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相隔千山万水/你与我远近/不过一杯茶的距离/一杯茶让我品读自己/一杯茶让我温暖你的祝愿/一杯茶让我们心心相印/一杯茶让我们用自己的密码/来破译过去现在未来的奥密!
这是胡伟平为约访而发来的短信,似一首诗。
胡伟平希望和他人没有距离,就算有也只是一杯茶的距离。但当你与他接触时,却会发现他与自己有很大的距离,这种距离是他不停地用跨越制造出来的。
绘画材质的跨越
来景德镇之前,受家学影响的胡伟平一直固守在传统国画的花鸟虫鱼世界之中,工作渊源让他有幸与启功结识并拜师,使之在书法与绘画方面有了自己的全新认知,形成了自己的笔墨招式。
两位先辈的感染,同时也使得胡伟平在国学方面也极感兴趣。这一切体现在他“自然之山非眼中之山,眼中之山非心中之山,心中之山非手中之山,手中之山又非笔下之山”的信口道来,和那不显眼处翻开的一本《老子》之中。
还是受家学影响,胡伟平扎进了景德镇,用他原来的纸上功夫在陶瓷上挥洒。
在胡伟平景德镇的画室里,你能看到的国画只有一本对开宣纸的签名本,而瓷画却是墙上、书柜上甚至满地的瓷板瓷瓶。无论纸画瓷画,无论山水人物,一色地写意。
“画不好工笔不要谈写意”谈到写意,胡伟平的情绪会立即变得激动起来,从一个瓷瓶中抽出一幅绢质仿宋山水界画,讲述他过去专事宋工笔山水复制的一些往事,反驳你说“必先极工而后写意,非不极工而写意也”非板桥老郑的个人观点,而是国画的不二真理。
在绢质仿宋山水界画中,你可以看到胡伟平的线条与造型之功,在宣纸签名本的国画中,你可以看到他运笔用墨的力道,在泥火粹炼的瓷画中,你可以看到他青花色釉及颜料的文人画情趣。
绢、纸、瓷,胡伟平在绘画材质的跨越中,致力深研墨与青花色釉及颜料、纸与瓷的相融相通。
绘画风格的跨越
胡伟平印制了一份作品宣传兼证书的册页,上面是胡献雅的手迹“文人瓷画”。这四个字是胡伟平对自己瓷画的一种定位,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古风浓郁的山水画和一些花鸟人物小品画。
胡伟平的瓷画,初看或繁杂、或简练、或怪异,细品会发现里面的意境、文化以及用笔功底等耐人寻味,但胡伟平更乐意谈他的《气氤兮》。
无论是名称还是画面,《气氤兮》都让人费琢磨。我见到的《气氤兮》是一件500件四方镶器,画面以高温颜色釉绘制,底部仔细地看可以看出是溪水细流,上部则为多种颜色的蝌蚪状物,一直向上聚于顶部一个镂刻的太极。在众多画册作品集中,胡伟平翻出了他所作的一幅同题国画,说这幅作品所表现的一种概念景象,大致是人们晨起之后第一眼所看到的氤氲弥漫的大气景观。
胡伟平是坚定的东方绘画支持者,他不赞成甚至极力反对中西兼蓄。而从这幅已经入围第十一届美展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他从工笔到写意再到抽象的巨大跨越。
“这件《气氤兮》除了送过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外,从没在其他地方出现过,我根本不指望现在有人会感兴趣或者是买走。”这句话表明,胡伟平的这种跨越并非一时兴起而为,而是他对中国画潜心探索之举,是建立在一种纯艺术追求的基础之上的。
其实,胡伟平不只是对《气氤兮》,他对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是这个态度,期待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原文刊于2012年第二期《瓷都美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