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 日至10月27 日,2012 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来自14 个国家和地区的144 位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文物保护领域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研究方向进行了交流研讨,其中涉及了近年来在古陶瓷科学技术、工艺、原料、测试方法、窑炉、考古、仿制、保护与修复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会上,来自景德镇陶瓷学院古陶瓷研究所的专家和科研人员也进行了大会报告,将该所近年来的科技研究成果向与会同行作了展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器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一个瓷器的发明国,中国的古陶瓷无论是在科技内涵,还是在人文价值方面的成就都是举世瞩目的。这些丰富、独有和珍贵的先人遗存,既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国从上世纪20 年代开始,铺开了古陶瓷研究的新篇章,随后的几十年,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人文、科技、艺术等角度对我国古陶瓷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和融合,作为一门集陶瓷材料和工艺学、考古学、核分析技术为一体,与历史学、陶瓷艺术密切相关的学科方向,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2007 年8月,景德镇陶瓷学院古陶瓷研究所正式成立,主要从事古陶瓷的物理化学基础与科技发展史、古陶瓷科技鉴定、古陶瓷工艺再现以及古为今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研究所设有陶瓷工艺实验室、古陶瓷科技鉴定实验室以及古陶瓷工艺再现基地,实验室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超大样品室能量色散X 荧光能谱仪和其他古陶瓷研究的常规检测分析设备。此外,古陶瓷工艺再现基地还模拟古代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配制了相应的原料处理、成型直至烧成等一整套工艺制作设施和设备。目前研究所拥有20 余名科研人员,还聘请了来自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复旦大学等在该研究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为该所的客座教授和顾问。迄今为止已与国内外许多古陶瓷研究机构,如美国Smithsonian 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大学以及国内各省级考古研究所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古陶瓷研究所目前主要研究的基础专题包括西汉南越王宫出土巨型釉砖的综合研究,中国陶器起源及其工艺特点研究,瓷器的界定标准及工艺特征探析,中国官窑文化遗产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中国越窑青瓷和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的科技研究等,为重新审视、探讨我国瓷器的发明时间打下了基础,同时还设立了景德镇历代官窑青花瓷组成的时序模型和越窑青瓷体系的断源判别函数。
在应用研究方面,古陶瓷研究所一直致力于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研究。重点针对我国优秀传统制瓷技艺,以及陶瓷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研究,并在保护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发展式传承,其中对传统彩绘瓷的保护研究已取得了重要突破,在.原生态.传承原有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实现了由传统的.有铅、有毒.向.无铅、绿色、环保化.的重要转变;针对古陶瓷无损科技鉴定,研究所负责人及其他工作人员已做了大量原创性工作,包括胎釉系列标准样品的研制、古陶瓷综合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数据处理方法的建立等,保证了古陶瓷无损科技鉴定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其中古陶瓷综合信息数据库收集了大量不同类型、年代和产地的古陶瓷标本、国内外各陶瓷产区的各类原料样本的全元素组成、器型结构的数字化信息和各种物理性能在内的综合信息,现已录入有效数据信息达5000 余个,主要分为古陶瓷标本基本信息子系统、古陶瓷标本理化性能子系统和古陶瓷与传统陶瓷原料信息子系统。另外,研究所以我国古代优秀名瓷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龙泉.冰裂纹.青瓷、南宋官窑青瓷、建窑兔毫盏、景德镇官窑颜色釉瓷、吉州窑.天目.瓷等品种,均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传统技艺的.古为今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上图为2012 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现场。下图为我市古陶瓷研究所鉴定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鉴定古陶瓷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