生的立命之本,景德镇坐拥此三宝,怎么说也应该算是一福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景德镇人应该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