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饮誉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景德镇,传承陶瓷文化的千年瓷都;世博,举世瞩目的审美嘉年华;陶瓷,中国文化的世界“名片”。
5月10日至5月25日“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举行;5月8日,“‘金行家 心瓷神往’景德镇陶瓷艺术展”开展;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景德镇陶瓷企业产品展”举行,上海、景德镇、世博、陶瓷,在花团锦簇的五月,于沪上交集,演绎出一场事关两地,展现中国文化的精彩故事。
《瓷器》记者 殷志斌 文/图
借世博“东风”
重塑景瓷形象
停留在陈烙铭的创意陶瓷作品《丰收乐》前,轻抚一下,然后不无得意的对记者说,“陶瓷能做成这样逼真、精致,不简单啊!”
这是5月中旬的一天,雕塑瓷厂负责人许绍文于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上,与记者交流时的一幕。
在世博会期间,在上海展览中心,许绍文带着雕塑瓷厂精挑细选的精品,参加了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
“通过个人报名、厂里推荐和大师遴选等方式,挑选了抽象、写实、人物、花鸟等不同题材的作品,我们期望通过高水平的陶瓷精品,带给参观者全新的认识,让他们看到真正代表景德镇水平的精品陶瓷。”许绍文对此次参展显得信心满满,他认为,在世博期间举办这样一次大规模的展览,实际上,是借世博“东风”,重塑景瓷形象,“以前总有人觉得,景德镇的展览就是‘地摊货’,但这次很多来看展览的人,都感觉非常不错,他们都评价看到了真正的‘陶瓷精品’。”
“前两天我的一个亲戚打电话给我,问我为什么到上海不给他打电话。原来,他从当地媒体得知景德镇陶瓷成就展的消息。景德镇在宣传方面的确比以前更下功夫,景德镇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景德镇陶瓷的宣传力度的加强,许绍文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
把握世博契机
培养高端客户
在一楼迎来参展的客人,然后与随行者一起来到二楼的交流论坛布置相关工作,并在随后安排客人与陶艺大师面对面交流,这是5月初的一天,记者在“‘金行家 心瓷神往’景德镇陶瓷艺术展”上看到的刘少平的工作状态。
做为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的所长,刘少平为这次展览没少花心思,之所以对客人这么重视,那是因为这次参加展览的人群很不一般,他们是来自上海的中国工商银行的大客户———身价过千万的一群人。
“银行的高端客户和以往的收藏爱好者、看热闹的普通市民有所区别,他们中很多人以前都是以金银珠宝做为收藏的目标,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但却未曾特别关注艺术陶瓷收藏这一块。”刘少平向记者介绍,“如今的艺术陶瓷,可以称得上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好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些高端客户也在渐渐认识到景德镇艺术陶瓷的真正价值。我们要把握世博契机,培养更多高端客户,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景德镇陶瓷的价值所在。”
在世博会期间,主办单位会经常组织一些高端客户与景德镇的陶艺大师进行艺术交流和探讨,让景德镇陶瓷的收藏价值,在这期间集中体现,“15年前几千元的大师作品,现在至少要几万,甚至几十万,这样的升值空间,对这些高端客户而言,也是值得他们关注的。”
因《和谐盛世》餐具
与世博结缘
王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商贸英语专业的一名大学生,而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2010迎世博*博大陶瓷礼仪形象大使”。
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王琴最终同另外7名女孩一道,从众多报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成为“2010迎世博*博大陶瓷礼仪形象大使”,入驻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负责陶瓷礼仪工作,以陶瓷文化为载体,在上海世博会上充分展示景德镇陶瓷千年制瓷工艺和独特的瓷都文化魅力。
这8名女孩中,有2人被安排在“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展厅,向参观者展示以博大为代表的景德镇日用陶瓷的魅力,而另外6人则分成两班,每天有3人在世博园内负责陶瓷礼仪工作。
住在世博园区5号门雪野路3楼的一个四室二厅内,8名女生自己烧菜做饭,俨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在上海展示景德镇的陶瓷魅力,传承景德镇陶瓷文化是她们工作的全部,而融入这个城市,却成为了她们必须选择的现实课题。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让景德镇瓷器被更多的人了解,让更多参观者了解景德镇,关注景德镇。
位于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的博大陶瓷展示区,摆放着许多代表景德镇水平的日用陶瓷。而在被邀请进入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进行展示和销售的同时,博大陶瓷还被上海世博会作为指定纪念品、礼品瓷生产单位和上海世博会专用瓷生产单位。
“这次如愿进驻上海世博会是件幸运的事情,这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公司设计生产的《和谐盛世》高档青花60头国典中餐具。由于此套餐具在北京、上海等地引发强烈反响,先后被人民大会堂中华厅、钓鱼台国宾馆、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中国民族博物馆、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收藏,公司也因此赢得进驻上海世博会的殊荣。”景德镇博大精工艺术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松明表示,“景瓷与世博结缘,首先是景德镇的日用瓷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陶瓷产品设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的认可,景瓷走上了一个新台阶。每一个为景德镇陶瓷做出贡献的人,都功不可抹。”
世博机遇不可放过
创新与个性不可少
曾经在景德镇待过,于1993年回到上海的“家良陶艺工作室 现代陶艺家”沈家良,在看过了位于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的“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之后,感慨万千,“景德镇瓷器给人的视觉冲击非同一般,这些大师的作品真的是很不错!”
沈家良向记者介绍,在上海宝山路,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画室,“那里可以看到我的创作风格,也见证了我对陶瓷作品的演绎过程。我对陶瓷有一种执着的热爱,对景德镇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沈家良认为,景德镇不能放过难得一遇的世博机遇,一定要在创新的同时,突出自己的个性。
回上海后,沈家良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一段时间,就会为自己选择一个新课题,从“油画”到“釉里红”,每一个课题,他都会花上大量时间研究,追求作品的创新,“小时候喜欢涂鸦,到工作以后,创作一幅名为《雨中散步》的作品时,我就把儿时的元素融入进来,在创作中加入了个性化的元素。作品完成六年后,当我再看到这个作品时,突然感觉作品非常生动,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中国的瓷文化要靠大家一起来推动,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积淀,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景德镇的老中青陶艺家,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握好这次世博机遇,为景瓷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沈家良向记者表示,好瓷器可以慢慢品,打造景瓷的影响力还需要大家齐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