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在北宋时,可谓独树一帜,璀璨夺目。
两宋的单色釉青瓷,堪称当时的主流,显示的是“道法自然”
的素朴宁静;而钧窑则窑变奇幻,红蓝青紫,五彩缤纷,显示出另一分瑰丽热烈的美来。
钧窑用乳浊釉,釉料配制采用铜、铁、锡、磷等多种元素,分别配制分层挂釉,先烧素胎二次烧成在高温窑火中,“入窑一色,出窑千面”,烧出奇妙的产品来。
北宋钧窑之前,已有唐时北方的河南鲁山窑、郏县窑等,出现高温窑变釉工艺,被称之为“花釉”或“唐钧”;而唐时南方,已有湖南长沙窑,四川邛县窑等,也烧出窑变釉产品,尤其是长沙窑“铜红釉”,令人眼目一新。正所谓源流脉脉,匠心独运,至北宋钧窑而集大成,成就一座千古名窑。
钧窑也是自唐创烧,本也是以青釉为基元,艺匠们在釉料中加入新的元素,特别是铜红,再经高温窑变,突破单色青釉的藩篱,以瑰美变幻的色彩,煌煌问世。这中间,赖有多少代艺匠们的艰辛探求,又赖有多少“五行造化”的奥秘参悟?古来瓷工,真乃巧夺天工矣。
河南禹县钧台窑窑址于1974 年发掘。窑址总面积达38 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叹为观止。钧窑在北宋徽宗朝,为宫廷所垄断,按宫廷指定而生产,现今可知的产品多是宫廷园林、文房器件,也有餐用器件,但较少。钧窑瓷胎质坚硬,胎体厚重,器型大方而规整,颇具皇家气派,不准民间流通。故而,作为垄断产品北宋“官钧”,诞生即已尊贵,当时即已奇货可居,况乎后世?正所谓“家有万贯,不及钧瓷一片”。
北宋钧窑,北宋汝瓷,甚而包括北宋官窑,命运仿佛相似:都是在北宋末年,被金兵的马蹄踏碎。三支宏亮的交响曲,在高亢激越中,戛然而止。北宋开朝崇文扬艺到达辉煌,瓷艺瓷业巍峨高巅,一朝“国破窑亡”,千古空余憾痛。
但钧窑与汝瓷且又不同:汝瓷之“衣缽”经南宋官窑传承,与浙江龙泉窑系,景德镇青白釉窑系,仍守青瓷一脉;而钧窑高温窑变,却在北地金朝蔓延开来,波及众多窑口,加上北宋“官钧”技艺垄断被打破,金朝钧瓷道也是一派繁华。
与南宋几乎同步的“金钧”,尤其是早期,所遗技艺、原料、工匠等,犹可掌握;而钧瓷丰富多彩的釉面,无论新贵或遗民,皆可青睐;于是,禹州钧窑众多窑口、临汝原青瓷众多窑口,新安北冶窑石寺窑,以及扒村窑等等,烧制钧瓷蔚然成风。世有钧窑瓷系,“金钧”功不可没。
迷离变幻、悦目赏心的钧瓷,从此延绵了千年。
高鼎有诗感云:当年钧釉惊窑变,烈火“五行”七彩身。今夜南窑迷梦里,邀来一片舞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