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瓷博会10年(一)
10年,在我们人生的长度里,它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但是,在岁月的长河里,10年却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不经意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已经10岁了。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短短的10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瓷博会)已成长为我国重要的博览会之一。在2012中国会展产业论坛上,瓷博会获得会展同行一致认可,被全国会展评选活动办公室评为年度中国十大品牌专业展会。
一年一度的瓷博会,已成为景德镇乃至世界陶瓷业界的盛会。围绕“博览世界精品陶瓷,弘扬千年瓷都文明”这一主题,瓷博会为传播中国陶瓷文化、展示世界陶瓷产品以及开展世界陶瓷技艺交流等方面,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毋庸置疑的是,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对景德镇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管瓷博会工作的景德镇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康明就坦承,“办瓷博会,让景德镇尝到了甜头”。 回顾过往,瓷博会一路走来的成长值得铭记,展望未来,瓷博会更让我们充满期待。
起点
一千多年以前,景德镇就因瓷而名,享誉整个世界,也因瓷而缘,富足了这方土地的百姓。“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正是景德镇辉煌历史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我们这一代人,如何把先辈用聪明才智和血汗创下的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做到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代?景德镇的人们,一直在思考。
一
景德镇在提出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之前,每年都会举办一届国际陶瓷节。但是,随着陶瓷产业发展格局的转变和景德镇日新月异的发展,单一的庆典型陶瓷节日已经无法真正体现会展经济的效应,2004年,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举办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设想。
关于景德镇举办瓷博会的背景,早在2007年,时任景德镇市政府副秘书长、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余乐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从四个方面进行过详细的阐述。
首先,2004年,适逢景德镇千年华诞,为了隆重纪念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跨越,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办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设想,力争以国际性的展会为平台,凝聚人才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促进世界陶瓷行业的交流和学习,加快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并结合国家科技部和江西省共建的国家陶瓷科技城,全面打造景德镇的“陶瓷贸易、陶瓷研发、陶瓷教育、陶瓷交流”四个基地;其次,世界陶瓷产业发展格局正发生变化和转移:发达国家陶瓷产业重心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正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些附加值高、低能耗、市场前景广的陶瓷企业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在这种机遇面前,景德镇正需要瓷博会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展示和交流平台,通过学习,为我所用,通过引资,促我发展。当时,景德镇由过去12大国营陶瓷厂发展到规模以上的陶瓷企业达77家,产品系列和产业规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朝着构建大陶瓷生产格局的方向迈进。第三,在陶瓷销售方式上,景德镇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混乱无序和非法组织的各种国内外陶瓷展销的陶瓷销售方式,损害了国格,败坏了景瓷声誉,扰乱价格市场,要杜绝和规范这种销售方式,就必须有一个国际性、规范化的平台。举办瓷博会,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构建大陶瓷市场,把国内外的陶瓷采购商请到家门口来,与生产厂家、个体厂商面对面接洽贸易,把景德镇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从而使得过去各自为阵的销售方式向有序接轨,接纳订单转变;由混乱无序和非法组织的展销方式的销售向规范、流行的展会贸易转变。第四,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通过全市人民的努力,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何让全国、全世界客商和旅游人士认识景德镇的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新成就,感受景德镇人民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新形象、新风貌?无疑,瓷博会就是最好的媒介。景德镇就是要通过展会效应,吸引大批的国内外客商和旅游者,既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又可通过瓷博会期间举办的配套交流活动,挖掘景德镇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四个成熟的条件,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瓷博会由此应运而生!
二
说起会展经济的推动力,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比例:1:10,这个比例就是会展经济的产业带动系数。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会展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这将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催化作用。因此,进入新世纪以来,会展业以一种“无烟工业、朝阳产业”而赢得世界推崇,原因就是这种全新业态对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推动力是无法估量的。正基于此,会展经济备受各级政府的重视。
余乐明说,举办瓷博会的意义,就是要利用展会的资源整合效应,进一步扩大景德镇的知名度,做大做强陶瓷产业。通过瓷博会的举办,我们基本上要达到四个目的:首先,从大的意义上说,通过瓷博会的交流和促进,推动世界陶瓷的发展,同时借举办瓷博会的机遇,进一步弘扬景德镇浓厚的陶瓷历史文化,传承景德镇千年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陶瓷文化,取长补短,互为推进。其次,通过瓷博会高技术陶瓷的展示,高层次论坛的举办,瓷博会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极大地促进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并通过这一国家级平台,吸引世界各地陶瓷商前来投资兴业。第三,瓷博会期间,世界各地的宾客云集景德镇,凝聚了人气,促进了瓷都旅游产业的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仅2004年首届瓷博会,带动的旅游人数就达到了14万。第四,通过搭建交易平台,推动陶瓷的成交销售,从而把景德镇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的陶瓷销售集散中心,以此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振兴。
2004年8月6日,由国务院授权商务部复函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景德镇举办我国首届“瓷博会”。这份发自北京的复函说,为推动江西等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陶瓷业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景德镇陶瓷产品出口,同意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于2004年10月在景德镇联合举办“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及陶瓷精品展示、展销和交易活动。
据悉,由国务院授权商务部批准在一个产瓷区举办国际性的陶瓷博览会,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瓷都景德镇的重视和关怀。
成长
一
记者从相关资料获悉,首届瓷博会主展馆有1.3万平方米,集中陈列了世界各国和国内产瓷区的250多家陶瓷精品。英国、荷兰、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纷纷把本国最好的陶瓷带到了景德镇,其中不乏英国威基伍德瓷、日本京瓷等世界顶尖级陶瓷品牌。此外,山东淄博、河北唐山、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湖南醴陵、江西黎川以及上海、苏州、开封、杭州等地也携瓷参展。
10年走来, 用“今非昔比”来形容瓷博会一点也不夸张。在瓷博会执委办,一位曾经伴随瓷博会成长的工作人员说,瓷博会刚开始举办那几年,我们都是主动到各个产瓷区邀请企业来参展,有的时候还需要动用官方层面来邀请,现在不同了,各地企业都是积极主动自己要求来参展,每年的6月份,瓷博会展位基本就售罄了,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越来越火爆的招商形势,说明瓷博会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最重要的是,通过瓷博会这个平台,陶瓷人有了新的收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外的瓷器,都在往高端发展,不仅注重设计和创新,也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反观我们的瓷器,由于市场不景气,大家都往低档走,仿冒成风,拼价格、拼消耗,设计观念陈旧,制作手段落后,这种倾向不改变,离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2004年的一份《江西日报》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篇消息: 10月12日,来自国内外的320余位客商参加了景德镇首届陶瓷博览会经贸洽谈会,9个招商引资项目和5个贸易合同成功签约。景德镇首届瓷博会经贸洽谈会的客商主要来自日、韩和欧洲、北美等国,他们对该市重点推介的经贸合作项目表示出浓厚的合作意向。瓷博会上已签订的招商引资项目有6个为外资项目,累计总投资额为8750万美元。此外,还有3个为内联项目,总额为1.7亿元。外贸合同涉及陶瓷和机电产品,累计总投资额为2600万美元。
二
谈及瓷博会已经走过的9年的成长经历,用数据说话应该更有说服力。
我们先来看一份瓷博会走完第一个5年时交出的成绩单:每年在我国举办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展览中,陶瓷类展会也不在少数,景德镇瓷博会虽然是一个新生的展会,但经过五年的完善和发展,已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地位和影响都在日益显现。
特色一:办会层次高。作为位于中部内陆城市举办的专业博览会,国家商务部联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和江西省政府作为主办单位,参与到瓷博会当中来,并作为重点展会进行推介,这在国内同类专业博览会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为把瓷博会打造成高科技陶瓷研发成果交流、发布和孵化的主平台,国家科技部联合江西省人民政府每年共同主办了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国家部委对传统陶瓷产业保护和传承的重视。正是基于高层面的推动,使得瓷博会显示出招商招展渠道广、办会模式立意高、参会客商实力强、展会实际成效好的强劲发展势头,缩短了一个专业展会从起步到发展的阶段,客观上有效地抓住了时机,吻合了振兴陶瓷产业的机遇,发挥了针对引导、良性促进的作用。
特色二:国际参与度最广。瓷博会举办5年来,共吸引了来自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国际知名陶瓷展企业参展,涵盖了世界各主要产瓷区国家,英国的威基伍德、丹麦的哥本哈根皇家陶瓷、法国的柏图、日本的京瓷和九谷烧等世界知名陶瓷企业每年都携带最新、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亮相瓷博会。与此同时,瓷博会举办期间,举办了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当代国际陶艺展、中外陶瓷技艺交流等国际性的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陶艺家、专家学者、采购商近万名嘉宾到会参观、研讨和交流,体现了国际参与性广、层面高、专业化强的特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瓷博会以来,我们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的当代国际陶艺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37个国家的230多位陶艺家参加,在国际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并越来越受到国际陶艺界的关注。
特色三:系列产品全。景德镇瓷博会的展出产品与国内同类陶瓷博览会相比,展出内容涵盖了陶瓷相关产业的各个领域,包括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建筑瓷、高科技陶瓷、陶瓷机械、陶瓷原料等,极大地彰显了其专业化的品牌效应。
特色四:客商多、成效好。作为国际博览会,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就是贸易成交,这四个字贯穿展会的始终,维系着展会的持续发展。回顾瓷博会举办五年来,其品牌越来越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贸易成交也一年比一年高。据统计,瓷博会共吸引了来自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共计2427家参展企业、3000多家采购公司共20000多位中外嘉宾与会,旅游、观光人员达到91万人次;贸易总额35亿元。瓷博会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陶瓷盛会、国际交易平台,促进了世界陶瓷在商贸、文化、技艺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三
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瓷博会,前来展示和贸易的各层面参展商、采购商和旅游观光人士突破50万人次,累计实现内外贸订货21.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贸订货额1.83亿美元,内贸订货额9.61亿元人民币,现场交易额4380万元人民币;经贸洽谈会合同引进内外资88.6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资83.1亿元人民币,外资8900万美元,实现了预期目标。
我们透过一组组数据,可以看到,瓷博会举办9年以来,正在稳步地成长。
201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无论在展示贸易、文化交流,还是宣传造势、配套活动,都取得了比往届更好、更高、更新的成效。其国际性、专业化、品牌化的陶瓷精品展示、陶瓷贸易投资、陶瓷文化交流平台日益凸显。
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瓷博会,参展企业达到了712家,国内展商涵盖了国内各大产瓷区、十大名窑的品牌企业和代表性企业;境外则有来自荷兰、法国、比利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墨西哥、土耳其、韩国、匈牙利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32家品牌陶瓷企业到会参展。高技术陶瓷展吸引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清华大学等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技术陶瓷企业参展。是历届瓷博会最为丰富、档次较高、品牌最全的一次陶瓷大展示,集中体现了国际当代陶瓷最高水准,体现了国内外品牌全面性、高技术陶瓷产品和成果前沿性、陶瓷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2012年瓷博会共规划标准展位1759个,较上年增加3.5%,分主馆特装展区、户外标准展区和大学生创意陶瓷展蓬三大区域。同时,为兼顾陶瓷专业展会特色和便于客商展销,根据参展品类划分为国内精品陶瓷、国际综合陶瓷、高技术陶瓷、当代国际陶艺、茶具茶艺、大学创意陶瓷等展区。
一个展会成功的举办,采购商的质量,无疑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为吸引和邀请更多专业的采购商参会,2012年瓷博会的组织者通过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部委渠道和资源的支持,重点邀请了有实力购买意向强的买家和国内外采购商贸团组。同时,通过资源链接,上海、义乌共组织了500多名专业的境外专业代理商到会洽谈贸易。据会后统计,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到会的专业采购客商达到4500余名,另有湖北、浙江、安徽、上海等周边省市主动到会采购的客商达到10余万人次,规模和专业性明显优于往届。
2012年瓷博会期间,外贸订货额15192万美元,同比增长15.16%;内贸订货额9015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3%;现场交易额(含拍卖会成交额)438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7%,交易呈现火爆局面。作为东道主,景德镇充分利用瓷博会信息流、人才流和资金流汇聚的良好契机,瓷博会期间举办的经贸洽谈会合同引进内外资88.6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资83.1亿元人民币,外资8900万美元,创历届最好水平。
旺盛的人流、来宾层次和国际参与度高,体现了展会的沟通、交流、合作、共赢发展影响力,更蕴含着无限的商机。与往届相比,2012年瓷博会人气明显更旺,5天展会期间,每天进馆参观的观众保持在9万人次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50万人次的客商和旅游观光人士到会观摩、展示、采购与交流。
瓷博会配套活动不仅是地方文化的一次大展示,更是文化与会展互为促进与发展的良好契机。围绕搭建信息发布、文化交流和产业推动的综合平台,2012瓷博会策划了五大类三十余项配套活动,无论是活动内容安排,还是会务组织策划,都比往届有较大提升。一是专题研讨信息共享,拓展内涵。包括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大遗址保护研讨会等。二是贸易对接抓好成交,提高实效。包括经贸洽谈会、采购商和供应商供需对接会、第五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等;三是系列评比弘扬特色,提升影响。包括陶瓷艺术百花奖评选、大学生陶瓷创意设计大赛、第三届中国景德镇礼品陶瓷设计大赛、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瓷博神韵”系列评奖等评比活动;四是特色展览突出主题,体现特色。包括大学生创意陶瓷展、当代新锐陶艺作品展、“福州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珠山御窑厂出土明代成化官窑瓷器展。五是文化交流挖掘底蕴,促进交流。包括中非陶瓷文化交流、陶瓷圣火传递暨三圣公祭、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瓷技艺展示等。
据悉,多年来,利用瓷博会搭建的大平台,景德镇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97个,引进内资376.1亿元,引进外资9.7亿美元,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转型升级。
毋庸置疑的是,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对景德镇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瓷博会的成长,不仅仅依靠的是景德镇金字招牌所积聚的品牌效应,更为重要的是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瓷博人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为了瓷博会成长,从每年的8月份到10月份,作为瓷博会主要承办机构的瓷博会执委办是最繁忙的部门,10年来,这里的工作人员没有休息过一个国庆长假,这段时间里,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他们的工作状态一点也不为过。
影响
一
瓷博会的举办,可以使世界宾客认识景德镇的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新成就,感受景德镇展现出来的新形象、新风貌。同时,也可以增强这个城市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带来兴奋点,推动各个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海内外众多艺术家纷纷驻足景德镇,这与瓷博会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宣传推广作用,不无关系。
以王振在中国工艺美术界的影响力,能与他近距离地聊聊关于陶瓷的话题,这对于很多陶瓷艺术家来说,那绝对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作为连续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委,王振的绘画作品,曾多次被集结出版,而他的陶瓷艺术作品,也曾经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王振,这位曾经喜欢在宣纸上用笔墨挥洒自己豪情的著名画家,如今,却被陶瓷这个艺术载体给深深吸引住了。近几年来,王振的身影,时常会出现在景德镇的各个窑口。王振会有这样的变化,正是缘于2011年他受邀到景德镇来参加瓷博会的一段际遇。2011年瓷博会结束后,王振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卢窑的艺术总监卢国良,并且,在卢窑创作了几件陶瓷作品。让他惊喜的是,在这几件作品中,有一件釉里红作品,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让他对窑变这种陶瓷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充满了期待。而这次的尝试,也让王振对陶瓷产生了更深的眷恋。
同样是在2011年10月,央视四套导演刘畅在景德镇参加瓷博会节目录制期间,造访了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周秀丽的艺术工作室。在刘畅的眼中,周秀丽以鱼儿为主题的水墨彩作品,虚与实结合恰到好处,给欣赏者带来极高的美的享受。
对于周秀丽在陶瓷上能表现出水墨画的韵味,刘畅充满了好奇。她极力想去尝试这一神奇的技法,可是却始终不得要领,心中对周秀丽愈加的佩服,对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也是更加的景仰。
郭爱和,陶瓷艺术大师,“三彩艺”——三彩釉画创始人,他将传统的“唐三彩”艺术发展成为“三彩艺”文化,创作的作品荣获多项国际国内大奖。郭爱和所设计的“三彩艺”陶瓷壁画,早在1990年就被国务院外交部指定为“国务礼品”,当时,曾引起国内外陶瓷界的震惊。
2012年的瓷博会,已是郭爱和第三次来到景德镇参加这一陶瓷界的盛会,在他的眼中,景德镇人民热情好客,景德镇的城市建设也变得更加美丽。
在郭爱和的感受里,参加瓷博会的人一届比一届更多了,参展商的层次也变得更高。他希望景德镇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对外招商力度,让更多的人和全世界的企业、陶瓷艺术家来到美丽的景德镇;希望瓷博会能成为真正引领中国陶瓷国际化的盛会。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新华真正动手烧制婺州窑是在1999年前后。陈新华说,当时自己收藏了一些古婺州窑陶瓷工艺品,他对这些藏品的造型、釉料配方和工艺等进行研究,并不断进行样品试制。2004年初,陈新华从老师徐朝兴那里听说景德镇将举办首届国际陶瓷博览会,于是赶制并挑选了53件作品,于当年10月送到景德镇参加博览会。在博览会上,他的作品得到了专家的赞许,著名陶瓷美术家张学文为他题写了“婺窑新生,后继有人”8个大字,这给了陈新华很大的激励,也坚定了他将婺州窑发扬光大的决心。10年,弹指一挥间,可就是这短短的10年,在陈新华等人的极力推动下,原本默默无闻的婺州窑,已然成为了金华市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二
“陶瓷包装的发展瓷博会功不可没”。说这句话的人是赵水涛,他是景德镇陶瓷包装的领军人物。众所周知,瓷博会为景德镇的陶瓷行业、城市文化、形象宣传都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赵水涛看来,瓷博会对陶瓷包装改进的作用也同样巨大。
2004年,恰逢景德镇置镇千年,这一年,第一届瓷博会在景德镇隆重开幕。在那年的瓷博会上,作为唯一一家参展的陶瓷包装企业,景德镇春涛包装有限公司的亮相让人眼前一亮。而在2012年瓷博会上,参展的陶瓷包装企业已达数家。这很好地反映了近些年景德镇陶瓷包装行业飞速发展的势头。如今,景德镇的包装企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于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发展,陶瓷包装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作为包装行业的“独苗”参加第一届瓷博会至今,赵水涛经历了陶瓷包装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感受到了瓷博会所带来的陶瓷与包装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告诉记者,对于陶瓷包装行业而言,瓷博会是一个难得的平台,既可以展示自己,又能接触外来瓷商新的诉求和变化。
赵水涛说,每次瓷博会,都会聚焦全世界陶瓷行业的目光,吸引全世界优秀的陶瓷行业参展。他们不仅带来了陶瓷新的工艺技术和新的艺术理念,同样也带来了新的包装观念。赵水涛告诉记者,每届瓷博会,都是交流、提高和促进的过程,既可以将自己公司的产品展示在全世界面前,去接受大家的评价,还能看到并接受世界陶瓷包装行业最新的趋势,新的包装材料、新的包装理念。瓷博会既是陶瓷的盛会,同样也是陶瓷包装行业的盛会。
三
多年来,作为一年一度的盛会,瓷博会对于景德镇人的影响,决不仅仅限于陶瓷领域。
“陶瓷博览会召开,四海嘉宾远道来。精美陶瓷传世界,高超艺术涌人才。珠山八友垂青史,窑火千年冶白胎。引得游人心已醉,年年盛况上平台。”这首七律,是市民张金根在参观了瓷博会的现场后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身为一名退休老人,张金根每年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瓷博会中来。
数年前,乡村教师洪东亮创作的《瓷都三字经》曾经在景德镇轰动一时,在这篇三字经的“崛起篇”中,洪东亮这样写到:新中国,百废兴,陶瓷业,焕新生。日用瓷,工艺精;艺术瓷,享盛名。建筑瓷,发展快;工业瓷,兴未艾。门类全,分工细,产学研,创高新。兴教育,建陶校,育桃李,满天下。重科研,立陶所,汇精英,结硕果。畅交流,搭平台,瓷博会,呈异彩。窑火旺,瓷乐响,舞翩跹,颂华章。筑机场,通高速,昔码头,今坦途。建重镇,兴旅游,创特色,新瓷都。
身为瓷都的主人,景德镇人每年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瓷博会中来。
赛宝坦社区和广场社区地处闹市中心,外地游客来景后喜欢光顾的金昌利广场和国贸广场就位于这两个社区的辖区内。为了体现作为东道主的热情,在每年的瓷博会举办期间,赛宝坦社区和广场社区都会分别在游人如织的金昌利广场和国贸广场的入口处摆上了免费茶水供应摊点,为每一位游客准备了热茶以供饮用。
正如赛宝坦社区居委会负责人所说:“瓷博会召开是全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居委会为瓷博会的召开出不了什么大力。我们在这里为来宾们备上一杯热茶,主要是想让来宾们感受一下瓷都人的热情。”
小小一杯热茶,让前来参加瓷博会的中外来宾感受到我们瓷都人不一样的精神风貌。而社区居民一句并不地道的英语问候,同样也会让外来宾朋心生好感。
“瓷博会是一场盛会,我们每位市民都应该以主人的姿态来迎接瓷博会的到来。瓷博会开幕后,一定会有很多国际友人光临我市,居民们学几句简单的英语,到时说不定可以用得上。”说这句话的,同样是一位普通的社区主任,每年瓷博会举办前,组织辖区居民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是她认为自己为瓷博会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
声音
一
每年的瓷博会,都会吸引众多重量级嘉宾莅临景德镇,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方李莉,就是瓷博会的常客。
对于瓷博会,方李莉有她自己的见解。方李莉认为,景德镇作为有着深厚文化历史的千年瓷都,文化不仅仅是搭台,还应该唱戏,在这样的时代,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正因为如此,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才显得尤其有意义,一方面其扩大了景德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让景德镇再次成为世界陶瓷业发展的中心,成为陶瓷界里的龙头老大。当然这不是以生产模式和所取得的利润来说的,而是这种影响力是谁也无法做到和取代的,因为在这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仅仅因为一种陶瓷业的生产而兴盛了一千多年,也没有任何一座城市的陶瓷产品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无论是在欧洲、在美国、在中东、在日本、在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一些重要博物馆中,我们都能看到从宋元到明清时期的出口瓷。而由这样的一座城市所举办的瓷博会自然是有吸引力的,而且通过交流,不仅促进了景德镇当地陶瓷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建立了更加广泛的市场,同时也增进了世界不同产瓷区陶瓷生产的相互促进和了解。这样的结果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是巨大的,所带来的文化影响也是深远的。
方李莉说,瓷博会她虽然没有每年参加,但2012年的瓷博会却给她带来了愉快的感受。她看到了开幕时的宏大场面,也见到了许多新老朋友,每天几乎都是在接待朋友的繁忙中度过的。景德镇这座城市也一样,吸引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陶艺家、陶瓷厂家、陶瓷爱好者,因为景德镇,大家几乎每年都见面,而且这样的圈子越来越大。当然,景德镇的发展和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以前从北京到景德镇,一个星期只有一趟航班,还坐不满,而现在是每天一趟,在陶瓷博览会期间还买不到票。在10年前,景德镇只有很少的一两座宾馆,但现在多到了无法数清楚的地步,这不能不说通过瓷博会,景德镇知名度的提高所带来的效应。
在方李莉看来,现在瓷博会上的学术活动越来越丰富,2012年瓷博会,她也参加了中日韩国际陶艺邀请展暨论坛的研讨会,觉得这很好。不同国家的陶艺家们坐在一起介绍自己国家的陶艺发展情况,同时也关心未来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还对景德镇这座城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同时也相互认识增进了友谊。当然,还有一些当地的民俗活动,以及各种展览会、讨论会在这里的召开都非常好,这说明景德镇很有号召力,也说明景德镇瓷博会组委会的工作很有开拓性。
二
作为一名著名的陶瓷策展人,同时,又是瓷博会执委会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王志刚从2007年就开始参与到瓷博会中来。这几年来,他参与策划的镇窑复烧、陶瓷吉尼斯世界之最和御窑陶瓷国际研讨会等活动,都是当届瓷博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王志刚说,成功举办瓷博会,对景德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每年一届的瓷博会,已成为陶瓷行业的一个符号。瓷博会,已成为陶瓷产业趋势发布和未来发展方向预告的一个最佳平台。通过瓷博会这个平台,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门类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以纳米陶瓷为例,多年以前,景德镇很多陶瓷界业人士,可能听都没听过纳米陶瓷这个概念。后来,日本京瓷带着他们的纳米陶瓷产品,参加了在景德镇的瓷博会,一时间,纳米陶瓷,成为陶瓷产业的新宠。通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纳米陶瓷已在景德镇落地生根,在最近几届的瓷博会上,我们就看到了景德镇本土陶瓷企业生产的纳米陶瓷产品。这些高科技陶瓷产品的诞生,对丰富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集群,有很大的意义。
再比如景德镇传统的手工制瓷。相比于大规模的日用陶瓷生产,具有更高产业附加值的纯手工制瓷,应该是景德镇陶瓷发展最大的优势。茶具,是景德镇生产的陶瓷产品中最常见的物件之一,但是,茶具的生产,原来在景德镇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这几年,瓷博会的主办方有意在这方面加以引导,在瓷博会的展馆内,专设了茶具专区,为景德镇的茶具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宣传和展示平台。通过数年的发展,景德镇现在已经涌现出了像玉柏、古镇这样颇具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茶具品牌。自古以来,景德镇的制瓷业采取的是蚁群式的发展方式,这是传统手工业的特质,这对小众的差异化的茶具生产,很合适。
三
瓷博会持续多年的举办,对本土企业的成长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以前外来企业不论从产品到形象到展示方式都高于本土企业,这些年瓷博会办下来,本土企业很好地利用了瓷博会这个平台,向外来企业学习,可以说,本土企业与外地企业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少,我们期待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能够赶上国内国际一流水平。
景德镇中润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新说,今天的景德镇和今天的中国一样,从近代来看可能是最富裕的十年,但放长远来看,在宋元明清,不止是国内,甚至是西方贵族阶层都以拥有一件景德镇瓷器为荣,我们还远没有达到当时的高度。因此,瓷博会对于景德镇社会经济的推动,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也要戒骄戒躁,思考其背后大环境的影响,反思自己离历史的高度还有多远。瓷博会是一个窗口,是景德镇对外推介自己的高端平台,规模和观展人数的扩大,将更有利于我们推广自己。全国有很多陶瓷博览会,正像曾经有很多地方自诩“瓷都”一样,但人们心中自有一杆秤,这些年来,景德镇依旧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瓷都”,原因无他,景德镇千年的陶瓷精品文化才是关键。因此,瓷博会无需抓太多点,只要紧紧抓住“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文章足矣。
展望
一
2013年瓷博会的脚步已渐行渐近,这次,又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期待?
自2004年首次举办以来,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经过9年的发展,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了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参会人数和企业的不断的增多,瓷博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原先的老场馆——中国陶瓷博物馆各项设施和配套已无法满足展会需求。2013瓷博会将移师新的展馆,不仅展馆面积扩大,展馆的规划布局也将呈现出新的亮点。
据瓷博会执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瓷博会展馆可用展览面积28600平方米,较去年增加3500平方米。在展馆布局上,瓷博会将根据“突出亮点、彰显特色、便于采购”的原则,重点将经贸类产品展示贸易和文化类主题展览区分,主要分为七大展区,分别为:国内各大产瓷区、精品陶瓷展区、国际陶瓷展区、高技术陶瓷展区、十大名窑展区、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获奖作品展区和综合展区,展品涵盖了艺术陶瓷、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以及陶瓷机械、陶瓷包装、字画、笔墨纸砚、传统工艺品等延伸产品。
在展示贸易之外,瓷博会期间的各项配套活动都已经形成了由文化部、科技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助推瓷博会朝着权威性高、国际影响大、广泛参与的目标迈进。
两年一届的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展已经升级为由文化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部省的高层次推动和全方位打造下,我们将竭力把该大赛办成我国最具权威、最高层次、最具影响的国际性展示评奖活动,通过不断打造,高岭大赛一定能办成陶瓷类的“奥斯卡”。国家科技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已经成为了高技术陶瓷领域的焦点。随着不断打造,其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提高,更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支持景德镇高技术陶瓷产业发展,提升我市高技术陶瓷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另悉,由市人民政府、江西日报社、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行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景瀚杯“首届旅游陶瓷创意设计大赛”早已全面启动。据了解,此次大赛的主题为“中国梦为china而设计”,主要以景德镇千年制瓷工艺体现创意城市色彩,要求参赛者以中国梦为基本元素和载体设计作品,并在作品中融入特有的旅游文化元素。创作者也可从日用陶瓷艺术化、陈设艺术瓷日用化的角度,设计生活陶瓷用品。
除了上述各项活动,“第五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2013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等一项项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据执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成功举办了9届瓷博会,其国际性、专业化、品牌化的陶瓷精品展示、陶瓷贸易投资、陶瓷文化交流平台日益凸显。9年来,瓷博会共吸引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旅游观光人员达300万人次,并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陶瓷企业落户我市。瓷博会巨大的“吸金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9月初的一个上午,华阳国际陶瓷大市场二楼的一间商铺内,青年陶瓷艺术家陶然正在潜心创作,为即将到来的2013年瓷博会准备参展作品。记者在他的工作室内,见到一套梅花陶瓷四联屏,这套四联屏有别于我们平时所见的平铺方式,采用红木做框,可旋转的方式,让4幅组合在一起的作品得到了立体的展示,获得了更好的观赏效果。
1974年出生的陶然,家乡远在辽宁,但是,热爱陶瓷艺术的他,在景德镇已经度过了20个春秋。陶然的父亲精通文墨,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迷上了书法和绘画。上个世纪90年代初,陶然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设计系,成为著名陶瓷艺术家陆如、张学文、程曲流和夏忠勇等人的学生。极佳的绘画天赋,使陶然在大学期间受到了老师极大的关注,大学尚未毕业,他就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几位同学一起联合举为了毕业作品汇报展,这在当时的陶瓷职大一时传为美谈。
大学毕业后,陶然选择留在景德镇,继续追梦自己喜爱的陶瓷艺术。多年的努力,陶然在艺术道路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通过瓷博会这个平台,陶然也结识了很多艺术上的知音。
2004年,景德镇举办首届瓷博会时陶然就参与其中,之后,只要时间许可,他一定会尽力争取参加瓷博会。在陶然的心中,瓷博会是个展示自己陶瓷艺术的一个绝佳平台。
陶然告诉记者,2011年瓷博会期间,自己的收获很大。他选送参展的作品,被收藏爱好者一一收藏,而且,他还与一些收藏爱好者成为了朋友。陶然的艺术创作以工笔见长,且装饰性较强,在陶瓷绘画中,他十分注重绘画的用色、章法和格调,因此,在2012年瓷博会上,陶然的作品再次受到了关注。因为喜欢陶然的陶瓷艺术,一家大型国企的负责人在瓷博会结束后,仍多次造访他的工作室。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3瓷博会,陶然依然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