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有时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大师的作品仿佛对普通人而言有些遥不可及,其实陶瓷又离我们最近,日常生活中的碗盘就少不了它的踪影,而纪念瓷恰恰处于二者中间,虽然日常生活不见得每天都能接触到,但设计精美的纪念瓷往往能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比如,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的礼品瓷—— —一辆经典的伦敦巴士瓷罐,就成了不少人搜索的对象,而本刊这次就特别采访了一位做婚礼瓷的年轻人杨向红,这位1983年出生的邯郸小伙,目前还是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专业的在校研究生,让我们来听听他做婚礼瓷这些年的故事。
《瓷器》:你现在还是学生对吗?是怎么会想到要做婚礼瓷的呢?杨向红(以下简称“杨”):3年前我快要毕业了,就租下了目前在雕塑瓷厂里的这个150平方米的工作室,一开始是和朋友一起租的,还根本没想好要做什么呢,结果朋友走了,我一个人又要写论文,又是考研,又有毕业的事,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好好去想去做,直到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才开始认真地想要设计一个礼品瓷。
最开始做的东西也是很不成熟的,同样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那时候2008年奥运刚结束,当时很流行“福娃”的纪念瓷,也开始有人设计出一系列卡通版的京剧人物,有小生、花旦等,很受欢迎,受到它的启发,我创作了后来“才子佳人”系列的第一个雏形,之后经过不断地改进设计,又做了一系列的卡通形象,有年轻的,也有老的,同样也有男有女。
《瓷器》:也就是说最初并没有想做一个婚礼瓷,是在机缘巧合下进入这个领域的是吗?杨:是的,当我把那些做好的瓷器放到一起的时候,有一个小生和一个花旦的形象被随机地摆放在一起,当时我一看,觉得特别合适做成结婚用瓷,然后就把他们配成了一对,取名为“才子佳人”。从这对最初的开始,又有了很多系列,也进行了一些改动,但大致的风格一直保持了下来。
《瓷器》:进入这个领域后,感觉市场如何?杨:最初在这边租工作室,就是因为乐天陶社在这里,有很旺的人气,拿过去卖也非常方便。当然,乐天是一个窗口,在这边能认识一批客户,有了固定的客户以后,他们会直接来下订单,主要是开精品店一类的店家,有景德镇的也有外地的,目前已经批量化生产了,销量还不错,算是比较让我满意。
《瓷器》:其实婚礼瓷这类纪念瓷很早就有,一般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有印上照片的杯子、盘子等,你怎样保证自己的婚礼瓷的个性,你有哪些特别的巧思在里头?哪一种的最受欢迎?
杨:在这方面我做了很多创作和研发。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才子佳人”系列的脸特别可爱、俏皮,关键在每个细节上。我特别在眼睛上设计了一下,这个眼睛很像雕塑瓷厂里面一件很有名的雕塑瓷—— —刘远长大师设计的哈哈罗汉—— —的眼睛,网络上流传的Q版京剧人物的眼睛是比较水汪汪的,而我设计的这个眼睛比较有景德镇特色,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笑眯眯的哈哈罗汉。不过,哈哈罗汉是笑张着嘴露出一排牙齿,而我设计的则是露出两颗小门牙,比较卡通,比较现代一点,这样传统的跟现代的结合一下,给人感觉特别有趣,很好玩,一看见就想笑。
然后,在材质方面我也做了一些不同的尝试,我做了釉上彩的、青花的、青瓷的各种釉色的,釉上彩的是红色点缀的,一般送给新婚夫妇会挑这种,比较喜庆,我还可以帮他们写上新郎、新娘的名字,也可以把祝福语写上去,有的写在背面,有的写在底部,只要在订购前提前跟我预约好就行。
青花的比较有景德镇特色,而青瓷的比较雅致,我没有画眼睛,让人们更有想象空间,很多喜欢喝茶的人会搜集不同类型的茶具,然后在旁边放上一些个性的小摆件,青瓷的这种就特别受他们的欢迎。
除材质以外,在最初的一对以后,我又开发了7个造型,当然,他们卡通化的脸还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但动作不太一样,有两人牵手跳舞的,有背靠着背的……目前最受欢迎的还是最早做的两个系列:折扇系列和水袖系列,造型比较经典吧。
《瓷器》:这么可爱的系列作品,有没有与顾客之间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杨:应该说会买这个作品的人都是可爱的人,经常和有趣的人打交道。我记得有一次在乐天摆摊,一位虽然上了年纪但看起来很有童心的阿姨从我面前走过,她仔仔细细看了很久,也许还没下定决心要买,突然发现这个作品的名字叫“才子佳人”,她对我说:“才子佳人,嗯,这个名字起得好啊,就冲这个名字,我也要买一套。”我觉得她特别有意思,这个工作室我刚刚又签了五年的合同,我想以后还会碰到更多有趣的人。
《瓷器》:从2009年到现在,也有3年的时间了,是否也发现做婚礼瓷的一些困惑和难题,可以值得我们借鉴?杨:当然有的,做“才子佳人”很有趣,但也碰到一些困难。
一大难题是,量大了以后,比如说有人订50套,我就不能设计太多有意思的、不同的花样纹饰,因为画图案的师傅以前可能是厂里画“福、禄、寿”三星的,会填各种颜色,但你让他们画别的东西比较难,以前我设计过一个比较雅的梅花图案,但是没有国画功底的人,画出来的就很匠气,没有味道了,这个是我一直比较纠结的。
还有,作品比较受欢迎以后,怎样保护自己也是个课题。我做了这个“才子佳人”以后,还去特别申请了版权,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作品完成的时间是2009年,但登记的时间是2011年,这中间隔了两年时间,一开始我是没有想到要去申请版权的,结果有一天我到常去烤花的窑炉烤花,发现有人模仿我的作品,动作造型基本一致,但东西比我的大,并且要粗糙不少,用色也不讲究,这明显会损害到我作品的销售,而且他们抄了以后甚至都不避讳,就和我在一个地方烤花,所以我决定申请版权,好好地保护自己。
《瓷器》:不错,原创的作品被人粗糙地模仿了,这种感觉确实不好受,如果放任不管,更会助长抄袭、打击原创,这也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这个以前在景德镇常年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很多画面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申请版权有一个好的示范效应,特别提醒了我们的陶瓷创作工作者,一方面注意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也不要让“借鉴”变成了“抄袭”,让“抄袭”变成了理所当然。
你的这一系列原创作品还会有延伸吗?杨:这个系列做得可能差不多了,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想法做新的东西,当然还是会以人物为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风格,我会延续自己的风格。
不过这个属于商品类的,我的导师更希望我多做一些作品类的东西,不过我得靠这些生存,接下来我会两者兼顾,在我饿不到的情况下,可能会少花一点时间来做商品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