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汪正根,号虾韵居士,1961年出生,祖籍安徽庐江,自幼喜爱美术,从事陶瓷艺术创作20余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陶瓷艺术家。近年来,潜心于虫鱼、花鸟等瓷画创作,同时在瓷雕创作方面也颇有造诣。汪正根陶瓷艺术作品,构图气势恢宏,用笔苍劲雄伟,风格古朴而新颖、潇洒而豪放,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其代表作有《报春图》、《梅花似雪雪似花》、《虾趣图》、《缀天》、《鱼乐图》等。其作品多次在省内及国内展出中获奖。
C曹燕妮
汪正根快人快语,笑吟吟的。再看他的作品,满写童趣,要不就是花草虫虾,一派怡然。要不就是小鸡抢食,轻松活泼……
我于是以我的轻松和他攀谈。“我以前并不会画画,是半道出家的,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我36岁开始学习画画,纯粹是为了讨生活。生活的压力使我学会了画画,其实人有时候受点苦,是巨大的财富。”他坦然道来。
从天堂到地狱
如果说1997年初回到景德镇的汪正根是过地狱般的生活的话,那可以说之前在丰城工作是过着天堂般的日子。大学毕业后汪正根被分配到丰城一家企业担任行政领导工作,工作轻松不说,还有不少人溜须拍马。过得是人模人样。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这一待就是10多年。家也成了,孩子也上小学了。离家时孑孓而行的少年,回家已是虎步狼行的汉子。
但他不是衣锦还乡,而是带着下岗的失落,对未来的踌躇而来。由于没有技术,在作坊里只能干打杂的活。也就是什么都干,苦、脏、累不说,还被人呼来喝去,是属于最下等的工种。工作上心理上的落差,汪正根别提有多委屈。有时候真想撂挑子不干了,走人。可想想,家里的妻子还等着钱给儿子报名,只有继续埋头苦干。
事隔这么多年,汪正根在谈及曾经的300多个身心疲惫的日子,表情凝重……我问:“苦吗?”他坚定地回答:“苦。”空气滞留了一小会,但很快叉被他带活了。他说:“在丰城的日子很惬意,但我没得到什么实质上的东西。在起初景德镇的日子虽然很苦,但我认为那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它磨砺着我坚韧不拔的性格。”
他个人认为,中国近几年的艺术市场发展飞速,不仅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30年的财富积累有关,更和艺术家们遭受的苦难与经历有关。而似乎每个艺术家都有类似的苦难经历。当你被生活重压到几近匍匐时,你体味的就不仅是苦难。从这个角度看汪正根的作品,你能体昧一种由沉重中逃出的飘逸,一种真正的释怀。
掘第一桶“金
“我掘的第一桶金,那是我画的虾第一次换到了真金白银,50块钱,我整整兴奋了一个晚上,那一夜我未合眼。因为这个50元,给了我,同时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买我的瓷器。”
成功是喜悦的,然而背后的辛酸只有汪正根自己知道。由于不甘心打杂,而作坊里的老师们也看出他有文化底蕴,纷纷劝说他不要再打杂了,可是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年纪已经很大了,快奔40的人,又从来没拿过画笔,再加上还要挣钱养家,他犹豫了。当时是启蒙老师汪世华给了汪正根很大的鼓励,“你会写字吗?字写得好,学起来很陕的。”这倒增强了汪正根的信心,在原单位就是搞宣传工作,字写得确实不错。汪世华说:“你性格活跃,学画虾吧。”
定好了位后,他在老师的指点下利用下班时间学习画虾。白天依旧打杂,夜间了,依然看到他在伏案画虾。由于功底太差,怎么画也不像,他于是暗下决心每天不画完500只虾,决不睡觉。为了能更好地画好虾,他在作坊边的小沟里抓了不少虾,用玻璃罐头瓶装着养。一有闲功夫就看上半天,他看到了眼里,看到了脑海里,在心里也烙下了虾印。
功夫不负有心人,汪正根的虾画活了。或追逐,或嬉戏,或打斗……形态备千。圈内的人送他一个雅号“虾王”。从观察中受益还有两只小鸡抢一根弯曲的红蚯蚓,一根细细的蚯蚓,将整个画面带得生动。读汪正根的花鸟画,画面视觉效果甚佳,画面构思新颖别致,境界清新隽永,且气象蓬勃而生动,立意高妙,情与景、意与境相互交融,形成一种感人的艺术张力,不仅能使欣赏者心旷神怡,而且能令人对其画作生发出无穷想象,构成一种具有时代感的蓬勃生机。
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其画一方面是挖掘心灵美感储物,另一方面,他的画,成为一种与时代同呼吸、共脉动的图像。所以,能与当代人的审美意趣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