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框里的人物、山水、花卉、翎毛、走兽、鱼虫,远远看去有的酷似色彩丰富的油画,有的酷似意境深邃的国画。走近细观:三厘米厚陶板上的绚丽色彩都是采用天然矿物中提炼的宝石彩釉挥洒、淋浇绘制。陈列架上的人物和动物的偶像,形象生动,造型传神,显示出创作者掌握形体结构比例的功底。在展厅射灯的光束下,画框里和陈列架上的作品釉色熠熠,犹如晶莹剔透的天然宝石,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刘铭侮先生的作品无愧是陶瓷艺术中一只光彩照人的奇葩。
刘铭侮是一位典型的靠天赋和勤奋自我奋斗取得成功的艺术家。 “极度窘困”环境里的生活,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毅力。五岁时爱上了捏泥偶,15岁他开始打零工维持自己的生计。一次他到庙里打工深深地被庙宇的建筑和庙堂里雕梁画栋以及人们祭拜的偶像吸引。台湾民间供奉的并非单一佛教,妈祖、关帝、土地公、山神、玉帝、城隍,和许多他们崇拜的英雄都是祭拜的神灵,所以庙宇的外观和内部陈设差异很大,祭奉的神灵造型各有不同,在屋顶造型、飞檐异角、斗拱彩画,都自成一体。庙主看出这个小伙子心思,将他介绍给当年台湾寺庙建筑业首屈一指的林文贤大师。
从制作陶偶塑像,到开辟融油画和陶艺为一体的陶画艺术,是刘铭侮从工艺性向艺术性的一次大飞跃,这源于他的一次“不服气”。有一年他的宝石陶作品在巴黎展览,当地艺术家跟他说,全世界最高档的艺术是西方的油画,陶瓷艺术美是美,但是有工艺色彩。这句话他虽有气,但觉得有道理,他更觉得自己有责任在古老的陶瓷艺术之苑中嫁接一支新的花朵——将陶瓷和油画结合起来。
经过数百次的失败,他研制出有别于传统的在瓷器和瓷版上的绘画工艺,创作出将油画凹凸描绘法和国画泼彩、工笔法融为一体的作品,他说他获得了一种新的艺术生命。近年来他被邀请到法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南非、阿根廷等许多国家办过展览,但他说,走了那么多地方,最珍贵的还是到祖国大陆办展览。他说,我是中国人,陶瓷艺术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瑰宝,大陆有众多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我要非常谦恭地聆听他们的指教,增加我攀登这座艺术高峰的动力。他还说,在大陆办展览,也是完成我们刘家几代人的心愿,我是前清抗法、抗日名将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第四代玄孙,我为中国古老艺术做了事,为他老人家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