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一:设计上“精美上不去、朴拙不到家”
国际流行的日用瓷要么走精美之路,找不到一丝缺憾;要么走纯朴天然之路,讲究设计的人性化,如日本瓷,与他们的产品相比,我们市场出售的国产瓷往往是个“半吊子”:洋不洋、土不土,没自己特色。“半吊子”现象从根本上说是对中西文化精髓以及传统与现代化的涵义没吃透。在这里我不得不批评国内的部分高校的陶瓷专业,在学校学习期间的陶瓷产品设计与实际市场的设计脱离,不知道国内外的设计前沿,设计思维落后,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再其次就是市场内的部分陶瓷企业,管理机制落后,不知道怎样运作陶瓷产品设计的部门,不引进先进的设计团队,对设计人才的不重视,使其设计出现很多问题,逐渐优秀的设计师改行做另外的设计。或者,陶瓷企业贴牌或在国外买些设计搞,但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品牌的建立,只顾眼前的昙花一见,实在是疼恨之际。我常常纳闷的是为啥这些企业不与高校合作组建设计与营销团队,加强品牌的建立。
差距二:制造上“工艺不够精,质量不够好”
举个简单例子,你买个日本碗,摸它底部是光滑如丝的。而你买个中国碗,十有八九底部粗糙不堪。就这点差别使中国瓷失去国际市场,也正在失去国内高端市场。当然,还有更深刻文化原因。
从古代起,就分官窑、民窑,给皇上烧瓷,质量不好是杀头之罪,而给百姓烧瓷就顾不得那么多讲究了。这种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文革期间,景德镇曾为中南海烧过一套名叫“梅花欢喜满天雪”的“主席用瓷”,其精美程度比起任何外国瓷都毫不逊色。
而日本瓷生产就不太一样,它一开始就具有朴实无华的平民意识,民眾生活中的亲和、淡泊、闲适都用在瓷器的造型、制作上了;且日本国民对陶瓷的喜爱和审美意识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每个瓷窑烧制的民品都不会掉以轻心。
差距三:未摆脱“锅碗瓢勺”概念
国外日用瓷完全摆脱“锅碗瓢勺”概念,当作一种附加值很高的艺术品来经营、购买、收藏。在国外商店,日用瓷不单独陈列,而与其它家具饰品一起出售。日用瓷范围也从厨房延伸到起居室、卧室、厕所和园林。纽约有家叫“陶瓷大库房” 的家居专卖店,聘请“住店设计师”负责从厨房到卧室的床单、桌布、卫生间漱口杯、肥皂碟设计。每季都推一个系列,98年春季系列以泥土和青草色组成。此时店里所有商品都用这两个色系,餐具也如此。这里出售的日用瓷,很少在10美元以下的,虽说是瓷器,却像艺术品一样有保留价值。一些名牌时装设计师也从专营服装,转向家居產品的多种经营。如大牌设计师拉尔夫.劳伦、凯文克莱尔的產品也已从服装转向香水、床上用品和日用瓷器上了。在中国,好像还没有一家企业做这种一条龙服务的。
差距四:品牌知名度滞后
在国际日用陶瓷市场上,英国的“皇家道尔顿”、日本的“诺里塔克”、德国的“罗森塔尔”、法国的“哈瓦龙”等均是国际知名品牌。这些品牌的形成都有较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且长期坚持精品化的路子,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国内虽有“华陶(锦晖)”、“华光”等知名品牌,但在国际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极少,目前许多出口企业都是贴牌生产,即国内生产,打国外商标,这样虽可解决短期的出口,但对中国陶瓷长期的发展是不利的。在陶企的发展之路上,如果能够着力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使品牌形象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同时蕴含深刻的品牌文化,能反映企业的追求和精神境界,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企业必定会拥有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差距五: 营销手段落后。
近年常听到去海外展卖的中国瓷器厂家流落异国他乡的消息,别说商品卖不出去,连回国的盘缠都没了着落,让人唏嘘不已。我们的瓷器厂多是个体户,缺乏大集团促销的经济实力。在国内也常看到这种情景,20-30个瓷器厂家包一场地,有在公园、有在展馆内出售瓷器,跟耍猴一样,一阵幺喝后对观者开个天价,一个花瓶成千上万,遭众人白眼后力马降价到30-50元出售。消费者不是傻瓜,上万元的日用瓷以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应算得上极品,它根本也不应该在地摊上出售。销售人员一看围观者喝倒彩,立即捶胸顿足将手中瓷器当众砸个粉碎,以表“宁为玉全、不为瓦碎”决心。实际上,如果是件精心制造的瓷器,谁舍的往地下扔?在国内表演苦肉计尚有市场,到了国外还跳大绳吓唬人,又有谁吃这一套?
差距六:消费群培养不够。
现在中国家庭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家买房子后都要大张旗鼓装修一番。可你到许多“金碧辉煌”的家庭做客,主人招待你的茶具、咖啡具、餐具让你大跌眼镜:不是拿出带塑料把的茶具,就让你使用一次性口杯。这说明,许多家庭虽然富裕了,但真正懂得日用瓷的消费群体还没形成。普通家庭使用的餐具更是五花八门,搪瓷製品,密胺制品、塑胶製品——真怀疑我们曾经是如此辉煌瓷器大国的子民。在国外的私人茶会和晚会上,稍有条件的家庭都有几套精美茶具、咖啡具和餐具。喝红茶用英国瓷,喝绿茶用日本瓷,喝意大利浓缩咖啡用意大利小咖啡杯,喝美式咖啡用“驴饮”大杯,喝果汁才用玻璃杯——这一切很少出错,绝对不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显得很没环保理念。
现有国内技术差距
1、 技术落后是主要因素,中国日用陶瓷要想提速发展,应该对六个技术问题下“猛药”。
——产品铅镉溶出量是首要问题。现在不仅出口产品要求检测铅镉溶量,国内产品进口也加强了检测。去年欧盟对《关于与食品接触的瓷器之品的性能标准与合格声明》进行新修订,由原来的铅镉溶出量分别为4.0mg/L、0.3mg/L修订为0.2mg/L、0.02mg/L。从而提高此类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因此,解决好铅镉溶出量已成为日用陶瓷生产的一个最关键问题。
为解决铅溶出量问题,国外有的采用无铅颜料,用铋取代铅;有的则从提高颜料的耐酸性入手,研制各种高抗腐蚀性的颜料;使用新型的快烧颜料使其溶入釉中,不但可降铅,还丰富了装饰方法。
目前,国外日用陶瓷餐具的装饰方法已基本上采用釉下彩和釉中彩,向无铅化方向发展。
目前台湾和国内已研制成功无铅、镉溶出装饰技术。
——加强和推广原料标准化、商品化。目前,国外陶瓷厂基本上没有原料车间。他们用的原料从粘土石英、长石到坯料、油料都在原料工厂中生产,然后供给陶瓷厂。这样就保证了原料化学成分相对稳定、颗粒级配稳定及矿物质组成的稳定。
——提高瓷的釉面质量。我们的瓷釉面针孔、棕眼、波浪纹、平滑度等都不过关,这主要是指一次烧成和二次烧成的硬质瓷釉,这是中国目前大量生产的产品。虽然前几年我们对陶瓷产品的斑点、规整度、白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釉面质量一直没有很大的提高,因为提高釉面质量水平涉及到原料、成型、烧成三个工序,是一个系统工程。
——造型、画面陈旧,赶不上世界市场需求。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成型工艺,利用高压注浆成型、等静压成型、冷塑压成型等新方法生产新的特异性产品。如采用快速成型技术解决造型原胎更新换代技术。其次再采用先进的印花技术,特别是使用四原色或八原色采用转移印花或计算机控制喷墨机直接在产品上装饰的方法,提高现有花纸的制造水平,开发金属颜料和花纸。日、英、德等先进国家均能达到150线/英寸,英国正在研究200线/英寸的超细网屏。
——造型、画面陈旧,赶不上世界市场需求。国外杯类产品装饰趋势是“告别花卉、迎接亮色”,传统的花卉图案已位居第二,取而代之的是单色的各种石灰绿、柠檬黄和鲜橙色,统称淡“亮色”。
在炻器产品上,正在研究用反应釉或花釉来代替普通白釉、颜色釉装饰炻器,提高炻器的档次。国外在降低金水的含金量和采用代金材料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目前金水的含金量已降至6%-8%。仿金表层有的采用电解镀金法,有的采用真空镀金法,既华丽又节省。
俄罗斯一瓷器公司使用贵重或半贵重宝石,例如石榴石、红宝石、兰宝石等镶嵌瓷器,使陶瓷艺术高雅化,提升艺术品价值。
——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一些跨行业技术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为什么德国、日本、英国的陶瓷产品质量提高的快?我说在于他们的整体工业水平高。他们能把一些跨行业的先进技术引进到陶瓷行业中来,使得一些产品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一成不变的传统工艺,因此就可以生产一些新型特异的产品来。
——开发新的产品,减少趋同化,解决行业内的相互竞争。现在国内能上档次的也就是骨质瓷了,这也造成了目前各地盲目上骨质瓷的追风潮。其实国际上的高档瓷其实很多,骨质瓷只是其中的一种。高石英瓷、强化瓷、滑石瓷等都可以达到高档次的水平,如再增加抗菌瓷、自洁瓷、保健瓷等产品,进行多层装饰的话也可以大大提高瓷器的档次。
2、中国日用陶瓷竞争能力分析
2.1 工艺落后:
日用陶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铅镉溶出量、釉面质量差、画面陈旧和造型设计落后三大质量问题。这已经成为长期制约我国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提高的顽症。
2.2 品牌意识落后:
长期的低价倾销,没有树立名牌效应,著名品牌消费者不予辩认,优劣混杂;包装装磺简单随意,不合时代潮流;
2.3 战略战术模糊:
缺乏区域性市场的营销策略。一种商品单一款色闯天下,无区域市场敏感度;
内耗:国内一些企业在出口价格上相互“火拼”或以“水货”形式出境,以低价竞卖。
2.4 中国日用陶瓷竞争机会
——从国外市场而言
从市场需求结构来看: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以销售中低档产品为主,欧洲、澳洲、美国、加拿大等地区以销售中高档产品为主,品种配套方面,呈越来越多样化趋势。
从市场供给结构来看:目前国际上陶瓷工业生产格局正在调整变化之中。日用陶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料、燃料、人工费用不断上升,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都纷纷转向投资高技术陶瓷,产瓷国渐渐变成瓷器进口国,而且日用陶瓷的生产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主要在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给这些国家发展陶瓷工业带来了契机,但产量和质量一时还上不来,造成高档瓷市场出现紧缺,这就给我们创造了机遇,要求我们提高日用瓷的质量水平和档次,尽快占领一些市场。
——从国内市场而言
国内日用陶瓷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
2005年中国国内日用陶瓷的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六十七点五亿件,2010年将达到八十二亿件。2020年,国内日用陶瓷的需求总量将达到一百二十亿件。长期以来重视国际市场轻视国内市场格局有望改变。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陶瓷产品不仅强调它的实用性,而且从档次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据有关方面资料表明,国内高级宾馆、饭店及其它单位,对日用瓷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当前日用瓷需求市场出现的显著变化是各大宾馆、饭店,特别是星级单位逐渐用国产高档瓷替代进口瓷。因此,国内市场上中高档陶瓷产品需求看好。
从市场现状可以总结得出:
○产品定位不合时宜:
国际日用陶瓷市场主要集中在英国、西欧及中东南亚区,其消费与进口量已占据世界市场60%以上。 而这些地区消费趋向高档化,国内中低档定位产品在这些地区空间不大。
○发展思路不合时宜:
以量取胜的产业思想影响和主导日用陶瓷产业很长时间,面对未来日用陶瓷竞争格局和需求格局,以质取胜才有出路;
○品牌发展限制重重:
品牌发展受工艺技术水准、产品定位、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注定日用陶瓷企业品牌之路是长期而必然的。
○国内市场孕育强大潜力: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国内日用陶瓷市场需求量大幅提升,尤其表现对高档化用品的需求,英德日高档陶迅速占领市场,使得本土日用陶企业腹背受敌。
1 国际日用陶瓷产品市场的变化趋势
l 和平环境下旅游业升温、宾馆和餐馆用瓷需求上场、厚胎瓷(陶炻器)和强化瓷畅销。
l 适应大众生活需要的中档瓷销量最大,品种花色趋向多样化,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格调。
l 高档瓷表现陶瓷产品的女性化特征,花色讲究淡雅,瓷质追求细腻,骨灰瓷、高石英瓷等瓷种受欢迎。高中档少件配套产品更受顾客青睐。
l 礼品瓷特别重视产品包装,有的包装价格甚至超过内装礼品瓷价值。
l 艺术陶瓷注重实用化,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为普通百姓所喜爱;例:台湾向美国年出口艺术瓷3亿美元,大部分产品是瓷手镯和瓷耳环。
l 只要符合中东、非洲等民族爱好和宗教信仰,其日用陶瓷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将不断发展。
2 国内日用陶瓷产品市场的变化趋势
l 从产品结构看,餐、茶具和酒具占90%以上,缸类产品呈萎缩趋势;台灯、花托类艺术陈设瓷呈上升趋势。内销瓷约为日用陶瓷总产量的50%。
l 粗瓷和质量差的细瓷滞销,中档细瓷所占比重将不断增加。
l 少件套装餐、茶具和酒具供不应求,用户开始讲究产品包装,即:少件化、包装精美是新的趋势。
l 宾馆瓷、餐馆用瓷所占比重将增加。
l 国外高档日用陶瓷将不断挤占国内陶瓷市场,并呈上升趋势。
3 我国日用陶瓷发展对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通过对国内外两个陶瓷市场的分析,以及与国际陶瓷先进工业国的技术差距比对,立足于本国日用陶瓷生产现状,制定稳健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策,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日用陶瓷发展对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待续,同时请关注陶瓷需求设计文章)
3.1、以概念设计为先导
3.2、陶瓷日用产品的创新设计与艺术化趋势
3.3、以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3.4、陶瓷日用设计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发挥和应用自身独特语言
3.5、对传统艺术的借鉴和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3.6、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观与人性化设计
3.7、做优做强我国的日用陶瓷,要逐渐从陶瓷大国向陶瓷强国过渡
3.8、做优中档日用陶瓷,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提升单件换汇率
3.9、创建我国日用陶瓷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陶瓷科研机构和高校陶瓷设计人才、协会、学会对行业的导向作用
1、发展过程 在唐宋时期,陶瓷制造已相当发达,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产品闻名于世,陶瓷器作为商品开始批量输出海外。 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历史鼎盛时期,以江西景德镇瓷器为代表,以其精美多样的产品、精湛的技艺,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建国以前,我国陶瓷行业受到了严重摧残,一蹶不振;而此间西方制瓷业却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的瓷国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解放后,我国日用陶瓷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根本上消除了“备料用石碾,手工拉形坯、燃料用槎柴,烧成靠龙窑”的原始传统的生产方法。 五六十年代期间,在“百花齐放”正确方针的推动下,日用陶瓷技艺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形成了以原料产地为中心的南北方各陶瓷集中产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行业呈现出蓬勃昌盛的景象;产品数量猛增,质量明显改善,行业面貌出现突破,繁荣了国内外市场。日用陶瓷出口贸易成为我国轻工产品外销的拳头商品之一,为国家争得巨额外汇。 90年代以来陶瓷工业迅速发展,产量猛增,经营体制更加灵活多样,各主要产瓷区发展不平衡,开始出现亏损企业。技术进步步伐放慢,全行业收益不理想。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河北唐山等国营企业生产不景气,有的甚至倒闭,民营企业在不断增加,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人才、注重新产品开发、注重市场(新闻发布、招商、广告),并注重建立现代的销售网络和营销理念(建立代理商、分销商)。例如:广西北流、广东潮洲、福建德化、山西怀仁等由于地方政府重视并成立陶瓷行业协会,使得日用瓷生产大幅度增长。目前广东省产量占全国第1位,广西省占全国第4位,山西省占全国第7位。由此可看出目前全国日用陶瓷的发展有一个区域性的变化,主要是机制、体制的变化,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日用陶瓷工业的发展。 2、生产方式 我国陶瓷业自建国以来发展过程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78年):日用陶瓷产品市场基本在国内,以国内市场为主,属于自产自销的市场模式。 第二阶段(1978-2005年):日用陶瓷生产已开始步入以出口为导向的市场模式。 我国陶瓷业自建国以来发展过程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生产规模、产量及外销 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日用陶瓷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陶瓷企业遍布全国,形成了江西省景德镇、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江苏宜兴、湖南醴陵、福建德化、广东佛山、湛江、汕头、潮洲、辽宁海城等重点陶瓷产区;建立了陶瓷研究所、设计院、大专院校与陶瓷装备制造、装饰材料制造等专业工厂,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业已建立;产品品种也由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扩展到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及高技术陶瓷领域。 我国传统的日用陶瓷行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和装备,使许多产区、企业的生产进一步现代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出口创汇增加,我国日用陶瓷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全国现有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约1700家,约占全部企业的21%,职工总数近40万人。村办、民营个体企业由于受业主资金、技术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大多数企业起点较低,投入较少,生产的品种多数是低档产品。 我国日用陶瓷产量是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每年总产量的40%,出口量同样是世界第一。随着行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日用陶瓷出口产品结构也不断改善,从过去的一般细瓷,增加了炻瓷、强化瓷、耐热瓷、骨质瓷、高石英瓷等。 海关统计资料表明:2005年我国陶瓷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3.39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创历史新高。但是,日用陶瓷产品单件换汇额很低,多年来一直在0.20~0.30美元之间浮动。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日用陶瓷出口的平均单价为0.83美元/kg,而同期德国的出口单价是9.66美元/kg,英国的出口单价是15美元/kg。2007年1-6月中国陶瓷出口总金额为29.6亿美元,同比2006年的26.66亿美元增长了11.01%。 日用陶瓷出口8.21亿美元,占27.75%,同比下降了0.11%;卫生陶瓷出口3.37亿美元,占11.4%,同比增长21.26%;艺术陶瓷出口3.11亿美元,占10.51%,同比下降8.44%。可见,传统出口品种的日用和艺术类陶瓷出口都出现了下降。从出口价格来看,日用和艺术类陶瓷出口平均单价均出现下降,分别降低了3.41%和9.09%。从国外进口的日用陶瓷每件达到3美元以上,这种价格剪刀差达14倍以上,且有增大的趋势。 可以看出我国日用陶瓷大都属于低档产品,换汇率很低,仅为国外产品的1/5-1/7。由于出口出现竞相压价的现象,不仅使得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还会造成国际外贸时倾销发生,给日用陶瓷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使得我国日用陶瓷在国际上声誉下降。 进出口贸易及市场变化 从出口国家和地区而论,目前我国日用陶瓷的出口仍集中在欧美,向美国出口日用瓷金额年均产约3亿美元,约占美国进口陶瓷总额的1/5。另一方面,对市场前景较广阔的中东、南美、南非和西北非地区,仍未形成出口规模,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日用陶瓷的器形、花面均带有比较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与上述地区的非洲文化、阿拉伯文化结合不起来,难以刺激当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国内陶瓷市场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升温,内销日用陶瓷需求市场出现了以下几点显著变化: 一是粗瓷和质量差的细瓷滞销,中档细瓷行销。目前,除少数“老、少、边、穷”地区一些没有解决温饱的家庭外,从城市到农村,家庭餐桌上很少见到粗碗或破碗;一般家庭,特别是新组建家庭,基本上都有一套以上的“当家碗”、“当家茶具”, 二是套装餐、茶具和酒具供不应求,用户开始讲究产品包装。此外,受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宾馆瓷、餐馆瓷需求强劲是日用陶瓷国内市场出现的又一新特点。目前,我国建成和在建的高档宾馆、酒店有一千多家,年消费日用陶瓷价值逾亿元。由于资金限制,多数宾馆、酒店无能力购买国外高档宾馆瓷,而不得不将求购眼光转向国内。即使有经济实力的单位,考虑配套,补单困难,也纷纷转向国内市场。 3、国际日用陶瓷市场的特点 国际日用陶瓷市场正出现三个转移: 一是技术转移 整个陶瓷产品结构向高技术陶瓷产品转移,高技术陶瓷产品市场正在扩大,英国、德国和日本控制国际高档日用陶瓷市场,而中国只能在中低档市场徘徊; 二是生产转移 发达国家将日用陶瓷生产向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东亚、东南亚逐渐成为日用陶瓷的主要生产地; 三是竞争转移 日用陶瓷向高档化发展。由此促进了日用陶瓷生产和销售格局的变化,注定中国原先以量取胜的道路空间越来越狭窄,以质取胜成为未来国际市场的主导; 4、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 4.1技术引进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全国重点产区大规模的全套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尤其是: 唐山第一瓷厂(现唐山高档瓷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引进英国全套骨灰瓷生产线; 景德镇为民瓷厂(现江西省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德国全套硬质瓷生产线, 广东石湾人民瓷厂(现石湾东亚瓷厂)和景德镇光明瓷厂(现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三厂)引进日本全套炻器生产线; 重庆瓷厂通过和香港合资(重庆兆峰瓷厂)(现重庆锦晖陶瓷有限公司)也引进了德国全套硬质瓷生产线。 这五个厂在九十代年初期陆续投产,全部是二次烧成、机械化生产。为我国日用陶瓷生产树立了高档化和自动化生产的样板。 现在,引进工作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特征是:国外或港澳台知名日用陶瓷企业纷纷到国内(大陆)投资办厂;例: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园就落户了台湾“台达陶瓷原料股份公司”香港“海畅”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等。另外,国内大型私营公司也看好日用陶瓷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投资于日用陶瓷有关领域;例:山东省黄金公司,就在临沂石膏矿产地投资引进了一项大型高档石膏粉制备生产线。这也许是今后我国日用陶瓷产业化、高档化发展的新特点。 4.2、材料的运用与新品种的开发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陆续有多个工厂和研究院所研制和生产国际上流行的强化瓷。其中邯郸第四瓷厂、醴陵国光集团等已成为年产1800万件的全国最大的强化瓷日用陶瓷厂。 高长石瓷,又称鲁玉瓷,在淄博工业陶瓷厂形成了年产200万件的生产能力,被选为国家用瓷。 高石英瓷,80年代初开发的新瓷种。在淄博陶瓷厂进行工业化生产。被选为国家领导用瓷,不久又被选为国宴用瓷,供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宴会使用。 钠长石瓷,91年在淄博工业陶瓷厂投入工业化生产,被命名为鲁光瓷,湖南醴陵的产品则命名为湘玉瓷。 湖南省洪江瓷厂、群力瓷厂先后开发了微波炉用瓷、强化瓷进入香港、美国市场,单件换汇平均达一美元以上。 4.3材料的运用与新品种的开发 • 景德镇环球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中温幻彩瓷系列产品,并已进入批量生产。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抗菌陶瓷、高级乳白中温瓷、釉中彩中温瓷和中温玻化瓷,其中抗菌陶瓷、釉中彩中温瓷已批量生产并出口。 • 山东华光集团陶瓷分公司前几年就开发出不少日用陶瓷新品种,并进入批量生产。如低温大红釉产品,万宝路杯、星点杯、大理石纹杯、三色杯、色边餐具、双开模滚压成形收腰杯、滚压成形方盘、系列无光釉、亚光釉产品,系列红泥花盆等,上述多数产品已成为华光集团的新一代拳头产品。 • 自洁陶瓷,主要是引入纳米材料,一般以涂层的形式出现,同时由于光催化作用还可以洁净环境,消除空气中有害气体。自洁陶瓷有不少产瓷区正在研制和少量生产中。 • 此外低温无铅釉瓷、微晶釉瓷、发光釉瓷、玩具瓷、不烧瓷正在研制或少量生产中,而各产瓷区的装饰瓷(在室内陈设用,或当做首饰用)、礼品瓷(圣诞瓷、年生肖吉祥瓷、月饼和保健品以及茶叶包装瓷)、艺术瓷(名人名作和“佛教、天主教”类型西洋瓷两大类型、主要是侧重艺术欣赏性和纪念性或者收藏性)这三类品种的生产销售有不断发展的趋势。随着2008年世界奥运会的逼近,国际奥运用瓷也是国内日用陶瓷行业竞争和上批量的新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