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吴连朋,1973年1月25日出生于江西省东乡县,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先后从事过钢铁、饮料等行业。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现任公司生产部副经理一职。
青春寄语:
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为创造而活着。因为创造,生活变得精彩,生命走向永恒。
不信邪的年轻人
一个时期以来,吴连朋有一种怪病,每逢休息日就头疼得厉害,而到了星期一上班,头疼就消失。这种情况持续了大半年时间。他去看医生,医生说这是他上班劳累过度,这种“条件反射”换个轻松点的工作就会不治而愈,可他不答应,宁愿不休息也舍不得调离他的“白坯部”,因为那里有他人生的寄托。
吴连朋从业的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景德镇生产基地是一家台资企业。公司自2003年创办以来,产品质量遭遇四大“缺陷”,使公司在白坯阶段报废率高达15%以上,为此每年的耗损超百万元,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浪费啊!公司老总从台湾总部请来台北顶级陶瓷工艺大师“号脉”,结论是:针孔、黑点、开裂、变形是陶瓷难题,谁也“无力回天”完全杜绝。然后,此君拱手作别,绝尘而去。
真的就“无力回天”吗?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现今江西财经大学),在公司东莞特立厂干了10年,2006年调景德镇基地的吴连朋就不信这个邪,觉得这个世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只要专心努力了,奇迹就可能产生。于是,他主动要求去白坯部工作,他原来干的是自己的专业—— — 财会并任公司副经理。
技术革新获肯定
要去与原料、成型打交道,属“门外汉”,一切得从头学。只能从底层做起,他也点点头:认了!于是,在白坯部他当了个班长,开始了与“世界性难题”较劲的艰难历程。
从此,他每天早7点钟就到了车间,晚上在家里便阅读陶瓷生产工艺方面的书籍,那时女儿才2岁,一天到晚见不到爸爸。几年下来,女儿忘了他的模样,见了面怯生生地躲在妈妈的身后。这场景,总是令他这个当父亲的眼圈发红,心里很不是滋味。
业内人士都知道,陶瓷原料进厂时总带有杂质和铁元素,这是瓷器犯“黑点”的祸根,因此,陶瓷企业原料精制这一关必不可少。在精制的过程中,泥浆里面又会夹杂着一些气泡,
这又是瓷器犯“针孔”的主要原因。为了清除杂质和气泡,通常的方法是将泥浆搅拌—— — 过筛—— — 陈腐—— — 真空去泡,这些工序周而复始,达3次之多。
法蓝瓷沿用的也是“三次之法”。既然留有隐患,为什么会手下留情,不愿斩草除根呢?吴连朋叩问自己,并跑到市里请教行家,回答是增加过筛和真空程序没那个设备,全世界都买不到。
买不到就自己造!吴连朋暗下决心,他抓住泥浆的流动性这一特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自己搞设计,画图纸,然后请木匠、铁匠一起商量一起施工。从先增加一次除铁系统起步,一步步增加到7次过筛5次真空除气泡,先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建立起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七五循环原料精制系统”,使黑点、针孔基本清除,基地废次率明显降低。公司总裁陈立恒了解这一情况后十分高兴,连声说:“应当给吴连朋记上一功!”
肩负攻关任务
时间跨入2008年,容不得吴连朋舒一口气,总部一个告急的话又令他寝食难安。公司台北总部限量研发的高档“FZ01523海洋大花瓶”,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坯胎主体与附属饰物的粘接处过不了烧成关,出现“接裂”,前功尽弃。
总裁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了吴连朋身上,让总部将该产品的设计图和模具寄到景德镇基地,请他担纲攻关。解决连同“接裂”在内的坯胎接裂问题也正是吴连朋拟攻克的第二个“碉堡”,只不过攻克时间提前了,有点仓促上阵。
“好战”的吴连朋又一头扎进流水生产线,他先从控制窑温做起,想找到使接点不发裂的最佳温度点,可怎么试都不行。”失败”逼迫他另找原因,从坯体上动脑筋,他从有关专业书籍上了解到,坯体与配件的粘接,必须干湿均等,二者干湿悬殊很容易“分道扬镳”。于是,他又在两体的干湿度上谋求最佳适宜点,最终使这一难题圆满解决,“接裂”毛病不到1%。
聪明人与众人不同就在于知道举一反三。
总部“接裂”任务攻关的成功,使吴连朋想到基地批量生产经常出现的类似问题。经反复研究,深入观察,他发现主体坯胎与附件坯胎并非按进度比列均衡生产。附件坯胎的粘接进度远慢于主体坯胎的出模速度,造成主、附件的干湿度差别很大,“接裂”也就在所难免。而长期以来,成型与接坯属两个组织类别,各自按产量计酬,这就又从客观上助长了主、附件湿差的拉大,“怂恿”了接裂的横行无忌。于是,时任白坯部副经理的吴连朋建议基地调整组织结构,成型与接坯合并为一个“单位”,并按捆绑式计酬。于是,利益共同体,不仅使接裂大幅度减少,还使有效的单位量产节省了1/3劳力。
俗话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陶瓷生产领域的攻克坚难永无止境。“接裂”刚刚解决,坯胎主体又出现“裂痕”。这“裂”从何而来,坯胎看上去完好无损,可经不住窑火的考验,“狐狸尾巴”就暴露无遗,原料费、烧成费、人工费等等全部泡了汤。有了上次的经验教训,他不光把目标盯住窑火,而且细细观察分析生产工艺全过程。他发现,小件品种“裂痕”少,甚至为零,而坯体越大,“裂痕”就越普遍,这说明“裂痕”与坯体重量、坯体构造有关。坯体越重工人操作难度就越大,手指着力与坯胎的力度也就越大,坯胎受损的概率自然就高了。“必须在操作上进行改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吴连朋绞尽脑汁攻成型“操作”关,试了十几个方案,最后确定“托板式”捧坯法,手指完全不用按触坯体就能使之翻转自如。经烧成“裂痕”消失得无影无踪,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
经过不断摸索,他还将托板材质由木板改为纸板,使成本下降50%,为消灭坯体口沿气泡,他大胆摒弃注浆盖板,不仅效果奇佳,还为公司每年节约盖板费30余万元。据统计,他通过破解“世界性难题”,企业年成品废品率降到10%以下。比世界同类型知名企业低了20个百分点,每年为企业创造的效益达百万元。
对于医治自己的怪病他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创造是最好的良方。”这是他的人生感悟,更是他的青春宣言。(法蓝瓷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