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制各器,惟釉是需,而一切釉水,无灰不成其釉。灰出乐平县,在景德镇南百40 里,以青白石与凤尾草迭垒烧炼,用水淘细,即成釉灰....他游历山水,无论秋寻野寺,还是春看桃花,主要目的是要努力将名山大川收胸中,以求.陶榕一发天地秘,神工鬼斧惊才雄.,即陶”自己的情性,启发”陶的灵感.....这是从《督陶官唐英》中随便摘下的文字,精练朴素,流畅易懂,而且专业性与文艺性相融,让读者能在一种轻松的感觉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一看这文字,就知道是出自一个有很深文学造诣的陶瓷专家之笔。然而,其作者却是一个在高专从事心理学教学和咨询工作20 多年的心理学专家、教授!
初识张德山教授,是在一次政协大会时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会上,笔者作为工作人员负责记录、整理委员的发言。一位长相清瘦但精神矍铄的委员娓娓说来:.景德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人文鼎盛,应从三个方面挖掘景德镇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景德镇文化品位,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是深度挖掘景德镇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御窑文化,做好.御窑厂.这篇大文章。.字字句句充满了一个政协委员对陶瓷文化的深切热爱,对瓷都发展的殷切期望,令笔者肃然起敬。
后来所说,他就是景德镇高专资深的心理学家和教授,笔者又增添几分敬重。后来又听说,他写了一本书,叫《督陶官唐英》,笔者对他更是佩服之极。后来对挖掘陶瓷历史文化他不仅说说而已,而且身体力行付出艰辛的努力。唐英,在景德镇妇孺皆知,但真正全面了解他的人却不多,这也是我很久的心愿。一次晚餐过后笔者斗胆向张教授讨要一本书,记得当时还小心地补了一句:.我买一本行吗?.张教授坦然一笑说:.跟我去拿一本就行嘛。.笔者欣喜若狂,连夜跟着来到教授办公室。他从书橱里拿出一本《督陶官唐英》,翻开封面写到:.请银火指教。.我一下懵了:我能指教啥?大名鼎鼎的大教授竟谦虚如此,随和如此,令人感慨万分!
这本资料丰富、图文并茂的书从唐英的生平写起,接着写唐英与唐窑、唐英与御窑厂的管理,唐英与社会公益事业,唐英与佛,一直写到唐英与珐琅瓷,唐英与粉彩瓷,唐英与书画艺术,唐英与《古柏堂传奇》等,共二十章节,另外还附了.唐英瓷务年廉谱.。全面介绍了唐英从一个制瓷的门外汉到制瓷高手,再到.创造景德镇清代瓷器辉煌的导演.的全过程。
唐英来景德镇后,.用杜门谢交流,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住者3 年.,终于.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因于泥土、釉料、坯胎、窑火诸务研究探讨,往往得心应手.。唐英兴趣广泛。他热爱书画艺术题诗著述的水平颇高。喜游名山大川以便能.神工鬼爷惊才雄.,他信佛礼佛,曾留下许多诸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哲理诗句,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造桥、修路、扶贫、济困,赢得了景德镇人的爱戴。而且可贵的是,他在.督陶、”陶.组织工匠们探研珐琅瓷、粉彩瓷、仿古瓷新工艺过程中,充分将自己的爱好兴趣、较高的综合素质融入发展中的景德镇瓷器,使景瓷在极力迎合皇宫的要求的同时,与佛、与书画及诗词歌赋等艺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了互通互促的密切联系,客观上形成了景瓷与时俱进不断步入辉煌的内在自动力,使唐英的人生价值与景瓷的辉煌结合在一起,这也就是尽管几千年来时代不断沦桑巨变,景瓷则.一枝独秀.充满生命力地发展至今的原因所地。
细读《督陶官唐英》,读到了唐英在景德镇27 年督陶、”陶生涯中各个时期的突出贡献,读到了以唐英为代表的景德镇制瓷人敢历敢为、不断创新、用整个身心去”陶的精业敬业精神,读到了许多陶瓷生产的专业知识和陶瓷发展的历史知识,读到了景瓷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的迷人风采。所以,张教授写了这本书,真是为景德镇人乃至全世界热衷于陶瓷的人做了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