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本文刊发于《瓷都晚报》:想知道明清时期御窑厂是什么样的吗?市文广(文物)局专家最近正在加紧研究、制作微缩景观瓷雕《御窑厂》。瓷博会期间,该微缩景观有望在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与公众见面,并将在此永久性收藏。
还原历史,给人们惊喜
经过历史的演变,今天的御窑厂遗址,唯一遗存的地面建筑就是那一口古井。许多游客在参观完后,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更想知道明清御窑厂面貌。
原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书记、御窑遗址博物馆项目部经理汪本柱告诉记者:“2007年8月,正在紧张筹备御窑厂遗址正式对外开放。为了丰富御窑厂遗址开放的展示内容,给广大游客一个满意的回答,一次我到深圳出差,受微缩景观《锦绣中华》的启示,《锦绣中华》能够将祖国各地的著名景点打造成微缩景观,我们难道不可以打造一个御窑厂遗址的微缩景观吗?还原历史,给人们一个惊喜。”随后,汪本柱提出了制作微缩景观瓷雕《御窑厂》的创意。决定微缩景观以明清御窑厂图、首都博物馆藏品青花圆桌面御窑厂图和故宫博物院藏品绘御窑厂瓷瓶为依据,利用瓷雕形式制作御窑厂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司署、庙宇、作坊、窑房及珠山秀色,全景式再现御窑厂的风采。
不久,御窑项目部将打造微缩景观瓷雕《御窑厂》这一想法向市文广(文物)局江华局长进行了汇报,江局长当即拍板,同意开展筹备工作。
御窑厂图的诞生
打造御窑厂微缩景观,说来容易,但做起来太难了。
据汪本柱介绍,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御窑厂,还原历史原貌,在一无实物、二无照片、三无图纸、四缺少经费的情况下,御窑项目部找 到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何炳钦和有关专家,共同商议此事,最后形成方案,先根据现有历史资料,创作设计出御窑厂图纸,然后进行打造。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张婧婧教授告诉记者:“2008年,根据学院领导安排,由我来绘画御窑厂图,接到任务后,我深感责任重大,为尽量真实地还原御窑厂,我先后查阅了大量关于御窑厂的资料,但遗存图样十分有限,能够找到的相关资料我都进行了查阅,如:《陶录》《陶冶图》,之后,我又托朋友找到了首都博物馆一张清代瓷板画上描绘御窑厂的照片,参照了一些古建筑资料。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一张御窑厂图渐渐地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之后,经过3个多月的绘制、修改,最终在2008年底,御窑厂图诞生了。”
历时一年半完成
9月15日,在雕塑瓷厂的一间作坊内,记者见到了气势恢弘、惟妙惟肖,占地约60平方米的御窑厂微缩景观瓷雕。
见记者到来,张婧婧教授放下了手头的雕刻工具。在她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御窑厂微缩景观从2010年初开始制作,由她主创,前后共有20余名专家、陶瓷大师及她的学生参与其中。瓷雕《御窑厂》布局,基本依据清嘉庆二十年《景德镇陶录》中的御窑厂图,景观建筑保持明清景德镇古建筑风格,东侧为作坊,西侧为窑房,北侧为珠山,件件独立,其中房子约有40余栋,其他物件多达数百件。
站在御窑厂微缩景观的御窑厂大门前,张婧婧教授如数家珍地介绍:从照壁到御窑厂大门、景德司署、公馆、作坊、窑房以及附属的祠、庙、亭、阁等。
而后中段为大堂,高屋建瓴,龙翔凤舞,颇为富丽堂皇。两侧为平房,建制形式寓“皇帝统万民,奴婢奉主子”之意。中间走道,一径青石平铺,正中微凸,尤如龙脊斑斓。大堂之前为仪门,仪门前两侧各开一门,为东辕门、西辕门。
记者了解到,整个微缩景观在制作工艺上,相当讲究,十分复杂。所有建筑、物件都是用瓷泥高温烧制而成,所有房屋建筑都是先做雕塑,再做模具,再翻模成瓷后进行彩绘。在制作的过程中,先后多次请教相关领导和专家,前后经过上百次的修改,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制作。
“安家”御窑遗址博物馆
如此宏伟壮观的微缩景观,它将在哪安家?相关部门给出了答案。
市文广(文物)局,该局文物科科长任碧伽告诉记者:“为还原历史,让御窑厂更加直观、全面、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微缩景观的完工,将填补了这一空白。整个景观瓷雕件数之多、做工之细,全国少有。市文广(文物)局主要领导已经进行了审查,经进一步修改后,将于瓷博会期间在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正式公开展示,并将在此永久性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