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辉没到过景德镇,但因为多年来一直在关注“中国传统手工艺如何向现代手工艺转化”这样一个问题,因此他无可回避地要探知和了解景德镇,只不过没有通过实地考证的方式。 在曾辉的头脑意识和话语中,国际化是一个闪现频率很高的词。他认为,当代手工艺设计不可避免地要和现代创意去做融合,陶瓷行业更应如此。如果我们的眼睛紧紧盯在过去五千年的文化,我们会发现自己很悲哀,尽管我们会说历史很辉煌,但是会发现还有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甚至包括南美、非洲的一些古老民族文化,也不比我们差多少,甚至还久远。 12月9日午饭后,在国家大剧院,欣赏完摆放在东西两厅的景德镇精品陶瓷,儒雅、健谈的曾辉放弃休息,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和记者探讨了有关景德镇和景德镇陶瓷这个话题。 应把陶瓷定位为材料而不是传统记忆 当前,在包括陶瓷、收藏在内的许多行业,都存在着以技能为美,以材贵为美的趋势,比如说大盘子、大瓶子等,似乎越大就越能吸引眼球,越大就越有收藏价值。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艺术导向。”曾辉说,做大的东西确实有难度,需要时间和精力,以及高超的技能,但这绝不是未来审美的主流。如何把现代创意意识和陶瓷工艺、技艺结合起来才是需要突破的方向。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把陶瓷定位为材料,而不是传统的记忆,和按照这种记忆创作的所谓作品。 最主要的是,这样做本身尊重了材料的本质美,有人拿陶瓷去仿造木头、金属,还有人单纯把绘画元素和形式“移植”到陶瓷上,这仅仅是一种尝试之一,一两次这样搞是新鲜,但一旦多了,就容易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反而会使作者和作品失去应有的尊重。曾辉认为,陶瓷界应该有一个大的方向,千万不能“从一而终”,否则路就会越走越窄。他说,如果把陶瓷定位为材料,我们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为什么不能用陶瓷去做更广泛的艺术装置、空间景观和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等等,而仅仅是坛坛罐罐,我们不可以做陶瓷电脑,甚至陶瓷汽车吗?”曾辉反问。 应设立市场准入制度不能任艺术泛滥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景德镇陶瓷竞相压价、以次充好等现象,曾辉也早有耳闻。 “景德镇不可能不做陶瓷,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去做,做什么样的品位,以进一步提高产 品(作品)的附加值。”曾辉说,在经历了多年开采、瓷土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制订一套规范、可操作的方案,进一步唱响和打造“景德镇制造”品牌。“这一点刻不容缓。”他强调。 曾辉认为,如果创作和收藏一旦陷入偏差、单一、追求短期利益的审美观指导之下,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乱,长此以往,就会使消费者失去对这一品牌的忠诚度和信誉度,“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可怕,再好再好的品牌都会因此烟消云散。”“不要去刻意阻止,限制,要利用税收政策扶持和市场推广、原产地制造与创造品牌授权等一些有效的手段,从正面去引导,建立样板化力量,把好的东西鼓励、弘扬起来了,一些低廉、没有什么审美情趣的东西自然就会被淘汰。”曾辉还特别提出他认为“适合景德镇”的办法。 手工艺设计不可避免地要和现代创意相融合 因为工作的原因,曾辉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吸取一些先进的创意思想和设计方式。曾辉认为,很多现代的东西,我们的琉璃,我们的玻璃器皿,我们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在做现代性的突破了。可是我们最具文化精髓的一些传统工艺美术,在这些方面却恰恰没有太多的进步。 曾辉大力倡导吸收世界文化的好创意,特别是当代艺术文化的特征。他说,这种创意是人类共通的智慧,不是说只有外国人能够想得出来,中国人同样也能够想得出来,只是当我们的思维被我们的非经典传统桎梏的时候,才容易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那样的话我们的思想会打不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几十年以来、十几年以来,我们的传统手工艺总是感觉只是那么一点小小的进步,材料上的进步,技艺上的进步,没有一个质变的原因,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设计审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