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瓷真正具有社会地位,自新中国始,真正大繁荣,是过去十年的事情。因此,探讨中国是否有当代陶瓷的收藏家,为时似乎过早。从西方艺术品收藏的实践来看,艺术品收藏最短的周期(从买入到卖出),也要十年,通常是二十年。可是,探讨这件事情,也的确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和西方的情况不同,而当代陶瓷的情况,更是有其特殊性。当代中国,处于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力在增强,国民收入在不断提高,人民币对西方货币又是呈现升值的态势;与此同时,人民的文化素质,在迅速提高,投资意识在不断加强。艺术品在中国,在未来的十年,将会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注意,不是价格直线上涨的未来十年!)。具体到当代陶瓷,由于历史更短,起步更晚,尽管价格飞涨,还是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收藏机会。
这一次在景德镇,就听说一位香港著名收藏家的家属,在他过世以后,将其收藏的近现代陶瓷,以上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内地的企业家。这位收藏家在世的时候,热衷于收藏,但是,当他有了一定成就以后,不是将藏品深藏不露,而是做系统的研究,并邀请专家评论,做成专著出版,在业界影响很大。这一次做了系统地转让,算是一件好事。艺术品的收藏,最讲究的就是“传乘有序”。首先,是可靠。其次,是在藏品本身被赋予的学术和人文价值。初入收藏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外表没有什么差别的作品,在著名收藏家手里出来,价格就要高许多,拍卖的价格也要高许多。可见这位企业家收购的价格,其实并不昂贵。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这不过是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而已。
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是缺少这样的收藏家。大多数购买当代陶瓷的人,都是投了一笔钱进去以后,便不再有什么动静,更不要说系统的收藏。为什么呢?他们购买的时候,先要问,哪些作品可以升值,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拍卖行,拍出一个好价钱。我见到的一个持有时间最短的,是三个月。送到拍卖行,比购买的价格上升了一倍,就很高兴了。更多的人,是买了以后,看不到行情的立即上涨(甚至是购买的时候价格就已经非常高),也没有办法在拍卖行出售,不知不觉间,成了“长期持有者”。
在景德镇,有几位真正懂行的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在十几年前,就大量收藏名家的作品,现在手上藏品的真正价值,无法估计。他们和那位香港收藏家的最大区别,是手中的民国时期名家作品少,且不精。但是,建国以后名家的作品,则大放异彩。这正说明了,艺术品的收藏是讲究时代性的。错过了某一历史时期,没有问题,只要找准了收藏的定位,持之以恒,就一定有成绩。再过十年,这些收藏家手里的当代陶艺家的作品的价格,很多可能要超过“珠山八友”作品的价格。
未来几年,孕育最多当代陶瓷收藏家的城市,首推上海。在所有大城市中,上海距离景德镇最近,可是,名瓷的价格,上海是全中国最便宜的。这不能不和上海人精明的投资眼光有关。好的,顶尖的东西,在上海走动得最快。上海,也是全国比较早的推介当代名瓷的城市。许多中青年艺术家,正是通过上海,逐步走向艺术品市场。我所知道的保守数字,在上海,收藏有一百位以上国家级顶尖陶艺家作品的收藏家,至少在百人以上。至于收藏有几十位大家的,姑且称为收藏者的,至少也有几百人之众。北京的情况,是在最近几年,后来居上。北京的特点,是天子脚下,需求量特别大,钱特别多。因此,北京聚集的当代名瓷的经理人和经营的规模,为各大城市之首。因此,北京在未来十年间,可能和上海并驾齐驱,产生众多的收藏家。有鉴于此,景德镇的艺术家,最经常走动的地区,就是北京和上海。
在众多的陶瓷中介机构当中,产生当代陶瓷收藏家的可能性怎样?我的看法,很低。从我接触的这近二十年一直还坚持经营当代陶瓷的商家中,基本上有二类:一类是将手中大家、名家的作品逐步卖空,当从名家手里拿货越来越困难,转而经营礼品瓷;另外一类,和第一类相似,只不过情况好一些,手里大家的东西越来越少,转而经营名家和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从他们当中产生收藏家的可能性不高。
真正的收藏家,是寂寞的。他们不会是拍场的常客,将自己的藏品频繁地进出。反而,他们要花大量的时间独处,学习研究,与同好交流。从这个角度,我还真的是佩服那位香港藏家。他留给我们的,不光是给后人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一份珍贵的近现代中国陶瓷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