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正文内容
王锡良眼中的毕渊明
作者:瓷都晚报:程华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7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珠山八友,四海名扬。八根料笔,四管烟枪。亲家一对,父子一双。碧珊先生,不幸早亡。”这首毕渊明写下的诗,王锡良至今记得,除了认为最后一句用词稍显不当,他作了些许改动,短短32字,却让人们对八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王锡良眼中,毕渊明是一位非常有才情的陶瓷美术家。
一
毕渊明的父亲毕伯涛是“珠山八友”之一,少时家境富裕,祖上在鄱阳经营生意,1899年以优异成绩考取清末秀才,未料清王朝覆灭,家道衰弱,受鄱阳画家张云山曾客居景德镇画瓷的启发,毕伯涛携毕渊明和女儿来到景德镇谋生。
彼时,毕渊明只有十几岁,在景德镇举目无亲。父亲靠帮人写字作画为生,生活虽艰苦,但却有计划地安排毕渊明遍读诸子百家,督促 他习画练字,钻研金石。
良好的文化基础给毕渊明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年轻时,由于陶瓷彩绘生意并不好,毕渊明生活比较困难,但他常在报纸上发表创作的诗文,在当时景德镇的文艺界也算是一名后起之秀,声名不错,为此得到王大凡的赏识,与王大凡爱女王梦兰结为夫妇。
据史料记载,王大凡曾有诗评赞毕伯涛父子:“胸中只爱写灵生,点飞花枝气纵横,有子渊明能继志,诗书画刻不虚声。”王锡良还记得,自己在叔叔王大凡家学徒时住在二楼,毕渊明住在一楼,每晚他们都会聚集在客厅处观看王大凡从上海买回来的画谱,直至二下锣(现约22时)响起。
二
王大凡对毕渊明的欣赏成全了一段姻缘,王团长的惜才则让毕渊明渡过了一段时间生活上的难关。
王团长曾是战争年间景德镇驻军的一位团长,王锡良并不能确切地记得他的全名,只能用王团长代替。在王锡良印象中,王团长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不仅会带兵打仗,而且对诗词、书法、篆刻图章都精通。
正因为有文学艺术方面的爱好,王团长与毕渊明才会经常在一起交流。王团长爱惜毕渊明的才情,见他生活比较困窘,便特地安排一个比较清闲的职务给他,让他能拿一份工资度日。
不仅如此,4岁起便勤练书法,写得一手好字的王团长还将自己的篆刻图章本领毫无保留地教授于毕渊明。
“据说王团长这手篆刻功夫是源自齐白石一脉,无论篆刻手法、刀法还是理念都不是当时的景德镇能够见到的。”王锡良记得,从王团长手上学得这手功夫后,毕渊明的篆刻水平突飞猛进,在景德镇已算是佼佼者了。
三
毕渊明年轻时已在景德镇文坛画苑崭露锋芒,但要论及他瓷都“毕老虎”的声誉,却不得不提起一位施姓法官。
须知,毕渊明幼承家学,后期又向“珠山八友”的叔伯们求教,不仅画花鸟、山水、人物,也画鱼藻草虫,但早期却从未画过老虎,直至遇到施法官。
施法官是当时景德镇法院的一名法官,住在程家巷上弄,喜欢诗文和画画,爱结交景德镇画坛的人物,毕渊明便因诗文和作画与施法官相识。
王锡良少年时常与毕渊明前往施法官家,这是王锡良非常乐意的一件事,不仅因在施法官家能听到他们交谈一些画画的理念和技巧,还因施法官家有不少画谱,既有前人的,也有当代的,这于当时的景德镇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每次去施法官家,王锡良与毕渊明一样,总是捧着画谱看个不停,将画面记在脑海以便不时地去领悟。一次,他与毕渊明来到施法官家,毕渊明看到一本张善孖和张大千兄弟俩的画谱,目光再也离不开画面中的老虎,于是,将这本画谱借回家中临摹学习。
尽管当时在景德镇见不到老虎,可张善孖家却是养了老虎的,因而张善孖的虎画形神兼备,毕渊明虽是临摹,但凭着扎实的手上功夫,也能得其精髓。
毕渊明开始专攻老虎,他的画作得到当时景德镇驻军官兵的喜爱,一时供不应求,生活也渐渐好转。
解放后,毕渊明生活安定,一对子女也非常不错,儿子考入浙江美院,女儿也在景德镇陶艺界开创了一片天地。
尽管在文革期间受到一定冲击,毕渊明虽受体肤之苦,但妻子贤惠、儿女孝顺给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持。
四
30岁以前叫“天涯客”,50岁以前号“白发少年”,50岁以后称“至乐老人”,关于毕渊明瓷画的落款,曾有文章称:思乡的情结,负重的精神,自强的信念,使得毕渊明在颠簸离散之际,贫困潦倒之中虽鬻文卖画,但铮铮傲骨,不向权贵俯首。毕渊明在他的瓷画纸幅上题号“天涯客”……然而有谁知道,毕渊明由于全身心地执着追求而疲劳过度,才年届不惑便白了头发,对此,毕渊明却哈哈一笑,说:从前“天涯客”,今天又是一个—— —“白发少年”。
但对于这种说法,王锡良却称未听过,只是对毕渊明有“天涯客”、“白发少年”、“至乐老人”的题号予以肯定,“他才情好,这些都是信手拈来”。
王大凡、王团长、施法官……这些人对毕渊明的人生都产生过影响,有人认为这些人是毕渊明人生中遇到的“贵人”,然细想之下,所谓的贵人只不过是彼此间的惺惺相惜之情,毕渊明的成功还在于自身的天赋以及勤奋。
艺术瓷厂成立后,毕渊明工作于该厂的美研室,每天早上,他雷打不动地坚持着练一个小时的书法。在王锡良的印象中,毕渊明将用书法写下的诗文、故事……装订成了一个小册,遗憾的是这些都被毕渊明烧毁,以致他想“讨”个一两张作为纪念,让子孙学习也不可得。
在王锡良眼中,毕渊明是一位身材高大,长得出众又很好相处的人,即便是成为“八小名家”中的一员,他也从不端架子。临去世时,毕渊明多出了一份淡然,他让家人在他去世时不要哭,不要开追悼会,将骨灰洒一半在昌江,洒一半到钱塘江(因为儿子在中国美院)。
(本文摘自《瓷器》8月刊,作者:程华)
上一篇:
德化申报“世界陶瓷之都”,评审组织为世…
下一篇:
四大陶瓷市场问题多多均需整改,工作人员…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