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弄]
明洪武年间,药王弄所在地建一座庙宇,供奉药王菩萨,故称“药王庙”。后庙毁,弄袭庙名。1973年改称“药王弄”。弄口北侧风景路6号旧时为“都昌会馆”(古南书院),曾设“静山中学”。民国时会馆部分被烧,现为人民瓷厂仓库。
[地理]
药王弄在风景路·上,与迎祥弄、罗汉肚相接,北至风景路南侧6号+弄西旧称金家坟头。全长120米,宽2米。水泥路面。
殷志斌文/图
10月10日,记者带着一种探秘和好奇的心理,在建国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走访了药王弄的一些住户,本想从老一辈的人口中获取一些我想要的传奇故事,很可惜,收获和预期有很大的差距。
五六十年代搬来,仍住在药王弄的老住户现在已剩下不多。同样是70多岁的余育葵和陈雷生两位老人,应该是见证或了解药王弄变迁的知情人。在他们的记忆中,那些陈年往事像是一本尘封已久的小说,这一次,通过他们的叙说,又重新被主人翻了出来。
记忆中的点滴,或苦,或甜.像是喝着苦丁茶,闻着花香,翻着旧小说,都带着一些往事的味道。
药王庙的前世今生
第一次听“药王庙”这个名字,感觉很大气,在我的想像中,它应该如杭州灵隐寺一般,有着宏伟的“大雄宝殿”和精致的许愿池,可以让各位香客烧香还愿,里面该有些类似《金刚经》之类弥足珍贵的宝物。
然而,当余育葵老人带着我走到他隔壁10米处,指着一栋墙壁上长了青草的旧屋,说这里就是药王庙的旧址时,我内心的失落感可想而知。
在陈雷生老人的记忆中,药王庙是在1952年拆掉的,那一年,他刚满18岁。
药王庙里并没有其他庙宇中的大石佛,里面只有一尊纸制的菩萨,其内部的装修也很简陋。
可是,这丝毫不影响来此朝拜的香客们的热情,小小的药王庙曾经门庭若·市,很多入长途跋涉,只为来此烧香还愿,以表诚心。
这其中不乏一些所谓的圣徒(就是一心向佛,很诚心的那种)。当他们在某 一次许愿让家人没病没灾而得偿昕愿后,便将此信息通过N人之口传播出去,“药王庙”菩萨显灵也在那一刻被人幻化成一种不可估量的神奇力量。
传说毕竟是传说,那只是那个年代 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罢了,并无科学考证。
十三瓷厂的兴盛
1961年搬到药王弄的余育葵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些零散的陶瓷工人被某些有领导力的人组织起来,有计划地进行生产。
从原料、成型一直到包装,陶瓷工人都是在一种计划型的管理模式下完成的。
那时的陶瓷工人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当年叫“生产自救”,余育葵老人这样描述记忆中的那些往事。
十三瓷厂据说就是在那时候诞生的,尽管在1958年十三瓷厂最终并入宇宙瓷厂,成为宇宙瓷厂的一部分,但十三瓷厂的兴盛,也成为余育葵老人记忆中的一部分,不管是耳闻还是亲眼所见,都令他印象深刻。
作为陶专的老毕业生,余育葵老人 很早就受到陶瓷文化的熏陶,对陶瓷文 化的领悟也与常人不同。
在他看来,像十三瓷厂这样把手工 陶瓷工人有计划地组织起来,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模式,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极大地提高了陶瓷工人的积极性,这种集体生产的模式也最终被政府所承认,直到最后,将十三瓷厂划入了国营企业的组织中。
1958年,建国第一分厂、第四瓷厂和十三瓷厂合并,组成了后来的宇宙瓷厂。
余育葵老人所居住的药王弄7号的 宿舍门前几米处,便是十三瓷厂原来时 俱乐部旧址,那里曾经是十三瓷厂的职工组织娱乐活动和开职工大会的地方。三年前,这里被拆掉了。
一支旧梭镖的故事
在陈雷生还是孩童时,他曾经发现家中有一支旧“梭镖”(一种防身的铁器),提到这支旧“梭镖”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都昌会馆。
据老一辈的人讲,那时的药王庙里,有位都昌籍姓邵的先生设馆教书,药王庙自然也成了都昌人来往活动的中心。后来经过大家提议,便把这块空地圈起来,建些草棚,作为集会的场所,形成了都昌会馆的雏形。
“都昌佬真好恰(吃),会馆都有两扎,(个)”这句话是陈雷生老人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都昌会馆曾经有新、老会馆之分,也曾经昌盛一时。 都昌会馆所在地成为了都昌人经常集会的地方,由于其势力逐渐增大,一些外地人便想在这抢地盘。 ·
陈雷生家的那支旧“梭镖”,便是那个年代的产物。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受威胁,都昌帮自觉地组织起来,“梭镖”也就成了最好的防身利器之一。
除了那支旧“梭镖”,陈雷生还记得‘那时都昌会馆的院子里有橘子树、枇杷树,还有长了五六百年的参天大树,是一个非常适合孩子玩耍的地方。
静山中学和篮球冠军
谈到当年的静山中学,就好比是在·NBA中夺冠的凯尔特人队,它的名气,完全是来自于它的篮球成绩,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静山中学可谓是所向披靡,难遇敌手,夺得了多次中学比赛的篮球冠军。 ’
陈雷生老人回忆说,那时静山中学的校队叫“铁血”队,身着红白相间的队。服,很是“打眼”。
邵敬吾、任青……陈雷生老人甚至能回忆起当年部分篮球队员的名字。 据陈雷生老人介绍,静山中学是一所私立中学,解放后更名为昌江中学,后与景德镇中学合并,也就是如今景德镇二中的前身。
“静山中学的校长姓刘,校长的儿子好像叫刘一燕”,陈雷生老人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点滴,想要给我一个尽可能完整的静山中学的印象。
谈到篮球这个至今仍是热点的体育项目,老人不由想起1952年的那场全市运动会,“那一年我代表建国瓷厂打比赛,获得了全市的篮球冠军,那是我一生都难忘的日子”。
那时在篮球比赛中,人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很多打球的人穿着草鞋打球,甚至打赤脚打球,这和现在的篮球队员穿着专业篮球鞋打球的情形大桕径庭。而那段穿着草鞋打篮球的日子,陈雷生‘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也让他的幸福回忆中又多了一份甜美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