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载于《中国陶瓷》艺术版 :(一) 张江波把碎瓷片套上包装,传上空间、微博、豆瓣,再加上一些诗意的句子,后在每个网页上附上淘宝网店的链接,又以令人吃惊的价格出售……他的这种推广方式很快得到认可。以至于网站点击率飙高,许多网友争相咨询。网店以每月平均高达50组瓷片发货。
张江波是在景德镇的一些人家里见到碎瓷片的。
这些碎瓷片本该躺在附近的宋代民窑遗址,现在30元一麻袋贱卖。张江波认为,碎瓷片上有文化的附着,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就是景德镇的历史。爱护也好,怜惜也罢,张江波捡了一些,也买了一些。
这些碎瓷片刚好符合他预想许久的计划。
计划的名字早就想好了,叫“2012,人在景德”。就是将他在景德镇一年的时光记录下来,传上网给外面的人看。一年间,他做了什么瓷器,淘到什么宝贝,见了什么大师,零零碎碎、点点滴滴。 ”我要还原一个真实的景德镇,做世人的眼睛”。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计划呢?
张江波曾带领过一个来自上海的记者组,他们的来意据说是要“了解景德镇,挖掘景德镇”,可最后只找了几个老外采访。几天下来,写出来的也是老外做的东西,类似说很有创意之类。对这些内容张江波不满意,认为记者们没有深入了解景德镇,没有见到真正好的瓷器,没有见到真正好的艺术家……
他的一位朋友第一次到景德镇,怀着朝圣的心情。两日后,却只道出三个字“脏、乱、差”。张江波听后鼻子上的痣高高扬起,毫不客气地告诉对方, “你别乱下结论 ”说到底,这个西安人是受了刺激。张江波说,刺激源于对这座古老城市的热爱。
其实最开始,他想寻找景德镇的某件东西作为第一步,比如一些瓷器的残次品,然后将残次品加以装饰变得更美。然而这项工程浩大,人力财力都不够。恰巧碎瓷片具备所有可执行性。
(二)
张江波笑容不多,但是是个会讲故事的人。
碎瓷片捡回来后,他把它们清洗干净。挑选分类,有的插上香或放上陶器,有的只放上一盏茶。然后用相机拍下,三个具备同样功能的分成一组,有时候一组瓷片就要拍一上午,选几张好的编上号码放到网上。
“久居景德镇,早巳习惯了陶瓷生产过程中的种种,时时的熄火开窑,对残次品无奈以致漠视,早就成了行业的习惯,或随手一丢,或砸碎,或无视存在。不知何故,自己近些时候却对这些物件开始怜惜起来,时常的街里巷外走访众多的作坊,或是丢弃在角落里灰头灰脑的残品,或是成堆成堆的丢弃在道路两旁。自古如此反复,成了如今由碎瓷儿铺垫的景德镇,偶然重现,便也是一种美……”
附上一些小诗是第二步,这些人性化的句子很能打动人心。
张江波就这样把唯美的照片和诗意的句子放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豆瓣网、人人网、QQ 空间等各大网站。各个页面同时又互相穿插,形成一种铺天盖地的阵势。在每个网站上又附上一个链接,无一例外跳转到淘宝网店。
到这一步,网民又会被碎瓷片的售卖方式所吃惊, “可在店内选择喜爱之碎瓷片,免费拍下,自付邮费”。店主花了大心思,到头来却分文不取。 “照片效果非常好,网页点击率很高,每月平均要发出50组瓷片,一组三片。”
张江波等于在网上搞景德镇碎瓷片大派送。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载于《中国陶瓷》艺术版 :
(三)
张江波在三宝租的楼里,一楼被用作展厅二楼是会客厅和办公室,三楼是陶艺创作工作室。院子的半边搭起了棚子,用作摆放他的作品,待烧和已烧的,主要是影青,简单,淡雅。旁边还有一座梭式窑。
一起干活的还有他女朋友和几个哥儿们。
会客厅茶香氤氲,透过金色的茶汤,杯底有青花勾勒,杯垫就是他捡来的碎瓷片,包括茶壶、烟灰缸等都由碎瓷片组成。
“我在告诉外面的人一个真实的景德镇,同时也在提倡一种审美观,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张江波说,他不喜欢不计成本的艺术创作,浪费时间、人力、资源。不是他不喜欢“美”,只是希望有个“度”,就像他们的作品,单色同样美丽。
“很多东西都很好看,哪怕是一件扔掉的碎瓷片。我希望碎瓷片通过网络传到了别人手里,可以想到更多的用处。”
一壶茶的功夫,张江波再次强调捣鼓碎瓷片的目的,是出于对景德镇的热爱以及爱护,他说以后不捣鼓碎瓷片后还会捣鼓其他玩意,但他不避讳他的目的, “我也在为网站考虑,进而更好推广自己的陶瓷产品。”
的确,在碎瓷片的各个网站上,也挂上了他创作的许多作品。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载于《中国陶瓷》艺术版 :
责任编辑/施思