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主庙
景德镇陶瓷行业的祖师神庙。明代洪熙年(1425年)始建于御器厂内。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建到御器厂的东门外。神龛内供奉赵慨坐像,称师主。明代詹珊《重建敕封万硕师主佑陶庙碑记》载:“洪熙间,少监张善始祀佑陶之神,建庙厂内。曰:师主者,姓赵名慨,字叔明。尝仕晋朝,道通仙秘,法济生灵。故秩封万硕,爵视侯王,以其神异足以显赫今古也”;“成化间,太监邓原,贤而知书,谓镇民多陶,悉资神佑,乃徙庙东门外通衢东北百武许,以便祈祀,即今所也。”《景德镇文史资料·师主庙和风火仙》:“师主庙在御窑厂东侧”,“神龛内供师主赵慨坐像。两边有成型六脚位师傅的神位(打杂、做坯、印坯、利坯、剐坯、刹合坯),另供有蒋知四(应为熊知四)牌位。”庙址在中华北路东侧,龙珠阁对面。抗战期间遭日机轰炸而严重受损。1953年前,旧庙仍在。
佑陶灵祠
窑工童宾的祠庙。明代万历年间,因皇宫要造龙缸,屡烧不成,童宾被逼投窑后,才烧成器,俗称风火仙。明代万历以后建庙于御器厂内东侧,清代重修。《景德镇文史资料·师主庙和风火仙》:“佑陶灵祠(即俗称风火仙)前,有庭院一方,东西长约七八丈,南北广约三四丈。神龛中供奉广利窑神,亦名风火仙师。两边供烧炼工各脚位师祖(把桩、驮坯、架表、收兜脚、打杂、小火手和三、两夫半)。庙之东偏,有土库棋盘屋一栋,为陶庆窑——烧窑户集会议事场所。庙对面有戏台一座,为五府十八帮——装小器工人集会议事地点。庙内有类似庙祝的看庙人,招呼香灯。逢年过节,这里非常热闹,所谓‘镇民多陶,悉资神祐’,千家万户陶人,酬神还愿,提灯笼、挑神福,此来彼往,络绎不绝。”庙内有一副楹联为:“风也火也福一方宝地,仙乎师乎佑万世陶民”。门楣上横嵌瓷板四块,为雍正九年唐英手书“佑陶灵祠”四个大字。1961年尚存。2008年重建。
窑神
窑内童宾的神位。小神龛设在窑屋内烟囱背后的墙体正中。内置灵牌,上书“风火仙师童宾神位”。由小火手常年侍奉香灯。每逢年节或挛窑,燃烛点香,由把桩率领窑工叩拜。
暖窑神
中秋节过后,各窑相继举行的酬谢窑神活动。经费来自各窑搭坯户的捐款。至少银元两块,多则不限。届时,窑屋庄严布置:大门横批“风火仙师”,上联“风助火力”,下联“火借风威”,飞虎大旗分插两边。窑神灵位和供桌设在窑门前,窑工、窑主和搭坯户老板齐聚,拈香,叩拜,鞭爆长鸣,灯火辉煌。礼毕,上酒菜,唱堂会,边吃酒边看戏,通宵达旦,气氛热烈。
开禁迎神
景德镇窑业界二十年一届解禁收徒的盛大庆典。《景德镇文史资料·师主庙和风火仙》:“这个开禁规定,是烧炼陶工很早以前传下来的行规。二十年一届,开禁上名字,带徒弟,同时迎神赛会。有名字的在窑里做工,可以从小火手递升到把桩,称为长做。没上名字的,称为散做,只能做一、二夫半和推窑弄等杂事,不能顶小火手到把桩的正式岗位”;“一九三三年那次开禁迎神,有台阁一百多架,纺绸长龙几十条,舞狮子,打蚌壳,踩高跷,扮地戏,五彩缤纷,万花缭绕”;“前导开路的是标有‘风火仙师’的大灯笼一对,接着飞虎大旗两面,后跟军乐队、执事牌(肃静、廻避、金瓜、月斧等等),然后台阁、龙狮依次排来,之后香亭宝鼎、鼓乐笙箫、恭引祖师坐轿,最后是信士弟子、骑马坐轿、捧香背烛,再后面是四人扛的大鼓铜锣,锣鼓声、爆竹声,喧嚣杂沓、响彻云霄。看热闹的人山人海,真是车水马龙”;“粗略估计,全镇耗用当在银元五六万元,相当于当时一万二千担米价。”这是最后一次开禁迎神,由此可见往昔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