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瓷厂内的各种工作室,使这里成了研发、展示、交流于一体的雕塑艺术磁场。
雕塑瓷厂的这些景象,让到过这里的人都想到 了 北 京“798”、上海“8号桥”和“田子坊”。
雕塑瓷厂现在不具备研产销功能,许绍文虽然是厂长,但如果不是还有上千职工社保工作任务的话,他的实际角色可能有点类似于物业公司的老总了。在这种背景下,许绍文仍对雕塑瓷厂有准确、清晰、可行的远景规划,和他的阅历有关。
许绍文的工作岗位有着数次变化。
最初,许绍文是在红光瓷厂选瓷。他曾参加某大学的中文函授进修班,攻读学士学位,这一细节虽然和选瓷有着时间上的距离,但这种人生追求给他带来了新机遇。1981年,他调到了厂办子弟学校担任英语老师。
在红光瓷厂当老师,许绍文和雕塑瓷厂本无关联,改变出现在3年之后,他突然被调到这家瓷厂的子弟学校了。
从瓷厂一线跳到学校,这种岗位优劣喜变中,有着许绍文不想与陶瓷打交道的思想成分。但在几年后,他却突然360度大转弯地回到了与陶瓷打交道的位置上。不过这回不在—线。
那是1980年代后期,思想超前的时任厂长刘远长决定对雕塑瓷厂进行重新打造——建设别具风格的明青园,并在一次外宾来访时对这个在建工程进行了介绍,担当翻译的许绍文听后,对这个听上去和想起来都很美的规划非常赞同。得知这个项目正在寻找负责人时,心潮澎湃的他一夜未眠,写了份计划作为自荐。
之后,他从学校调到了瓷厂行政部门,负责明青园项目。
负责明青园项目的许绍文最初大量时间用在外出考察上,回来后,他在明青园推出了很多本小利大的项目。
这一切在当时而言都和旅游无关,因为那时这个概念还没形成,所有的一种名词叫企业文化建设。
时间进入了1990年代中后期,国内改革开放进入—个新的阶段,港澳台回国观光之风开始兴起。因为“利市”风俗等原因使然,港澳台胞的旅游,习惯在春节过后的正月进行。那时的景德镇春节氛围极浓,包括各景点在内的各单位都在休长假,唯独明青园和雕塑瓷厂这时还在照常上班。于是,这里成了主要接待点。
对港澳台回国观光团的接待,使雕塑瓷厂有了旅游开发的雏形,加上刘远长紧抓契机,推出了类似于创意产业的分包形式,为这里成为全省唯—的工业旅游景点奠定了基础。 雕塑瓷厂的独有产品和工艺流程,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带动了产品销售,也增添了企业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的信心。省委书记为景德镇的发展定位明确后,更让雕塑瓷厂明确了发展方向。古作坊、长廊、观音堂、敬义堂等一批特色建筑相继完工,使雕塑瓷厂的旅游功能更加完善。2004年,雕塑瓷厂被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委员会评为了“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香港乐天陶社也在这里扎下了根。之后,更多类似的实体纷纷入驻。
现在,雕塑瓷厂内那些飞檐翘壁的徽式古建筑群中,悬挂着各式店招的工作室鳞次栉比,蔚为风景。
工业旅游的准确定位,让雕塑瓷厂成为到景德镇的外来人眼中的香格里拉,也成了中外陶艺家的天堂。继乐天陶社落户后,许多大师外地艺术家也纷纷入驻。此外,清华美院、鲁迅美院、陶瓷学院等—大批知名艺术院校的师生更是争相涌入。
乐天陶社进入后,引来了大批国际知名陶艺家和大专院校的学者,他们在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之余,每周五都会举办一场讲座,或介绍自己的新品力作,或展示某一技艺创新成果。在这里,人们看到能烧瓷器的纸窑炉、类似于蒸笼......可根据需要加减而达到节能效果的烤花炉一意识超前的艺术师生们在创作之后,每周六将作品铺摆一地,作为一种展示和市场试水,让你欣赏继而产生购买冲动……
这一切的发展,在谦称即将退休无法有更大作为,但始终牢记做点什么的许绍文心里,都是一种精神动力。
“这—带有陶院、省陶瓷工业美院、部省市陶瓷研究所、股份公司、玉风等一批知名的陶瓷院校、企业,可谓是东城区陶瓷旅游金三角。”许绍文觉得,位于景德镇这座城市、处于旅游业如日中天的时代、基于目前的发展喜势,雕塑瓷厂进—步做大做强工业旅游产业,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有了这种认识,在雕塑瓷厂建厂50周年之际,许绍文有意识性地组织了一场大型庆祝活动。接下来,他打算将雕塑瓷厂造成"五大中心”——国际陶瓷艺术交流中心、创意产业孵化中心,工业陶瓷设计、生产、营销中心,旅游、参观、购物和餐饮中心,宗教用瓷研制中心。
在雕塑瓷厂的,现状,许绍文的这些规划能否实施?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