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彭文鸿还是乐平农村一个放牛娃,2004 年的首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他却带着数十件佛山公仔,在一个比较显眼的展厅进行展示。
彭文鸿现在的目标是成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将来还要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一
彭文鸿生在乐平的一个乡村,因为自幼爱好绘画艺术,在读初中的时候,他的一些素描作品就曾经多次获奖。小小年纪的他,便在当地小有名气。可惜的是,因为彭文鸿家兄弟姐妹多,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一读完初中就无奈地离开了学校。
辍学以后的彭文鸿和其他农村孩子一样,每天不是放牛,就是下地千活。但是失去学习机会的彭文鸿,并没有放弃对绘画艺术的爱好和追求。
彭文鸿偶然看到四川广汉美术学校办玻璃画函授班的广告。因为觉得是一门新的艺术,加上学习费用并不贵,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彭文鸿将学费汇到了四川,开始了玻璃画的函授学习。
一段时间的玻璃画学习之后,彭文鸿觉得这种技术在当地可能很难有发挥的空间。就在彭文鸿再度选择放弃的时候,他听姐姐说有一位同学在景德镇画瓷器,当即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觉得陶瓷绘画将更适合他的个性和爱好。
在多次的软磨硬缠之后,1989年2月份,彭文鸿终于在姐姐的带领下来到景德镇的马鞍山。
二
到景德镇第一次接触到薄胎瓶的绘画后,从来没有接触过陶瓷的彭文鸿深深地被陶瓷艺术吸引住了,他大胆地找到姐姐同学的师傅说:“我想学艺。”
尽管彭文鸿学习陶瓷绘画的想法强烈,但他当时并没有得到师傅明确的答复,后面的几次毛遂自荐也依然不成功,无奈只有回了乐平。此时的彭文鸿对学画瓷器仍然念念不忘,于是便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给姐姐同学的师傅,表达自己想学画瓷器的坚定意愿。彭文鸿这种执著的精神感动了师傅,信邮寄出去没多久,他得到答复说,师傅愿意收他这个徒弟。
彭文鸿终于一偿夙愿,来到了景德镇,并开始了陶瓷绘画。
三
由于有深厚的根基,只学了三个月,彭文鸿便基本掌握了瓷上绘画的技巧。颇有头脑的彭文鸿在掌握技艺后,决心离开师傅单干,闯荡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因为在景德镇只呆了三个月,彭文鸿连一个销售瓷器的人也不认识,这时,吃惯了苦的他下狠心将画好的瓷器摆在地摊上卖,一边画瓷器,一边“练地摊”。凭着扎实的画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彭文鸿的作品很快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接到了业务。不久,又有作坊老板请他帮忙画瓷器,自此开始了帮人画瓷器的短暂生涯。
帮人画瓷器的彭文鸿开始有了一些收入,此时,他觉得应该把握好机会,抓紧时间加强学习。1990年10月,彭文鸿报名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的学习。1995 年新年一过,他自己办起了作坊。
1999年,彭文鸿终于从一个“练摊”的无名小卒成为了“中级工艺美术师”。
四
在陶瓷绘画领域一路顺畅的彭文鸿因为一次逛书摊的偶然经历而出现了改变。
1999 年底,彭文鸿在书摊上看到一本《收藏家》杂志,带着好奇心,彭文鸿随便翻看起这本杂志,里面刊登的佛山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钟汝荣的《山鬼》《爷孙俩》和《喜乐二仙》三件作品令他非常震撼,特别是《喜乐二仙》中形态逼真的一胖一瘦造型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让他第一次发现,原来陶瓷可以如此地艺术,他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种陶瓷艺术,并决定前往佛山学习陶艺。2000 年正月一过,彭文鸿就坐上火车前往佛山,并进了一个陶瓷厂,以第一个月工资400元的低待遇,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公仔制作。在这家陶瓷厂里,彭文鸿只干了5 个月。进厂的第三个月,彭文鸿在外面租了一间房,一边上班,一边自己学着搞创作。6 月份,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艺,彭文鸿进了南江陶瓷厂。这个厂的老板在当地陶艺界相当有名,彭文鸿从南江陶瓷厂学到了石湾人物陶塑。
五
跳槽到南江以后,彭文鸿仍然和以前一样,一边上班,一边自己学创作。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最后因为老板要求彭文鸿停止创作,彭文鸿却不愿放弃自己的创作,他选择了辞职另起炉灶。
2002 年底,彭文鸿在石湾海口村正式租了间房,搞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另起炉灶的彭文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刻苦钻研的他,大胆地将景德镇的瓷雕与石湾陶艺塑、远古时代的朴拙、现代人的审美有机地揉合在一起。他不断地探索创新、总结陶塑新手法,改变以往须发、服饰的固定格局,创造了沾须发披泥片等新技艺,作品新颖别致、主题突出,造型奇雄豪放、神韵生动、超凡脱俗、清新高雅。
从此,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其中《释迦牟尼》曾获全国银奖,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达摩祖师》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修得正果》获省二等奖。
彭文鸿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看到钟汝荣的作品而决定去佛山,在评奖的过程中,他竟然结识了这位无形中牵引着他走向陶艺之路的大师,并成为钟汝荣的弟子。
《瓷海观澜》了了亭授权发布,PDF文件连接地址如下:http://www.jdzmc.com/taocipi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