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初期,瓷器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流商品,曾大量远销欧洲各国。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痴迷不亚于对黄金白银的追求,他们以能拥有中国的瓷器而备感自豪和骄傲。瑞典作为继英、法、荷、丹之后在中国广州开设贸易站点的又一国家,在清政府的许可下,一次次地将满船白银换成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香料等奢侈品运往瑞典以及欧洲其他国家。1745年,一艘名为“哥德堡号”的瑞典商船在返航途中意外沉没,为这批东方瓷器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瑞典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731年,当时的欧洲国家将与东亚进行贸易往来的公司统称为“东印度公司”。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分别是苏格兰人科林·坎贝尔、德裔瑞典人辛德雷齐·科尼格和瑞典人尼克拉斯·撒尔格林。公司的成立对18世纪欧洲与中国的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瑞典政府给了它特许经营权,契约共签了5次,前后经营达75年之久。1732—1733年科林·坎贝尔来到中国进行商贸考察,并在他的日记中记下了中国之行的所见所闻。东印度公司此后共派遣了37艘大小不同的商船132次远航中国进行贸易活动,仅在1766年至1786年的20年间,就有超过1100万件套的中国瓷器运往了瑞典。
科林·坎贝尔画像
“哥德堡”号到达中国海
“哥德堡”号商船长40多米,宽10多米,高约50米,载重量达1350吨。其一次能从中国带回的货物包括茶叶2677木箱,重366吨,丝绸19木箱,香料11.4吨,瓷器近百吨,还有藤器等。所载货物相当于当时瑞典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哥德堡”号是一艘木质商船,也是瑞典东印度公司最大的远洋运输商船之一,全名为“东印度人——哥德堡”号。1738年始造,1739—1745年三次来到中国广州,不幸于第三次返回瑞典时在哥德堡港离码头900米处触礁沉没,虽无人员伤亡,但是整船货物却在岸上欢迎人群的目光中顷刻间沉没在茫茫大海之中。人们从沉船上打捞起了30吨茶叶、80匹丝绸及大量的瓷器,仅瓷器一项拍卖所得就已偿还了该船的全部成本。随着水下考古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提高,重新打捞“哥德堡”号的计划又被提上日程,经近10年的发掘工作,又打捞出9吨碎瓷片和400多件完整的瓷器及茶叶、生姜、丝绸、香料等物品。
1732-1766年东印度公司航海年表
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经历了两年半艰苦的航行后,在距离哥德堡港码头仅900米时,突然莫名其妙地撞在了入海口的一块浅礁石上,顷刻间迅速沉入了茫茫大海。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为什么两年半艰难的航行都走了过来,却在平静的港湾里触礁沉没呢?此后的一些事情又使人们平添了更多的猜疑,领航员被抓后不久就被秘密释放,10年之后有人在南非见到了他。于是有人开始怀疑“哥德堡”号并非无意触礁,而是有人为因素存在。因为一艘远航归来的商船本来已是伤痕累累,必然需要重新整修,但所需费用是非常惊人的,而采取沉没货船之举则可逃过很多费用开支的缠绕,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当然,这只是人们在发现了种种蛛丝马迹之后的猜测和怀疑而已,时至今日关于“哥德堡”号沉没的原因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青花山水纹碗
清 乾隆 口径15.2cm,足径6.9cm,高7.3cm 海事博物馆藏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内光素,外壁以青花绘山石水泊图,色调清新淡雅,纹饰简练而不失优美的意境。
青花过墙云龙纹碗
清 乾隆 口径15.2cm,足径6.2cm,高6.8cm 海事博物馆藏
碗撇口,口沿内敛,深腹,圈足。一条青花绘成的长龙自碗内蜿蜒盘绕至外壁,这种俗称“过墙龙”的纹饰在外销瓷中是不多见的。
青花斗鸡纹盘
清 乾隆 口径22.6cm,足径12.7cm,高3.1cm 海事博物馆藏
盘折沿,浅腹,矮圈足,酱色口。盘沿以青花绘莲花、竹叶纹饰,盘心绘斗鸡图。此盘构图新颖活泼,生动有趣。
青花荷莲纹折沿盘
清 乾隆 口径16.4cm,足径8.2cm,高3.5cm 海事博物馆藏
盘折沿,弧壁,腹略深,外壁光素。盘沿上绘各种花卉竹草纹,盘心绘荷莲绽放于池中,构图疏朗,层次分明。
青花博古花卉纹折沿盘
清 乾隆 口径16.1cm,足径8.6cm,高3.2cm 海事博物馆藏
盘折沿,浅腹,酱釉口。盘沿及盘心均绘有四季花卉、博古、洞石等图案,构图层次分明,是一件上好的外销产品。
酱釉青花折枝花卉纹碗
清 乾隆 口径14.8cm,足径6.7cm,高6.8cm 海事博物馆藏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内壁绘青花花卉纹饰,外壁施酱色釉,这种装饰风格及施釉方法在18世纪外销瓷中很常见。
酱釉青花花卉纹盘
清 乾隆 口径21.5cm,足径13.3cm,高3.7cm 哥德堡市博物馆藏
盘外壁施酱釉,内壁绘青花牡丹四枝。1862年由商人詹姆斯·布恩组织,在哥德堡号沉没地附近海底中打捞发现。
黑漆描金人物故事纹盒
清 乾隆 长30cm,宽21.7cm,高14cm 哥德堡市博物馆藏
盒为八角长方形,足饰四龙爪,通体为黑漆描金彩绘人物故事纹饰。盒内分隔成不同的格屉,存放各种象牙用具。
瑞典收藏的中国瓷器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便捷了瓷器的运输,也加快了中国瓷器销往欧洲的步伐。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和追求可谓如痴如醉,若能拥有一件中国瓷器便感到无比荣耀,位于北欧的瑞典亦不例外,当年的瑞典王后乌尔利卡不但在斯德哥尔摩的皇后岛上建造了一个“中国宫”,还在“中国宫”里摆满了从中国运来的漆器、屏风、家具、瓷器及丝绸制品等。当然,明末清初的瓷器外销也采用了较为灵活的运作手段,除成品订货外,还有来样加工(国外多用木头制成胎型)
青花花卉纹大盘
清 康熙 口径33cm,足径18cm,高3.7cm 西方古董公司藏
盘心绘青花西番莲和牡丹图案,口沿为酱色。盘外底刻有存货清理记录编号:399。
此器物是波兰国王兼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1670—1733年)曾经存放在德累斯登(德国东部一个城市)的众多藏品之一。在那里他将自己所有的藏品都做了分类编号,并将号码全部写在器物上。他酷爱瓷器并大量收集,曾因支持赞助著名的迈森瓷厂而享有盛誉。迈森瓷厂不仅是欧洲首个硬质瓷生产工厂,也成为欧洲瓷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青花山水人物纹长方花口盘
清 乾隆 口径28×19.7cm,足径21.7×13cm,高3cm 西方古董公司藏
此盘造型如同欧洲落柯柯风格的银盘。盘心绘仕女撑船渡江,衬以山水风光。盘沿绘各种花枝缠绕,纹饰繁密。
青花山水花鸟纹八方高足杯
清 康熙 口径8cm,足径5cm,高11.2cm 西方古董公司藏
杯身呈八棱形,内外青花装饰。内外口沿下均描绘菱形花边。外壁八面绘有不同的风景、植物和禽鸟等纹样。高足上凸起弦纹,足上也绘有青花纹饰。这种造型源自欧洲的玻璃杯样式,早在唐代就已有如此形制的金银器高足杯了。
青花山水楼阁纹带盖壶
清 乾隆 口径6.2cm,足径7cm,通高21cm 西方古董公司藏
此壶仿银器造型。壶嘴平短,耳形把手。器盖绘牡丹纹,壶身绘树木、宝塔等风景。壶盖和把手之间原应有金属铰链相连,把手上设计有精巧的拇指按。此器仿制欧洲巴洛克风格的金属器皿,主题也许与安森的环球旅行有关。
康芒多·安森于1743年航行环绕地球,沿途风光和风土人情便被人们想象设计出具有异域风情的各种图案。当时在中国定制的瓷器便有类似的设计。
青花山水纹壶
清 乾隆 口径9.2cm,足径11.1cm,高12.5cm 哥德堡市西方古董公司藏
壶直流,扁盖带梨形纽,扭股式把手。壶身绘青花欧式建筑和山水柳树风景。此壶设计仿照英国新厅瓷器厂的器物风格,壶嘴造型适用于金属改装。
青花仙鹤衔蚱蜢纹花口盘
约1750-1760年 口径24.8cm,足径14cm,高2.3cm 歌德堡市西方古董公司藏
盘花口,盘心绘一仙鹤,鹤嘴衔一只蚱蜢,盘沿处装饰洛可可式花卉图案。“蚱蜢”表示意大利的格里尔家族,“鹤与蚱蜢”是格里尔家族的自造徽记,他们并没有获得封号,但仍是瑞典东印度公司最重要的家族之一,他们中有四个成员曾在不同时期担任公司董事。1740年到1780年间,他们至少定做了八套不同的餐具。
粉彩描金徽章纹壶、杯
清 乾隆 壶口径11cm,足径6cm,高12.5cm 杯口径7.5cm,足径4.5cm,高4.8cm哥德堡市博物馆藏
壶和杯身均饰有代表哥德堡市的纹章——盾牌内白、蓝、金色条纹贯穿,一人首狮身兽直立,头戴皇冠,一手持剑,另一手持三冠盾牌,奇异的尾巴分成两股左右翻卷。纹章盾周围月桂环及饰物环绕。此器由瑞德荷思特号商船于1745年从中国带到哥德堡市。
粉彩描金徽章纹盘
清 乾隆 口径35.5cm,足径20.5cm,高5cm 哥德堡市博物馆藏
盘心图案上为皇冠,下为瑞典国家纹章。口沿处相间绘四朵牡丹和四头卷龙。这件瓷盘是1730年左右由瑞典国王费雷德里克一世订做的成套瓷器中的一件。
粉彩描金徽章纹盘
清 乾隆 口径25cm,足径13cm,高3.8cm 哥德堡市博物馆藏
盘心所绘的两枚描金粉彩纹章代表莫宁伯爵和杜瓦尔女男爵的纹章。这个瓷盘由卡尔·约翰·莫宁(1698—1782年)伯爵和杜瓦尔(1722—1801年)女男爵费里德里卡·杜瓦尔在1750年订制,两人于1743年结婚。订制这套瓷器时卡尔·约翰·莫宁成为了“斯瓦登”骑士。根据规定,男贵族的纹章在右边,女贵族的纹章在左边。
粉彩缠枝花卉纹大盘
清 乾隆 口径41cm,足径25.5cm,高5cm 西方古董公司藏
盘心的花束和环绕盘沿的枝叶构成了淡雅简洁的装饰。此盘在设计上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仿照了马瑞伯格窑器的款式。
粉彩描金样盘
清 嘉庆 口径19.6cm,足径10.3cm,高2.4cm 西方古董公司藏
这是一件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订货样品盘。在盘的折沿上用蓝、绿、浅红、褐色和金色几种彩釉绘出四种不同风格的装饰纹样,以供订货者选择。
这种“样品盘”是提供给瓷器定购者的样品。订购者可根据自己所需的图案、色彩、风格和装饰要求进行选择,选定花纹后便经由定制代理机构交景德镇窑(1821—1850年)制作。盘上这些纹饰图案一直流行至道光初年。
粉彩描金人物纹倒流壶
清 光绪 足径6cm,高14.5cm 西方古董公司藏
这把色彩浓艳、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倒流壶是在广州绘画完成的,壶底部有一个穿孔,用于注水。它在欧洲被称为“卡多根”,据说是卡多根夫人最早把这种茶壶带进了英国。这种独特的倒流壶在中国北宋时期就已出现了。
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
清 乾隆 盆口径36c×21cm,足径18×14cm,通高23cm 托盘口径38×31.5cm,足径24.5×19cm,高5.1cm 哥德堡市西方古董公司藏 汤盆椭圆形,以矾红彩绘器盖和双耳。盆身用粉彩加金描绘山石、牡丹、桃枝、孔雀、雏鸡等各色纹样,色彩缤纷,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味。
粉彩鱼形汤盒
清 乾隆 长22.5cm,宽9cm,高5cm 哥德堡市西方古董公司藏
汤盒呈鱼形,用黑彩绘头、身,用矾红染鳍、尾,鱼腹处设为汤盒盖,可以打开。此汤盒的釉色透明清澈,造型栩栩如生。
鱼形汤盒是由尼克拉斯·萨哈葛瑞(1701—1776年)定做,他是瑞典东印度公司最重要的董事之一。
粉彩描金山水人物花鸟纹文具
清 乾隆 长20cm,宽10cm,高6.8cm 哥德堡市西方古董公司藏
文具呈长方形,由笔盒、水盂、墨水盒和烛台四部分组成。整个文具盒的纹样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
粉彩塑贴花纹表架
清 乾隆 口径9.5×8.5cm,足径11.5×10.5cm,高19.5cm 西方古董公司藏
表盒外缀满花朵,足部凸棱起台。可在盒身里置放一表,既美观又实用。这种表盒取自于德国迈森窑的创意,具有鲜明的欧洲风格,主要流行在德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地区。
中西文化交流
文化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相互借鉴和学习。中国瓷器风靡西方的同时,西方的科技、文化、艺术也逐渐被中国的统治者所接受。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注入了深厚浓艳的异域情调;法国传教士格雷佛雷被康熙皇帝请进了造办处珐琅作,为珐琅彩瓷的烧造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些异域奇葩在紫禁城内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世不再现的“绝品”。
青花花果纹折沿盘
明 永乐 口径37.8cm,足径24.2cm,高7cm 故宫博物院藏
盘折沿,弧壁,圈足,砂底无釉。通体青花装饰。盘心绘一株香瓜,内壁绘缠枝花卉纹,折沿绘海水纹,外壁绘折枝海棠、银杏、鲜桃、荔枝、葡萄、石榴纹。这些用“苏麻离青”描绘的纹饰笔触细腻,图案生动,堪称永乐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品。
青花折枝花纹高足碗
明 宣德 口径15.8cm,足径7.9cm,高18.7cm 故宫博物院藏
碗撇口,深腹,喇叭状中空高足。里心绘一束莲纹,口沿下绘一周如意头纹,外壁绘折枝花卉纹。外壁口沿下自右向左横书“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
此碗造型饱满,青花发色浓重艳丽,氧化铁结晶斑明显,为宣德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
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清 康熙 口径15.2cm,足径5.7cm,高7.2cm 故宫博物院藏
碗撇口,弧腹,圈足。里施白釉,外壁黄地珐琅彩牡丹纹装饰。外底白釉地上署胭脂红彩“康熙御制”四字双行印章式款。此器造型规整,彩绘笔触细腻,牡丹花在娇艳的黄釉映衬下愈显华贵富丽,其装饰风格反映了当时皇家的审美情趣。
胭脂紫地划花茶壶
清 乾隆 口径6.9cm,足径7cm,通高11.8cm 故宫博物院藏
壶通体施胭脂紫彩,并在肩、腹、盖处以刻花方式饰以变形蕉叶纹和花瓣纹。壶外底用蓝色珐琅彩在双方栏内署“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乾隆朝珐琅彩茶壶不多见,以单一色彩装饰者更属罕有。这件茶壶做工精良,堪称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