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陶瓷艺术家
>>
正文内容
一个穷画匠的精神领地
作者:文/鹿鸣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9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回到景德镇后,我一直在寻找程为民,但至今没有任何音讯,他个人命运的沉浮其实也是金字塔尖下众多青年艺人的一个缩影,市场就是这么残酷,艺术家如何自我定位,接受市场的洗礼还是自找理由逃避,我5年前对程为民未来的走向是个问号,现在似乎仍然没有结果。天道酬勤,愿程为民好运)
因为要参加瓷博会的展出,程为民借了一万多元印了一本画册,这本《程为民陶瓷艺术作品集》及其他的青花作品引来好评如潮。
但这一切并不能改变他目前的处境。程为民说:“我的作品不适合在店里销售,因为我坚持不滥价,宁愿受穷也要守着它们。”
在老厂一带,程为民的釉里红曾经很有名气,但他亲眼看到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从展厅沦落到地摊的过程。他心疼地说:“我要做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捍卫者。”因此,他的大批作品一直静静地躺在仓库里。
10月26日,记者见到程为民的时候,他又在忙碌地准备自己的个人画展。
用 500斤茶叶读了三年大学
程为民1966年出生在婺源县洙西村,因为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就失学在家,下地栽禾、上山砍柴,瘦弱的肩膀常常被压得又红又肿。两年后,又拜师学手艺做起了泥水匠,并且学会了一手砌灶的绝活,砌的灶又省柴又好烧,渐渐在周边乡村有了名气。如果不是一场车祸,程为民在乡下的日子可以过得十分悠闲。
1988年6月的一天,程为民的家里请人用机板车拉返销粮,车子上坡的时候马力不足,他就在后面推车,不想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机板车也顺势滑下来,把他的肩胛骨、胸骨撞成粉碎性骨折,左手至今都抬不起来。
那一年,他二十三岁。在靠力气讨生活的乡下,程为民成了一个“废人”。
也就在那一年,他年迈的父亲筹了一些钱,把他送到了景德镇。在婺源,古徽州习惯外出经商的氛围仍然很浓。但程为民没有本钱,只是想学会画瓷器这门手艺。因为这不需要力气。
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程为民进了陶瓷职工大学进修。
初进学校,没有一点绘画基础的程为民如入“云里雾里”,他只得拼命地记笔记,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到了晚上再一遍遍体会,从早到晚整天闷在学校里,最长的一次有半年时间没有出过校门。
即使在学校里,他也从来不敢抬头走路,深怕碰见校长,因为报名时他没有交清学费,当初答应后来补交的,但家里根本就拿不出这笔钱。后来,他每年都背几布袋茶叶交给学校,充抵了学费。
学习上适应以后,随之而来的是饥饿。程为民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24元钱,一天还不足一元钱,除了腌菜、萝卜条之外,连青菜也不敢打一份,常常饿得趴在课桌上。当时,学校里还有不少外地产瓷区来进修的学生,有一个来自广东的同学陈东,很敬佩程为民的刻苦精神,和他一起去食堂打饭的时候,会“出其不意”给他打上一份红烧肉。
为此,程为民常被感动得暗自落泪,在一篇文章中他写道:我是一个种了九年田,做过泥工、木工的农民,而我的同学专业都很好,他们从来不另眼看待我,让我保持了做人的尊严。
程为民以一个农民的朴素方式来回报他的同学。有一年冬天,他向食堂里借了一只木桶,把一桶热水拎上五楼的寝室,让大家泡脚。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程为民一直暗暗地想,今后一定要做些什么,表示对这座城市的感激。
深巷作坊里的寻根之旅
陶瓷职大结业之后,程为民留在了景德镇,而像他这样的外地学生,全都回原籍了。
程为民也回了一趟婺源老家,村里的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但他自己却是一片茫然,因为一离开学校,他在景德镇就没有了栖身的地方。
这一次回景德镇,程为民带了从村里淘的几只民国时期的坛坛罐罐,卖了200元钱。然后,花40元在茶叶坞租了一小间民房,结束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程为民惟一能做的,就是夹着两支画笔去别人的作坊里画瓷器,在景德镇像他这样手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想找一碗饭吃并不容易。
幸运的是,程为民很快在里村的一个作坊里找到了活,帮人画瓷器,然后分成。不过分到的不是程为民最缺的钱,而是烧成后的瓷器。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程为民辗转于大大小小的作坊之间,常常饿着肚子拼命地画,过了几天之后,拎着几件瓷器回家。
上世纪90年代初,瓷器的“行情”很好,但程为民却守着一堆瓷器不知道怎么卖,还给一些商贩骗走了一批。那段时间里,他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但手上的活却越做越漂亮,在首届“希望杯”大奖赛上,他的作品《哪吒闹海》获得了一等奖。
1993年6月的一天,程为民向一个同乡借了2000元路费,随身带着一批瓷器去了北京,摆了一阵地摊之后,又转道去了深圳,在一家广告公司打工。
不知为什么,在外漂泊的半年里,程为民最想念的不是故乡婺源而是景德镇。“只有在景德镇,我才能找到感觉”。
那年年底,程为民再次回到了景德镇。
每天早出晚归,走在茶叶坞高低错落的巷子里,这个已在景德镇生活了5年的外乡人,第一次感到这么踏实。因为在内心深处,程为民已经把景德镇当成了故乡。
不慕时尚一意孤行
1995年,程为民的生活终于开始有了转机,他被一家有影响的私营陶瓷公司聘为画师,不仅每个月有近1000元固定的收入,他的同事中,有配釉、配料的师傅,有画仿古瓷的高手,个个身怀绝活,给他创造了不少学习的机会。
一年之后,因为梭式窑的出现,程为民辞职开了自己的作坊。
程为民开始了釉里红的研制,“无知者无畏”,他集配釉、绘画、烧成于一身,在无数次失败中,逐渐掌握了每个工艺变化的细节,以及科学的理论与数据。他的釉里红系列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1996年,程为民带了22件作品去广州参加一个展会,作品全部售出,最高的一件卖了28000元。在上海的收藏界,还流传有“邓希平的颜色釉、程为民的釉里红”的说法。1998年,程为民的釉里红《回归》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荣誉和财富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来临的,包括爱情。在新厂开作坊的时候,程为民认识了一位在景德镇打工的女孩,相恋结婚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再次改变了程为民的生活。
在一些瓷器展销会上,大批跟风而上的釉里红作品充斥市场,价格越卖越低。在河北唐山的一次展会结束时,甚至有人当场砸碎没有卖掉的瓷瓶。看到这一切,程为民感到一阵阵的悲哀。他把带去的所有瓷器都带回了景德镇。此后,他将自己所有的釉里红作品都存放在仓库,一件都不卖。他坚信这些作品的价值。
程为民开始研制工艺难度更大的青花瓷板画。
又是两年时间的“青灯黄卷”,坐吃山空,程为民再次陷入了举债度日的境地,而且人也变得更为固执。
他的青花瓷板画终于获得成功了,画法上他师法黄宾虹、李可染的工写结合,工艺上则把传统青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坚信自己的每一件作品的价值都在5万元以上,这在外人看来,在大师如林的景德镇,无异是“痴人说梦”。
但目睹了釉里红的“沦落”,程为民不愿再次看到青花变成同样的结局。
一意孤行的程为民能走多远呢?或许,这是一个谁也无法预料的问题。
上一篇:
孙鸥:我的创作均是“有感而发”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